爷爷的故事汇
繁体版

第二十八篇 传说故事(三)

    小童生反嘲大都堂

    明朝时候,曾家岭的曾朝节和下洞刘家村的刘尧诲,都中了进士,当了二品朝官。两人本是嫡亲血表,虽然表哥刘尧诲比表弟曾朝节的年纪大得多,可是他们谈诗论文,你来我往,感情很好。

    嘉靖年间,尧诲脚踏云梯,步步升高,当上了兵部尚书兼两广都堂。那时的曾朝节是县学童生,还在求学中。有一天,曾朝节到刘家村拜访做了高官还乡的表兄,返归的时候,碰巧尧诲有事进城,于是二人一路同行。快到县城的时候,尧诲忽然想起:我尧诲如今已是大大的都堂了,你朝节还是个小小的童生,差一大截哩!便想出副对子嘲讽一番。他回头对朝节说:“表弟,我想到了一副对子的上联,下联一时还有想出,你能不能帮我对一下?”朝节爽快地答道:“表哥,你说吧,我来试试。”

    尧诲脱口而出:“水推殊沙沙在后。”

    朝节脑瓜子一转,明白了表哥的意思:夸自己是贵重的殊,讥讽朝节是用处不大的沙。

    他不服气,慢踱几步,叫住表哥说:“有了,‘风吹谷秕秕居先,’你看对得如何?”

    好一个曾朝节,他竟将堂堂二品京官的表哥比作是无用的秕谷哩!真是针尖对麦芒,一点不相让。尧诲没有占到便宜,只得说:“对得好。”

    于是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跨上了武水河桥头,尧诲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一片松林,松林中有一座宝塔高高地耸立着。他眉头一皱,拉住朝节的手,边走边吟诗道:“两人携手过城溪,塔高松矮两不齐。”

    朝节知道表哥又在讥讽自己,随着接吟道;“塔已定来松还长,他日松高塔更低。”

    尧诲听了,心里虽然很不是滋味,但也为表弟的聪明而高兴。

    为了进一步考察表弟的才学,他望着对面山上的东塔,又出上联道:“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朝节接口对出下联:“手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尧诲点头称好。

    然后,他对朝节说:“表弟,你真有两下子,祝你前程远大,金榜题名!”

    从此以后,曾朝节更加发愤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朝节后来参加殿试中了探花。

    秀才拜师

    从前,两个秀才坐一条船,顺春陵河下郴州,他们望着两岸风景,站在船头作诗联对,谈古论今。划船的老艄公听着听着,也不免动了心,就接过话头说:“二位秀才,老汉也有一上联,敢请二位对下联。”

    二位秀才听了,顺口答道“你也能联对吗?”

    艄公说:“能。”

    “那就请讲吧。”

    老艄公于是说:“直锯锯弯板,钉尖艇,游南游北。”

    秀才听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想了半天,也对答不上。

    同船有个篾匠见状,便答了腔:“两位秀才要不要我帮忙?”

    秀才正在为难,就答道:“请讲。”

    篾匠毫不费力地说:“圆竹破扁担,织方篮,提东提西。”

    秀才听了,拍手叫好,他们望望艄公,又望望篾匠,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两人身在某行,所以才这样的熟练,顺口就对出来了,这才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两位秀才不由得拱拱手说:“拜二位为师。”

    蠢子拜寿

    从前,有个蠢子,听到人家说什么都觉得奇怪。一日,蠢子老婆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祝贺老爹的七十大寿,因怕自己蠢子老公闹出笑话来丢了自己的面子,就叫蠢子在家里看屋,蠢子横竖不肯,老婆没法,只好让他同去,老婆叮嘱道:“你硬要去,就得听我的话,拜寿时不要乱开口。”

    蠢子边笑边点头答应了。在路上,蠢子看到一头牛过田膛,问老婆:“那是什么?”

    老婆告诉他:“那是牛过田滕。”

    蠢子看到马过江,又问老婆:“那是哪样?”

    老婆告诉他:“那是马过江。”

    蠢子看到两只鸡在垅坑寻食,又问老婆:“那是什么?”

    老婆告诉他:“是两只野鸡集垅坑。”

    不知不觉,两公婆来到了老丈人家门口,老婆不准蠢子往大门看,蠢子便朝狗洞里看,看了后就问:“快看,那是哪样?”

    老婆往狗洞瞧了瞧,骂道:“死蠢子!连这个都不知道,两边挂的是对联,中间两只蜡烛亮堂堂。”

    蠢子讨了骂,不再作声了。

    蠢子的老丈人平时最不爱笑,这次为了给自己的大寿添喜兴,他当众宣布,如果哪个女婿能触引他大笑的,便送一头牛。到拜寿的时候,其他几个女婿争先恐后去引逗老丈人,可没有一个能逗起老丈人发笑的。最后就只剩下蠢子女婿没有开口了,他老婆怕出丑,想把他拖走,不料众人不依,硬把蠢子推到老丈人跟前。蠢子抓着脑壳想了想,便一口气把老婆在路上告诉他的那些胡话乱说了出来:“牛过田塍,马过江,每只野鸡集垅坑,两边挂起死蠢子,中间洞里亮堂堂。”

    话还在嘴上,老丈人就止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蠢子一见,指着老丈人大声说:“笑啦,笑啦!老丈人笑啦,我可以牵牛走啦!”

    说完酒也顾不上喝,饭也顾不上吃,一手拉着老婆,一手牵着牛,蹦蹦跳跳地走了。

    一个大洋与两枚铜钱

    从前,黄甲村有个叫刘圣玺的人,他两次下衡阳,留下了“一个大洋与两枚铜钱”的故事。

    刘圣玺第一次下衡阳的时候,身穿破烂的衣服,头发蓬起,像一个叫花子。他来到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一看,口里说不出心里都在想,这个人跟叫花子一样,进来干什么啦?没有理睬他。刘圣玺不声不响地坐在椅子上等着。

    理发师给别人理完后,问他说:“你来理发吗?”

    刘圣玺点了点头。理发师帮他理起发来,马马虎虎三刀两刮,只随便过了一下手脚。刘圣玺放在心里不作声。理完后掏出一个大洋递给理发师就转身走了。

    理发师见是一个大洋,吃惊不小,心想:理一个发不要这么多钱呀,他为什么要交这么多给我呢?他赶紧追出去喊:“喂!理发的,要找你的钱呀。”

    可是刘圣玺已经走远了,理发师很久都想不明白。

    第二次下衡阳,刘圣玺照例又到那家理发店去理发。这次,他的穿着阔气得多了,再也不是原来那般模样了。理发师很客气地请他坐下,接着帮他理起发来,理得非常细心,剪了又剪,剃了又剃,看了又看,改了又改,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头理好。

    临走时,刘圣玺掏了两枚铜钱给理发师傅。理发师接过钱赶紧说:“少了少了,不只这么多。”

    刘圣玺不紧不慢地说:“上次不是给了你一个大洋吗?这次应该抵得上一个大洋了!”

    理发师看了刘圣玺,认出是上次来的那个叫花子,心里惭愧,一脸通红。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只看衣服不看人了。

    三老同讲大话

    从前,有三老同会在一起喝酒,越喝越来兴头。有个老同提出要讲讲大话。吹吹牛皮,看谁的大话讲得雄,谁的牛皮吹得起。谁输了,谁就要出钱办酒席。

    第一个老同说:“有一天,我到县城去,看见一个包子很大很大,有人踢了一脚踢破了,糖水流出来浸了一城人。”

    第二个老同说:“有一年正月初一,有个人背了一根很长很长的竹竿从我门前过,到了这年的三十晚上才看到竹尾。”

    第一个老同听了说:“我不相信,哪有这么长的竹子!”

    第二个老同说:“没有那么长的竹子,怎么织得出那大的蒸笼,去蒸你讲的那个很大很大的包子吗?”

    轮到第三个老同讲了,他想来想去想不出来,那两个老同就说:“好,明天到你家去喝酒!”

    第三个老同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妻子问他为什么,他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

    妻子说:“这个不要发愁,明天你去躲开,我来对付他们。”

    第二天,两个老同来了,他们见第三个老同不在,就问:“同年嫂,同年哥哪里去了?”

    同年嫂回答:“我的一个瓢飘到灶锅中间去了,他正在划船去找呢。”

    两个老同急着问:“怎么有那么大的锅子呢?”

    同年嫂不紧不慢地说:“没有这么大的锅,怎么能放得下你的蒸笼呢?”

    两老同没话答,没趣地走了。

    三伙计分金银珠宝

    从前,有三个最要好的伙计,一天,他们在山上一起挖到了一缸金银珠宝。三人一见,高兴得跳了起来。

    当时,就要老三伙计赶快到墟去买酒买菜,老大和老二伙计留在山上守着那缸金银珠宝。

    老三伙计买好酒菜走在路上,心想:这缸金银珠宝如果是三个人平分,我就得不了多少,我不如在酒菜里放些毒药,把老大和老二两个伙计毒死,这缸金银珠宝就归我一个人得了。

    在山里守着的老大、老二伙计也正在打着鬼主意,决定等老三伙计走上山来,就用镢头把他挖死,两人把这缸金银珠宝分了。

    过了一阵,老三提着酒菜上山来了。他刚刚放下篮子,老大、老二两伙计一齐动手,举起镢头,三下两下就把老三伙计挖死了。两人见事已成功,非常高兴,端出酒菜,就在山上喝了起来。

    老大、老二两个伙计酒菜还没有吃完,肚里的药性就发作了,两人眼一鼓,脚一伸,就命归西天了。

    三个伙计财迷心窍,你想害他,他又想害你,结果害人终害己,三个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两老庚

    从前,两老庚一起去做生意,走到半路上,矮老庚想解大便。他告诉高老庚:“你先慢慢走,我解完手来追你。”

    解完大便去摸纸,没有。他顺手扯一篼茅草抹屁股,哪知道把茅草一扯开,土里现出一瓮坛白花花的银子。他赶忙把茅草依然盖住,追上高老庚,讲:“老庚,我今日泻肚子,手脚无力,你一个人去算了,我打算回家休息。”

    高老庚听他讲人不舒服,只好一个人去了。

    高老庚走远后。矮老庚回到银子窖来取银,扯开茅草一看,白花花的银子却变成了一瓮坛水,连银子的影子都看不到。矮老庚气愤之下索性连水也喝到了肚子里。

    矮老庚往回走,刚走到高老庚门口天已经黑了,只好在老庚家过夜。他睡到半夜,肚子里咕噜咕噜叫了起来。他准备到厕所里去,没想到刚一翻身忍不住就泄出来了,泄得一铺床都是粪便。他觉得不好意思,穿起衣裤就走了。

    第二天已经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了,老庚嫂以为矮老庚还没有起床,要儿子去喊。她儿子走到房里一看满床都是银子,便赶紧喊她妈妈来看。庚嫂一看慌了神,好多的银子,是哪里来的?矮老庚人又没看见,她马上打发儿子到老庚家去找,交代儿子说:“你庚叔在家,无论如何要他赶到我们家里来,不在家你赶忙回来。”

    小孩飞快地赶到庚叔家去了,二话有讲拖起庚叔就走。矮老庚以为庚嫂要找他的麻烦。赶到她家后,庚嫂喊他到房里去看,他哪里好意思,昨晚闹肚子弄脏了庚嫂的床被,自己偷偷不辞而别,现在怎么解释呢?他还是硬着头皮进来了。一看,他大吃一惊,床上尽是白花花的银子。

    老庚嫂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昨天在路上遇到的事讲了。老庚嫂对他讲:“老庚哥,这财我也不能独得,我们各分一半。”

    听老庚嫂这样说,矮老庚想起自己的贪心,心里非常的惭愧,一脸通红。

    姐姐和先生

    从前,有个私塾先生,在村里教学生,自己除了读诗文外,还要能作诗、作词、作对联,要不,人家会看不起。

    有一次,私塾先生出了一上联:“六尺丝条,三尺围腰三尺重;”要学生对下联。

    有个学生对不起,拿回家里,饭也不肯吃。他姐姐见了,忙问弟弟什么原因,弟弟回答说,对联对不起,要挨先生骂。

    姐姐说:“你把上联给我看看,我帮你对,你还是先吃饭吧!”

    弟弟吃完饭,姐姐就把下联对出来了:“一床棉被,半床遮体半床空。”

    第二天,学生拿给先生。先生看了,连声称赞对得好。他问这个学生:“恐怕不是你对的吧?”

    学生就老实地告诉先生:“这下联是我姐姐对的。”

    先生以为他姐姐动了春心,便又出了一联,要学生拿回家去对。

    先生出联:“竹傍桃花,君子喜爱红装女;”

    姐姐对联:“月穿杨柳,嫦娥也好绿衣郎。”

    先生看了对联,以为这女子对他有意思了。但又想到,她家里大人多,有点不方便。于是,又出了一联勾引学生的姐姐。

    先生出联:“密林深处,教樵夫从何下手?”

    姐姐对联:“风急浪高,劝鱼郎趁早回头。”

    先生见了对联,心里埋怨她:“又是你说的‘嫦娥’也好绿衣郎”,这下子又‘劝鱼郎趁早回头。’

    先生又恼又气,便出了一联去骂她,以解心头之恨!

    先生出联:“园中杏花半熟;”

    姐姐对联:“门外犬尾先生。”

    先生见了,恼得要死,气得要命。他又想,自己是个教书先生,她是个乡野村姑,不能和她一般见识,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又出一联,去做解释,想挽回点面子。

    先生出联,“竹本无心,别生枝节。”

    姐姐对联:“藕虽无叶,不染污泥。”

    先生没占到便宜,好梦难成,只好不再作对联,到此收了场。

    春姑传话

    从前,扶塘村有个老头子叫曹九,娶了个儿媳妇叫着姑。这春姑生得十分聪明伶俐,对老人也非常孝敬,特别是传话很有本事,曹久喜欢得逢人便夸她。

    九月九日那天,有九个同村老人,各搞了一篮子韭菜,来到曹九家。碰巧,春姑正在大门口洗衣裳。九个老人要她转告曹九去酒店喝酒。

    原来,这九个老人早听曹九夸春姑最会传话,是特意来考考春姑的。他们想,下辈对上辈,年幼对年长,是不能直呼名字的,如今搞了九篮韭菜的九个老人要春姑转告曹九去酒店喝酒,牵扯到那么多个“九”字,春姑要传话,岂不能犯讳?

    谁知春姑听了九个老人的话后,不慌不忙走进堂屋去,恭恭敬敬对曹九说:“四对又半老公公,各提一篮扁扁葱,重阳佳节上门来,请你店里喝几蛊。”

    “四对半”,“扁扁葱”九个老头正好是“四对半”

    “扁扁葱”指的是韭菜,“重阳佳节”说的是九月九日,“喝儿盅”谁都明白是喝酒。

    春姑的传话不犯讳,又明白清楚。

    九个老公公不得不竖子其起语去估是个巧媳妇!

    巧对酸秀才

    从前,有一个酸秀才从一座木板桥上经过,看到一个漂亮的农家女子在桥下河边洗衣服,便写了一个“桥”字,丢到桥下河里,让它飘到女子面前。接着,他在桥上朗声念:

    “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桥(乔),

    去掉桥边木,

    添女便是娇,

    夫爱娇,娇爱夫,

    叫声娇妻跑过来。”

    洗衣女子不慌不忙抬起头来,叫声“酸秀才莫放肆”!

    便针锋相对地回敬道:

    “有米也是粮,

    无米也是粮(良),

    去掉粮边米,

    添女是娘,

    子爱娘,娘爱子,

    叫声儿子滚开去。”

    酸秀才顿时面红耳赤,无话可答,只好溜走了。

    小兰巧对骂秀才

    从前,有个秀才在竹林里散步,看见一个姑娘提着竹篮上山扯猪草,便上去拦住姑娘问道:“请问妹子芳名?”

    姑娘答道:“我叫小兰。”

    秀才有意调戏她,口出一道联;

    “小兰是兰,

    竹篮是篮,

    小兰装进竹篮,

    两兰(篮)共一篮。”

    姑娘气恼不过,想了想,回敬他道:

    “秀才是才,

    棺材是材,

    秀才装进棺材,

    两才(材)合一材。”

    秀才红着脸走了。

    赌友

    从前,有个女人的丈夫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那些朋友拉起丈夫成天在外面耍赌,花天酒地鬼混。妻子劝说过多次,丈夫哪里听得进!于是妻子打了一个主意。

    一天夜院,丈夫正在外面耍赌,妻子打发家人去赌场喊他说:“大事不好了,家里后园内不知从哪里丢进一具死尸,如不赶快回家把死尸抬出去,官府知道了肯定会治你的罪。”

    丈夫听了浑身打战,忙招呼他的朋友说:“哪位好兄弟跟我去一趟,帮忙把死尸抬出去?”

    他的“朋友”没有一个肯帮他的忙,都借故溜走了。

    丈夫愁眉苦脸回到家里。妻子见了急问:“你的那些赌友,怎么一个也不来呀?”

    丈夫只好摇头叹气。妻子又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赶快和弟弟一起把它埋了,要是走漏了风声,是要坐牢的!”

    丈夫赶快和弟弟摸黑把那死尸掩埋了。

    妻子劝丈夫说:“你的那些狐朋狗友,听说我们家出了事,一个个都溜了。还是自家的弟兄好,帮助你埋了尸体。”

    丈夫听了连连点头,心里还责备自己过去不该对老弟太苛刻了,感到对不起老弟。

    兄弟两个了埋尸体,两个公差马上推门进来了,说他家害死了一条人命,带人到公堂问罪。丈夫吓得一身像筛糠,话都讲不出来。

    妻子迎上去说:“我家并无死尸。”

    公差说:“这是他的朋友张三告发的。”

    妻子说:“这是张三诬告。”

    公差哪里肯信,拖着丈夫去见县衙老爷。

    妻子赶到公堂上说:“我家绝无死尸,请县太爷明察。”

    县太爷立即命差人去他家挖棺验尸。不一会,在后坡挖出了尸体,一看,埋的是一只狗,只是穿了人的衣服和鞋袜。

    真相大白了,公差去禀告县太爷,县太爷立即放了她的丈夫。

    从此以后,丈夫再也不跟那些赌友来往,也不赌钱鬼混了。

    狗腿子

    狗撒尿的时候,为什么有一只腿总要抬起来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大财主家里有一个姓苟的管家先生。这苟管家对财主最忠心,财主非常喜欢他。苟管家对穷人十分厉害,长工一年做到头,千辛万苦,到了年终结账,他算盘一敲,一年工夫白做了不算,还要倒贴财主家的米饭钱。佃户交不起租子,苟管家逼得他们人亡灶倒,走投无路。穷人对他恨死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年,苟管家得了暴病,临死的时候,他还对财主忠心地说:“老爷,我死了也变成狗来你家尽忠效力……”

    苟管家死了以后,果然变成一只狗来到了财主家里,它见了有财有势的人,就摇尾巴,围在他脚边团团转转;见了穿破烂的长工佃户,就毗起牙齿,扑上去咬人,凶得很。穷人对它又怕又恨。

    有一回,一个长工拿了一根木棒,给了它一棒,把它的一条腿打断了,它夹起尾巴一跛一跛地逃回家去。财主见了好伤心,就给它装了一条泥做的假腿。它撒尿的时候,怕把这泥腿淋坏了,就先把这条假腿抬起来。

    一直到现在,狗撒尿都是这个样子。

    瘦牛婆局银子

    很久以前,有个财主,又称霸,又贪财,人们恨死了他。有个后生决心要治治这个狗财主。大年三十这天,后生牵着一头瘦牛婆,从财主家的门口路过,狗腿子叫他赶快走开,后生故意不走。这时财主出来了,他冲着后生凶恶道:“你这穷小子,牵着这头瘦牛婆停到这里干什么!”

    后生慢吞吞地说:“你们不要瞧不起我这瘦牛婆,他能屙银子哩。”财主一听瘦牛婆能屙银子就起心了,他对后生说:“你这瘦牛婆真的能屙银子?要是屙不出银子来,老子就要你的命!”

    后生望着财主说:“要是我的瘦牛婆能屙银子呢?”

    财主说:“我拿头大黄牛换给你。”

    后生说:“当真?”

    财主说:“当真!”

    后生把牛婆牵到财主家的庭院中,要财主拿个盘子跪在牛屁股下接着。后生见财主跪好了,就伸手拍拍牛屁股,那头牛婆把尾巴一翘,预先藏在肛门里的几两碎银子就“叮当叮当”地屙在盘子里了。

    财主一见牛婆真的屙出了银子,高兴死了,赶紧要佣人去牵大黄来换瘦牛婆,不料后生不愿换了,说:“我这牛婆吃草能屙银子,要是吃得好的话还能屙金子哩!”

    财主听他这么说,就更想得到这瘦牛婆了。答应再给后生一百担稻谷。后生还是不肯。财主最后答应再给两头猪十匹布。后生这才勉强答应了,装着很舍不得的样子把瘦牛婆交换给了财主。然后把财主给他的一百胆稻谷,两头猪,十匹布分给村里的穷人过年了。

    财主得了瘦牛婆后,天天给牛婆喂三餐油米粥,寸步不离地跟着牛婆转,生怕屙的金子银子被别人拾去。到了正月初一这天,牛婆要“屙金子”了。财主赶忙捧起盘子跪在牛屁股下接着,跪好了,就要老婆学着后生的样子伸手拍拍牛屁股,牛婆尾巴一翘,“哗啦”屙下了一堆又腥又臭的牛屎,溅得财主满身满脸都是。气得他像一堆牛尿瘫倒在地上。等他爬起来带着打手去找那后生时,后生早就离开家乡了。

    智取工钱

    从前,有一个财主诡计多端,穷人给他做了事,到了年冬就出难题,答不出就不肯付工钱。

    有一年,这个财主请了一个长工,辛辛苦苦做了一年事,等到年底去领工钱的时候,财主皮笑肉不笑地说:你要拿工钱可以,但是必须给我去做好三件事:第一把马牵到树上吃树叶;第二把茅厕的粪水尝一尝;第三把我家的灶搬到坪里来。如果做不成这三件事,一个铜板都没有,要是做成了,我还要付双份的工钱给你。

    长工听了也不说什么,转身就去马棚里把财主家里的马鼻子拴了,用力拉着往树上拖,拖得马鼻子鲜血直流。财主一见急了,忙喊:“快别拖了,会把马拖死的呀!第一件事算你做成了。”

    接着,长工又做第二件事。他从茅厕里舀来一瓢粪便,往财主锅里一倒。财主大声说:“你发癫啦?”

    长工说:“老爷,你不是要我尝大粪吗?我把大粪煮熟来尝呢!”

    算啦算啦!别弄得我家满屋子臭气。

    长工听财主说完,又拿了把锄头去挖财主的灶,财主连忙拦住说:“算我服了你了,三件事都算你办到了!”

    说完给了双份的工钱,把长工打发走了。

    巧惩财主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恶毒,不把长工当人看待。长工们在田里做工夫时,打了个主意来惩罚财主。

    这一天,财主的爷爷八十大寿,财主要给爷爷祝寿,一个长工就趁机摸进财主房里去偷东西,没想到被家丁和打手抓住了,便用绳子绑起来,装进一个麻袋挂在梁上,准备严惩长工,财主吩咐打手正要动手的时候,有个长工在后院里点起一把火,又连忙喊数火。屋里的人一听起了火,便乱哄哄地都救火去了。

    就在这时,另外两个长工溜进屋里,将挂在梁上的伙计放出来,再把财主的爷爷绑好装在麻袋里,依旧挂到梁上去,挂好便偷偷地溜走了。

    财主领着大家救火回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家丁打手用棍棒和皮鞭狠狠抽打麻袋里的强盗。只听到麻袋里喊着:“别打呀,我是你的爷爷呀!”

    财主一听,火更大了,大骂道;“狗杂种,还说是我爷爷!给我狠狠打!”

    家丁打手的棍棒和皮鞭顿时像雨点一样落到麻袋上,等到麻袋里没有一点声音时,取下来解开一看,里面装的财主的爷爷已经被打死了。财主当场就气得昏过去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