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三部曲之乡村
繁体版

15.举报(3)驱逐与决裂

    门外进来两个公安,二人径直走到朱承熹旁边,一个把手压在试卷上,另一个将文件送到朱承熹额头前。朱承熹抬起迷茫的眼睛,先看了看两个公安,才看向面前的文件:关于取消朱承熹高考资格的决定……头脑里“嗡”的一声响起来,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心里那么冷,仿佛瞬间结成了冰,而汗水,一下子从每一个毛孔里涌出来,全身一下子湿透了。

    朱承熹被架出去时,还在挣扎,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孔三老师,三哥,你帮我说说话,让我考完吧!”孔三老师将头扭向一边,那满脸的痛苦和满眼的泪水也随之偏向了一边。朱承熹对领导喊:“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考试?”领导毫不客气地说:“你父亲朱继圣与日本鬼子合作过,你就没有资格考试!”

    希望多大,失望就在多大,沮丧就有多深,愤怒就有多重。然而,沮丧和愤怒是没有用的。对不能融入火热生活的恐惧,对父亲与日本人合作的愤怒,给了朱承熹改名的力量。用新名字展示与旧家庭决裂的决心,表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汉奸走狗、反对封建家庭的意志,朱三反期望能够重新回到人民的阵营,为火热的生活添一把属于自己的柴草。可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大家口口声声说不唯出身,重在个人表现,但所有人的心里,殾对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抱着深深的敬畏。朱三反看到改名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徘徊在生活的边缘,无法进入火热的生活海洋里,一天比一天绝望。

    革命重在行动。朱三反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在绝境中奋起反击的机会。犹如溺水的人看到了一块木板,朱三反紧紧抓住了那块木板,但是,因为用力过猛,将板上的人拉进了水里。揭发父亲朱继圣与日本鬼子合作的黑历史,举报朱继圣与日本人从未间断的联系,朱三反是认真的。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找到电台这个重要的物证。尽管如此,朱三反还是用自己的革命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当然,也有人质疑,朱三反这样的行动,是机会主义的表现。为了堵住那些胡说八道的嘴,朱三反一不做,二不休,跑到北水县南山小学,跳上主席台,训斥道:“你怎么投靠日本鬼子,怎么跟日本人联络的,快老实交待!否则,打烂你这猪头!”骂着,真的动了手。

    朱继圣死了。投井之前,他没有为自己争辩一声,只在四张纸上写下同样的字:井里有尸,请勿饮用。对于朱继圣的自杀,有的说是畏罪,有的说是带恨,有的说是含羞。我,凭借一只老鼠的特异才能,看清了朱校长的心思:让儿子站在自己的尸体上,得到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至少,能让他找个媳妇,延续老朱家的香火。正因为如此,朱继圣被扭到一边,回头朝朱三反看的最后一眼里,没有怨恨,只有温情。

    朱校长用自己的生命,帮助朱三反部分地实现了愿望。因为与反动家庭的彻底决裂,朱三反成了北水县的风云人物,获得了到南山小学做一名代课教师的奖励。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娶了媳妇,生了两个女儿,朱三反的人生算是从低谷走了出来,步入了正轨。只是,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很少与人交往,连交流也不多。退休之后,他干脆在朱先生和朱继圣的坟墓旁边搭了个窝棚,日夜陪伴,一日三餐,阴一份,阳一份,一起享用。

    将朱三反的历史检索、梳理后,我才明白老家伙那一天为什么迟迟不动筷子,说起粘鼠板立下大功时为什么那么得意了。原来,生活在先人周围,他已经养成了供奉的习惯,即使不能赎罪,也想在供奉中寻求一丝安慰。只是,他忘了,坟墓所在之地,是老鼠的家园,作为闯入者,自己是没有资格以主人自居,要把原住者赶尽杀绝的。

    孔雅玉不愿意像朱三反那样住在坟墓边,记人名时就小心翼翼,不让两位老师发现。朱老师回到家,也没再问起记人名的事,而是和孔老师说起了补发的工资。原来,镇里对拖欠教师工资给出了明确的说法:从今年起,每年归还一个月的拖欠工资,第十二年还清。

    孔老师叹息时,我在想十二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穷尽想像,我也描绘不出十二年之后的生活场景,唯一能拿准的是,如果我有孙子,我孙子也有孙子,到那时,孙子的孙子肯定也是老得不成样子了。

    孔老师又叹了口气。朱老师看出了异常,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孔老师给了白如光一巴掌。

    “你为什么要打他?”朱老师这话,质疑占三分,焦虑占三分,痛惜占三分,剩下一分,是无奈。“他在课堂上捣乱,还骂我,威胁我。”“不早不晚,”朱老师摇头说道,“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孔老师以为朱老师在埋怨自己,忍不住说道:“我的责任,我会承担的!”言外之意,这事不会连累朱老师。朱老师不满地问:“你怎么能这样说话?”“我这话,不是针对你的。我是气糊涂了。”“他怎么威胁你的?”“他说要让他家那条狗把我给吃了,还要把雅玉……”孔老师没有说下去,将脸转向一边。

    又是阿金这个该死的家伙!此刻,阿金要是在我面前,我会毫不犹豫跟它拼命的,哪怕被它那钢牙撕成碎片,也绝不后退半步。“你给他补课,怎么没补出好,反而补出仇,补出怨来了?”这样问了之后,朱老师忽然紧张起来,“他要报复雅玉怎么办?”“我那一巴掌拍在他肩上,不重的。”孔老师努力舒缓语气,将紧张气氛降低,“事后,我也跟他谈了,效果还不错。他承认了错误,表示要改正。”“他要是举报你,”朱老师提出了新问题,“怎么办?”“就这点小事,不会吧。”这样说了之后,孔老师严肃了表情,“我现在给他家长打个电话,说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