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代!
繁体版

第二章 赶路

    出得家门,便看见张大叔家的牛车,一头老黄牛,有些瘦弱,车子是木板拼接成的,也不知哪里来的橡胶圈,两个轮子还贴了橡胶,大叔白日便在帮寺庙做活,虽然劳苦,但是衣着还算整齐,面色也还好,一双大手颇有些气力。

    张大叔把草料先在牛车上铺了半边,剩下的草料堆到牛车两边,然后把德华和德贵抱到车上,随后把吴父扶着坐在车头右侧,自己坐在车头左侧,左手拉住缰绳,轻轻一抖“呵”的一声,老黄牛便乖乖前行。

    德华、德贵兄弟二人背后倚靠着一捆干草料,怀里抱着打包的被子行李,牛车两边的草料也挡住了风,虽是初春,寒风阵阵,但是也不觉寒冷。

    沿着土路走了一会儿,翻过了两座丘陵,牛车便到了大佛寺后门,此时已经是天色渐黑,约莫是晚上五六点了,大佛寺内灯火辉煌,诵经声此起彼伏,镀金佛像庄严肃穆,俯视着整个县城,大佛寺外的场坝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杂耍艺人、售卖零食的小摊小贩让孩童应接不暇。

    牛车行走在寺庙高墙遮蔽下的阴影里,树影重叠。

    弟弟德贵本来在东张西望的胡乱探看,这时也有些紧张的握住了德华的手指,悄悄的把身子往哥哥的方向挪了挪。

    “弟弟别怕,哥哥在呢”德华抱紧弟弟。

    沿着高墙走了数十百米,才走到沿河街道,挨着佛寺的这条街道也是商旅遍地,油坊、米店、布店、菜店、还有酒楼、住店,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由于河道环城而过,县城四门都有吊桥,夜间关闭,城墙高耸。东城门就在大佛寺的东侧,老宅在县城的西南方向,所以我们不用进城,可以沿着河道,从东门走到南门口,然后再沿着去往乡镇的路,到达老宅。

    出得城来,夜色渐浓。

    这时间,晚上歇息都早,主要是光源不便,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不过好在这边人口密集,一路上靠着一个灯笼和张大叔的经验倒是不担心走错路。

    初春时节,夜间风不小,行了还没一个小时,吴父已经冷的受不了,下车跟着张三走了好一段路,又上车避风抽了好几口烟,却仍是手脚冰凉,手里抱着灯笼取暖,吴德贵更是出来没多久就在哥哥怀里睡着了,吴德华见吴父的样子,知道他身体遭不住这个寒风了,“老汉儿,你来抱着弟弟吧,我下去走走暖和些。没有灯笼,张叔也有些不便。”

    吴父见状,也没有多言,接过德贵,又打开一卷被褥,盖在了身上。

    德华帮着父亲把被褥盖好,便举着灯笼来到车头和张三说话。

    “张叔,老宅远吗,上次去还小,没记住路”

    “远也不远,约莫八九十里,就是路不是太好,要是白天走得快些,大半天功夫就到了,夏天我给庙里拉桑麻,一日来回还不算太累,咱们是晚上赶路,得踏实的走上一阵子,你爹身体又不好,得走得慢些。

    “是这个理,您这一趟实在辛苦,改天我抓了王八,给您孝敬一个,最是补人祛湿”吴德华笑道。

    “嘿,你这小子,也不知怎么学的这门手艺,我家那混小子,也就抓抓蛤蟆的本事”

    吴德华眉头一挑“哈哈,我也不说不出来,就是去河边一看就知道,这玩意儿在哪儿”

    这年头,许是抓这玩意儿的人少,处理又麻烦,夏天多的时候一月十来只也是有的,冬天就少了些,得找到巢穴,一月只有三两只,不过冬日价格很高,一般是卖给饭馆子或者大户的采买,一般小门小户可没有办法弄的好吃,这种野生王八,得活杀去血,然后沸水烫去表皮的黏膜,然后活水浸泡,完全去掉血腥气,还要用香料腌制,去掉腥膻味,然后就可以搭配老母鸡和各种补药熬汤,或是放足量的麻椒、辣椒红焖了才能吃出鲜嫩的肉质。吴德华自己不会弄,在家做了一次,煮了半下午,腥气无比,压根吃不了。

    川南地界,少有名山大川,多是丘陵浅坡,这路便也蜿蜒曲折,多是沿河而铺,行道多植杨柳。吴德华就时不时的拧下些柳条儿,把嫩嫩的枝头放在嘴里,入口有些香气,嚼碎了就全是苦味,不过前世看小说也经常看见用柳叶榨汁当消炎药的办法,现在虽然伤腿靠着手杖能走能跳了,但是还有些红肿,吃些柳芽,希望能早日消炎。也就是现在手脚不便,年纪太小,不然刚才从村里追出来的几只土狗,怕是有只要成为补身良药了,上辈子经常在地下室租住的吴德华风湿严重,后来偶然得知狗肉祛湿的法子,腹中便多了好些流浪狗命。

    许是腿伤确实还有些不好,走了几里路,吴德华便跟不上牛车的速度,张三忙把他扶上了车。

    车上吴父抱着德贵,虽然有被子盖着,但是一个才六岁,一个又被掏空了身子,两个人只能紧紧抱着,留了好大个空当,吴德华便轻轻的挪了过去,学着吴父的样子,把弟弟夹在中间抱住。

    土路不平,坑坑坑洼洼的,还好有橡胶圈避震,摇摇晃晃的竟睡着了。

    睡了不知道多少时间,吴德华便感觉有人在喊他,睁眼一看,原来是张大叔在叫他,“德华,你快看看你爹,可是不好,刚才吐了”睁开眼便看见张大叔站在牛车的另一边拍打吴父的后背。

    “是不是着凉了呀,我包里有壶水,应该还是热的,我来拿”吴德华急忙起身,打开包裹,把包裹在最里面的竹筒拿了出来,拔开了盖子,先往手上倒了一些,已经不烫,才给吴父嘴里灌了一点,又让吴父吐了出来,才把吴父翻转过来,平躺着喂了些水。

    “无碍的,许是太晃了,胃肠不便”吴父缓了一会儿,声音嘶哑的说道。

    “德华,你看着你爹,我跑快些,再有七八里地,有个集镇,进了镇子,我们可以好好歇一歇”张叔说着,拉着黄牛小跑起来。

    吴德华见吴父神情萎靡,知道不能任他睡着,他这个情况睡着了更容易降温生病,就拿起水壶给吴父喂了些水,又掏出几只柳芽,塞到吴父嘴里“老汉儿,吃两口这个,嚼碎就行,不要咽下去,嘴里麻了,又喝点水”吴父见吴德华神情郑重,也没矫情,顺从的嚼了,果然苦涩无比,转身把残渣吐了,示意喝水。

    “你这竹筒,怎么烧了还用”吴父拿着漆黑的水壶说道。

    吴德华看着水壶,心想,你以为这么简单,这个竹筒水壶,是吴德华这两天利用烧火的时候,用最大的楠竹竹筒,把内外一点点碳化,既要保证碳化完成,又要保证不能烧透,还要确保遇水不裂,这样的好处就是竹炭可以保温,加上竹碳还能吸附水里的杂质,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

    自己这身体,年纪小小,但是依照自己上辈子的经验,竟然比上辈子在福利院的身体还不如,身高不够营养不足就算了,风湿才是最严重的,小腿好多疙瘩,两个膝盖更是红肿发痒,大腿内侧也是淤青,脊背也有些侧弯,醒来这几天,也是吃了就拉,肠胃极差。作为穿越人士,搞点过滤手段,只喝沸水还是要尽力做到的。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说的,便含糊说道“烧坏了,好像还能保温,就留下了。”

    吴父手里拿着竹筒,轻轻摩擦,低沉的沙沙声消散在风中。

    又走了有大概五十分钟,才到达乡镇,一路上因为寒风凛冽,德贵早已在哥哥怀里睡着了,吴父抄着手把身子蜷缩在一起,倒是张大叔一阵小跑,一路颠簸,反倒是累出了汗。

    “吴爷,您看我们在哪儿歇歇脚,暖暖身子”牵着牛走入场镇的的张大叔见铺面都关门了,只得回头问道。

    吴父直起了身子,轻柔声音的道“再往前去,我一本家兄弟在哪儿有个米店,我们去喝碗热茶再走”

    吴德华看着眼前的场镇,镇子不大,从木板里面透出的灯光来看,约莫有五六十间屋,不过黑灯瞎火的,也分不清是些什么铺子,长什么样子,听见吴父的话,心中想着,这吴家看来还真是豪门大族,到处都是亲戚,也不知这个本家亲戚又是什么样子。

    正想着“停车,就这儿”吴父说道。

    牛车停在场镇的末端,再往外,好像就是荒郊野地了,这个场镇的构造应该是个阿拉伯数字的“7”字型,这个店铺正正在交汇点,人还没睡,屋里透出了光。

    张三把吴父扶下车,吴父挪步到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