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王妃
繁体版

第10章 东方氏

    他二人在厅内吃罢了餐食,高尚也带着他折的桃花回来了。

    蕙娘闻声走了出来,看到高尚好似搬了一株桃花树回来,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景筠听到笑声也走了出来,对着高尚说道:“你这是…把谁家的桃树…整棵都搬来了吗?”

    那高尚方说道:“这不是小姐想要试些新菜式,小的还怕这些花不够呢。公子莫急,这桃花,我可是给过钱了呢。”

    蕙娘并未再无那高尚理论,只是又说道:“你且挑些好的,摘下来放进食盒里面,咱们带回梅花别苑备用。然后再寻一些还未开放的枝条,单折下来扎在一处,我带回去给姝儿插在花瓶里。”

    高尚听罢摇了摇头,说道:“挑花骨朵我还行,摘花瓣我就算了吧,我这粗手粗脚的,怕把花瓣捏碎了,影响小姐使用。”

    蕙娘方又说道:“你说的倒也在理,不能辛苦你白白跑一趟。不然你再去买一些桃树枝子带回来吧,记住了,只要花骨朵的,我和公子先在此处收拾一下这树花。”

    高尚方又出去了。

    景筠在一旁帮着蕙娘把桃树变成桃枝,蕙娘又小心翼翼地把已经开大了的花朵一一摘下来,再装进食盒里面。

    他二人一边动着手,又开始聊起闲话来。

    他们忙完手上的活计,去净了手,又分别去换了高尚带回来的衣裳。

    他二人站在一处,两件衣服看起来还挺搭,不得不说,高尚这厮,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眼力见的。

    蕙娘又戴上帷帽,出来对景筠说:“筠哥哥,我想给孟府去一封书信,报个平安,你觉得如何?”

    景筠回她道:“如此自是很好,我听王嬷嬷说,你在园子里写下了很多“父亲大人膝下,不孝女芝芝……”,为什么每每只写个开头呢?”

    蕙娘垂下手来,看着景筠又说道:“筠哥哥,我心中似是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一提笔却又不知道如何写。又怕写错了话,拖累了孟府上下。”

    景筠抬头思索了一番,突然灵光一现,看着蕙娘的眼睛说:“不如你就写个“长安花已开,望君多珍重”。无需多言,只要是你的字迹即可。”

    蕙娘听罢,觉得有理,如此一来,既报了平安,又不至于被外人看出端倪。

    景筠又进屋内翻找了一下,倒是找到了一个砚台,只是未找见纸笔。

    景筠刚准备出去,就被蕙娘叫住了:“筠哥哥,你去哪里?”

    景筠笑道:“我去找刚才那举人大哥借点纸笔来。”

    蕙娘方又说:“倒也没有那么着急,现在就算写好了,也没人去送信,不如回城时找个运帮,请他们遣个递夫去一趟神都吧。”

    景筠又说道:“此计可行,不过除了书信,须得让递夫带一些养在长安的鸽子一起过去。这样孟府若有回信,你也好收到。”

    蕙娘一脸崇拜地看着景筠,说道:“还得是你靠谱,我跟着你的这些时日,还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筠哥哥,你能教我养鸽子吗?”

    景筠一脸宠溺的看着蕙娘,对她说道:“这种小事何须你亲自来,你有更大的事情要做,饲养鸽子这等事就交给底下的人好了。夫人这般能干,还是给别人留点活路吧。”

    蕙娘骤然红了脸,长这么大,还从未被人这般戏弄,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了。

    二人正说着话间,高尚带着扎好的桃花枝回来了。

    他们收拾了一番就驾着马车出发了,出了桃溪堡,一路上径直向西南而行。

    出了清明渠,特意去了一趟安乐坊。

    进安乐坊在一处柜坊停了下来,从侧门进了柜坊里。

    那掌柜的毕恭毕敬将他二人引了进去,高尚在外面看着马车。

    景筠在那掌柜跟前吩咐了几句,掌柜回来时给景筠带了信笺和笔墨。

    蕙娘当即写下“长安花已开,望君多珍重”。写罢装进信封里,起身递给了景筠。

    景筠把书信给了那掌柜后,便带着蕙娘出了柜坊,出来又上了马车,高尚驾着马车,一路直奔梅花别苑。

    王嬷嬷听见马车的动静,向里面边吩咐了一声:“公子和小姐回来了!”

    说罢就迎了出去。

    花圃里的花匠和几个仆妇闻此声音,当即从园中退了出去,以免冲撞了景筠和蕙娘。

    概因景筠从前吩咐过,不许仆妇们进内园扰了蕙娘,所以趁这两人他二人不在,仆妇们才进内园打理花草树木。

    马车驶到离蕙娘住的皎月阁比较近的那个门停了下来。

    景筠搀着蕙娘的手下了马车,下意识地用手把被风吹开的帷帽挡了一下。

    王嬷嬷见此情景,便知他二人有点情况。

    高尚把食盒从马车里拿出来,景筠顺手接过,王嬷嬷连忙上前就要去接。

    许是因着往日里景筠不会帮高尚拿东西,所以王嬷嬷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二人走在前面,王嬷嬷提了食盒紧随,高尚又去马车上取了扎好的桃花枝,大步流星地赶了上来。

    这里,景筠搀着蕙娘从垂花门进了皎月阁的正厅,姝儿已经点好了熏香,奉了茶水过来。

    蕙娘看着高尚进来了,便与姝儿做了安排:“这些还未开的花骨朵,你且找几个花瓶插上摆在厅里。”

    景筠补充道:“就去把那几个直径八棱瓶拿来吧。”

    姝儿得了吩咐,和高尚一起出去了。

    王嬷嬷方才搭上腔:“公子,现在可有什么安排?”

    景筠一字一顿地说:“现下有件顶顶要紧的事情,但是没那么着急。接下来嬷嬷先着手教蕙儿说长安话和晋州话,其他的再议。”

    那王嬷嬷当即应了下来。

    不知是景筠运气好,还是筹划得恰当。自王嬷嬷与他从睿王府搬去兴庆宫居住后,他就开始安排王嬷嬷学习各地的官话,不料此番竟真的派上了用场。

    蕙娘起身向王嬷嬷行了一个大礼,又向她说道:“感念嬷嬷连日来对我的照顾,日后少不得还要再给嬷嬷添许多麻烦,蕙娘在此先拜谢了!”

    景筠把蕙娘扶了起来,接着蕙娘的话,与那王嬷嬷讲道:“这位是我叔祖父晋王的亲孙女,名曰蕙娘,要参加今年宫中的女官征选,暂居此处。蕙儿的一应事务,还望嬷嬷多上点心。”

    王嬷嬷领了命,当即又向景筠表了忠心。

    蕙娘把食盒打开放在案上,抬头看了看王嬷嬷,笑着说道:“劳烦嬷嬷帮我把这些桃花清洗一番,晾起来,再备一些上等的白酒和坛子。”

    景筠接着说道:“嬷嬷且先去忙,我要和蕙儿去书房议些事,无事你们不要过来,打理完桃花再去备一下晚膳,我在此处用完膳,再回隆庆坊去。”

    景筠和蕙娘起身又去了书房,景筠把蕙娘安排到案几旁坐定,又去取了一个册子来。

    “蕙儿,这本册子虽是叫做《名花录》,实际上却是记载了宫中贵人与京中命妇们对花草的喜好。你既有栽种的经历,那么,把书中内容背下应是不难。”

    蕙娘翻开了那册子,第一页便是皇太后喜欢的牡丹和榴花,第二页是长公主喜欢的芙蓉花。

    原来长公主喜欢的是木芙蓉花,此前,听景筠讲茴香一事,还以为长公主喜欢的是水芙蓉花。

    所以,寝阁里的芙蓉莲花镜并不是依着长公主而制的!想到这里,蕙娘不仅傻乐着笑了起来!

    景筠被这没来由的笑带着,也笑的停不下来,好容易才止住,便问蕙娘是想到什么了,蕙娘咬着唇就是不肯说,可景筠偏偏又一直在问。

    蕙娘见状,只好岔开了话题:“这册子上面,这些花草的样子是谁花的,画工不错!”

    景筠不答反问:“比朗哥哥画的还好吗?”

    蕙娘又是一笑:“朗哥哥不画这个,朗哥哥喜欢画山水。”

    景筠方说道:“蕙儿,你还记得从前我与你讲过的东方氏吗?”

    蕙娘神采飞扬道:“当然记得了,叔祖父也说过,那东方氏给了母亲一枚金丹。”

    景筠解释道:“叔祖父说的东方氏是上一辈的当家人,我说的是我师傅东方十一,是现在的当家人。”

    蕙娘方才了然:“原来景筠此前讲过的师傅就是现在东方氏的当家人。”

    此处讲一下景筠与东方十一的缘由。

    那年,景筠与高尚去骊山打猎。

    景筠刚搏杀了一只黑熊,高尚骑马过去,准备拿猎物。

    此时,一个男装的女公子从树林子里窜了出来,向景筠行了一个礼,说道:“公子可否把这黑熊与我一用,我愿以千金赠与公子。”

    景筠心下想着:“纵然是黑熊难捕,尚也值不了千金吧。”

    那女公子见景筠不说话,又解释道:“在下乃骊山东方氏,需用熊胆入药救人,此番不情之请还望公子成全。”

    景筠此前已经听过东方氏的名号,眼前这姑娘只身一人,所以景筠当时并未把她与东方氏掌家人联系在一起。

    那女子绾着一个简单的发髻,一侧的头发撩在耳朵后面,露出来干净圆润的一张脸,一双桃花眼,看着很是端庄温和,眼尾却上扬带着些许攻击性,眼神明亮又带着一丝傲气。

    景筠许是出于好奇,遂说道:“本公子倒也不是缺钱的人,既是为了救人,自当相让。只是你我初次相见,若是直接把这黑熊给了你,我心中亦不知道是否物有所用。与其日后吾心中疑惑,不如亲自看着你救人。”

    那女子见景筠也是个爽快人,就依了他。

    主仆二人遂抬着黑熊,拖至马背上,跟着那女子一起去了骊山的鹿鸣山庄。

    入内,方才发现那山庄里真的养了一群鹿,真不愧是鹿鸣山庄。

    庄内有童子迎了上来,一边喊着:“师傅回来了。”一边近前拜了那女子。

    原来那女子便是东方十一,看着与景筠一般大小,居然已经是一庄之主了。

    来路不由己,前途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