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三国:不要叫我孙十万!
繁体版

第58章 长沙改制

    “啊对对对!”

    不过,柯籍很快就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并竭尽所能提取了吴范话中的信息量,终于,他也发现了关键点。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只见他装作对于左雄的举动了如指掌的样子,继续大胆发言道:

    “正如吴师父所说,之前的‘阳嘉新制’还是建立在察举制的基础上,是对于被推选上来的孝廉们进一步考核。而孤所设想的,是扩大取士的范围,使得更广大的读书人能够进入学科学习和考试选拔的过程中来!”

    “啊?”终于,吴范愣了一下。

    而柯籍见状,继续乘胜追击道:

    “对了,这个‘科举’之法是孤刚刚提到的第二个举措,那想必对于第一个,吴师父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吧?”

    吴范再一回想,刚刚对方提到的第一个不就是“普及教育”吗?这他怎么会有异议?一贯的圣人之道,不都是如此吗?

    柯籍顿时松一口气,心想还好我提前参考“伊拉克人和修自行车的”段子打了个埋伏——你看,这不没人会反对第一条吗?

    可在他看来,这第一条才是重点。

    而他继续套路吴范道:

    “那么,如果第一项工作很有成效,使得我东吴的读书人增加了十倍,可我们依然还是举同样数量的孝廉,那是不是不太合理啊?”

    吴范听后,出于本能地很快点了点头。可是,他想了一想,又不免质疑了一下。

    “可是,如果我们能提供的官位还是那么多个的话,即便多了更多的候选人,又有什么用呢?”

    “啊?这...”

    他这一下,也使得柯籍有点措手不及。

    坦白来说,他其实已经适应了原先那个越来越卷的社会,甚至感觉考研考编成功率再怎么降低,跟他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他是注定要当分子的。

    可是,一旦来到了古代社会,带入到江东之主的视角,他就不得不考虑那些十年寒窗苦读,却率试不中之人的生计问题了。如果说现代社会有家庭的托底,也有富裕的生产力去养一些闲人,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他还真不好搞一种淘汰率特别高的取士制度。

    不过,他很快发现,还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毕竟东吴不可能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读书人;而等科举变得八股化,显露出种种弊病,说不定又要到猴年马月呢!

    于是,他有点勉强地解释道:

    “这第一,我们的东吴可是蒸蒸日上!未来的地盘一定会越来越大,那么需要的官员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番狡辩,吴范自然是无话可说。

    不过柯籍也是有点后怕——他可谓是立下了一个flag,如果东吴不能在他的手上发扬光大,反而地盘越来越小的话,那他真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但好在,他还有第二条:

    “第二,普及教育和如何取士,其实也是相对独立的。如果真等到我们有了那么多的读书人,如果再采取察举的制度,恐怕把各级的官员都累死,也考察不过来吧?”

    “啊...这...”

    对于这种“幸福的烦恼”,吴范一时也无话可说。

    “到了那时,如果还是采取察举制的话,恐怕我们难以防范执行者的内幕交易。这样大家族出身,更有背景的的士子自然更容易垄断晋升渠道,不如考试更加公平。”

    这一番话后,吴范总算是服气了。

    而柯籍也算是缓了过来,很快把对于未来的杞人忧天先抛弃掉,并聚焦到更现实的当下,继续对着吴范论述道:

    “其实,孤对于桓公长还有一点很满意,他一直在教育口工作,所以哪怕执政能力弱一点,对于普及教育的工作想必也会是大力推广的;至于该如何开科取士的方面,恐怕需要借助吴师父以及阚德润等人的智慧了。”

    此话一出,吴范果然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顿时感觉主公的安排简直是妙极了。

    首先对方自己就是“劝学”的典范,他已经做好把“士别三日,吕蒙治好了鲁肃的精神内耗”的故事好好加工一番,在全东吴进行推广了!

    同时他吴范本身在史学和术数方面就很有造诣;而他虽然跟阚泽有点不对付,也必须承认对方是个大学问家,相信两人经过一番碰撞,必然能在左雄等前辈的基础上构想出更加合适的开科取士之道。

    不过突然间,吴范又隐隐察觉到了危险,进而冒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只见他表示道:

    “主公,陆口的严畯严曼才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还著有《潮水轮》、《孝经论》,可谓已经写出了千古名篇。属下建议,还是推举他为主导,属下和德润甘愿担任他的副手。”

    “哦?可以。”

    柯籍立马反应过来,对方指的应该就是那个陆口的书生。那个自己以为是陆逊,还要让对方接鲁肃的班的书生。

    他只以为,吴范是想发扬风格,所以才退位让贤,却压根没有想到,对方此举是花了很大的心思。

    要知道他跟阚泽可都是会稽郡人。如果让东吴的各个势力知道,科举取士的标准是由两个会稽郡人制定的话,他们不一定面临着什么样的明枪暗箭呢!

    可是严畯却根本不怕——人家可是淮泗系的!跟鲁肃、诸葛瑾的关系都非常好,又是张昭的老乡,本来就该得到重用的!

    而且吴范仔细一想,感觉:你还真别说,严晙的确是这款料!

    虽然他可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一个写照,在军略和政略方面皆不咋地,更是几乎不懂人情世故。可在研究学问和制定标准的方面,却能够一丝不苟地承担起主公的重任。

    而他和阚泽在对方的领导下,虽说不见得能一直相安无事,但发生冲突时,一定是看谁更有理的。人家严畯可不会被阚泽的花言巧语所困扰,而是会认死理的!

    其实,柯籍也有一个隐藏的杀手锏,并未在此时跟吴范透露。

    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他可是知道推广教育不能光靠宣传引导,更是需要——科技进步。

    而这发挥自己特长的一天,他也是等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