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师
繁体版

009 和善的老人

    小香居外。

    站着一个老人。

    五十多岁的年纪。

    看到他的时候,陈理正在提着水桶给刚刚下了秧的红薯苗浇水。

    春分刚过,生机回笼。

    刚刚从泥土下露出头的秧苗好像是缩在被窝里贪睡的孩子,只露出一点点头。

    却让人觉得生机盎然。

    “你呀,可不要太快长大,”陈理轻轻地抚摸着秧苗。

    老人走了进来,笑着问道:“你这小哥有些奇怪,如今这年月无人不希望地里多长出一些粮食来,怎的你却不希望这秧苗长得快些?”

    陈理起身,看着老人,一笑,道:“老丈,小子胡说的,就是觉得它们长大了,就要结果实,很辛苦。”

    老人哈哈一笑,“天地至理,生命循环,它们不就是如此么?”

    陈理挠了挠头,“我不懂这些,嘿嘿,让老丈见笑了!”

    “对了,我怎么没见过老丈呀?您是新来的杂役......不对,看您衣着虽然朴素,但气质儒雅,定然是吴王新聘请来给世子当老师的先生吧?”

    老者一愣,随即拱手道:“小哥好眼力!”

    陈理摆摆手,“老丈谬赞了,来,快坐。”

    坐下之后,老者环视一周,疑惑问道:“这地方这么大,怎么只有你一人呢!”

    陈理跑到屋里拎着一个茶盘,给老者倒了一杯茶,一屁股坐下。

    “不瞒老丈,原先这里的确有几个人,结果后来......哎,算了,不说了。”

    老人试探问道:“和你闹矛盾,跑了?”

    陈理苦笑道:“算是吧。”

    老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这茶很好啊!?”

    陈理嘿嘿笑着,低声说道:“老丈不知,这不是我的茶叶,是王府里一个小太监弄来孝敬我的。”

    “哦?”老人放下茶杯,“莫非小哥身份不凡,惹得那些太监巴结?”

    “......”陈理神色一顿,“也,也没有什么身份,就是,嗯,巧了,那小太监喜欢种地,我正好懂一些种地的技巧,所以就......嗨!要是我真有啥身份,何至于这大大的院子就我一人?还差点饿死!”

    老人奇道:“饿死?为何?老夫虽然不知道小哥的身份,可既然住在吴王府且单独有院落,又岂会饿死?”

    “再说,这院子没有上锁,小哥完全可以出门呀!”

    陈理连忙示意老者小声,“嘘......哎,老丈有所不知,门虽然没有锁,但是咱哪能随便走动?果真那样,就是不识抬举了!”

    老者哦了一声,没有再多问。

    “小哥果真懂农事?”老者问道。

    陈理神色一镇,得意笑道:“那是当然,老丈你看那地里的秧苗,我敢和你打赌,咱经手的这些秧苗,绝对长得比所有人的都好,借出来的红薯也更多更大更甜!”

    看着自信满满的陈理,却是皱眉说道:“你年纪轻轻,为何如此精于农事?看小哥的身份,当也不凡,要不然也不会住在王府附近!这一点,老夫着实不解。”

    陈理得意一笑,“哈哈,不管什么身份,都要吃饱饭不是?”

    老者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茶,然后轻轻放下。

    “小哥话中,总是带着一些让老夫叹服的哲理,不简单啊!”

    陈理一愣,道:“有吗?哈哈,老丈,你莫要取笑我了。”

    老者哈哈一下,道:“大智若愚,小哥的境界着实与我等不同。”

    陈理摇头道:“老丈定然是误会了,咱就是一个种地的,嗯......或许,咱的身份的确有些不同,但......那也是过去,具体是何,不是我有意隐瞒,实在是不值一提。”

    老者呵呵笑道:“小哥年纪轻轻,拿得起,放得下,竟有如此心境,着实让人钦佩,将来必成大器!”

    陈理摇头苦笑道:“老丈莫要如此夸我,我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地很,什么大器小器,莫要再提了!”

    老者点点头,便不再提。

    二人便在院落中,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老者问了不少农事方面的事情,陈理兴奋地给他解释,演示。

    当听说陈理能把原本只有几百斤的亩产水稻种到上千斤的时候,老者瞪大了眼睛。

    “天底下竟还有小哥这等神人?!”

    陈理得意地摆摆手,继续展示他制作的几个简易的农具。

    虽然简易,但老者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器具的妙用。

    “哎呀呀,小哥当真是神农转世!”老者兴奋说道,“若是能将小哥的这些技巧运用到天下百姓手中,岂非人人可丰衣足食?”

    “小哥有这能力,为何不自荐于吴王,争得一个功名富贵?”

    陈理一叹,“人各有志,再说了,我就是一个小屁孩,种种地还行,哪有什么能耐在吴王手下做事?老丈,你高看我了!”

    老者不再说话。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老者拱手做别。

    “他日,再来叨扰,老夫对小哥的农事之能十分钦佩,还望将来不吝赐教!”

    陈理大喜,道:“那是极好的,说起来不怕您笑话,今日是我这些年最开心的时候了,很久没有这么与人聊天了!”

    老者呵呵一笑,转身离去。

    陈理站在原地,依依不舍,目送老者。

    等看不到了,陈理才转身。

    转身之后,那一脸不舍就成了担忧。

    “娘的,怎么惹上这个老家伙了!”

    吴王府外。

    一辆马车在路边等待。

    老者缓步走了过来。

    马车上,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掀起了轿帘,将老者迎了进去。

    “如何?”

    老者沉吟了一下。

    “状若顽童,其心似海,不可小觑!”

    乾清宫。

    十岁的朱标端坐在一侧。

    马氏笑眯眯的看着这个大儿子,转头看向了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亦是一脸的骄傲。

    这个大儿子,端的让他脸上有光!

    朱元璋自己以放牛娃出身,手下武将众多,但很多时候在天下士子那里并不受什么待见。

    可偏偏这个大儿子知书达理,通晓古经圣人言。

    便是名儒大家宋濂都对其赞不绝口!

    宋濂是谁?

    那可是当时最知名的文豪,是天下士子文人的楷模!

    不仅仅其才学冠绝天下,更是有“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的风骨,天下君子文人莫不以之为名言警惕!

    故而,当宋濂认可朱标的时候,那些原本对朱元璋颇为不屑的士子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朱元璋本就对朱标十分喜欢。

    如此,便更宠爱了。

    此刻,看到爱子端坐,一举一动颇有大家风范,朱元璋不禁心中宽慰。

    只不过,尽管心中高兴,但朱元璋还是故作生气。

    “标儿,你可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