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谁让你修仙的
繁体版

第32章 不好卖吗

    红丝绒裙怎么肯匀一点出来,她今天就是来买米的,好不容易把之前难吃的米吃完。

    “我买这么多,你一定要给我送上门啊。”

    “人家带着个孩子不容易,都说了不送,你少买一点。”

    曾大武给人秤好三十斤米,用绳扎好口子,觉得面前这个女人有些面熟。

    “咦,怎么是你?”

    买米的人是小河村的儿媳妇,建强的老婆秀英。

    建强的户口从本村迁出去了,在村中分不到田,家里也就他父母两个老人的田,少部分粮食靠他父母“接济”,大部分得自己掏钱买。

    秀英抬头看着曾大武,从他的穿着打扮,她大概猜出来对方的身份。

    “你是小河村的吧?”

    小河村,秀英也就逢年过节,端午节、中秋节和过年的时候回去一趟,也不在村里久住,吃顿饭就走。

    村里的人她大多不认识。

    场面有些尴,秀英不认识他。

    曾大武只好自我介绍道,“你可能不认识我,我是建强的高中同学……”

    秀英耐着性子听着,对于一个靠卖米来维持生计的庄稼汉,她没有兴趣结识,眼下她最关心的是这袋米送不送。

    “我这袋米?”

    周围还有些阿姨没有买到米,此时心里很不爽。

    “哎呀,都说了不送,人家带着一个孩子,孩子走路都不利索,怎么送。”

    “这三十斤米,你要是扛不动让给我,我自己扛回去,不用人送。”

    别小看这些城里的家庭主妇,并不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女子,很多是从农村来的,力气大得很。

    “我给你送过去。”曾大武看在同村又是熟人的份上,也不再推脱。

    再加上米卖完了,准备收工。

    只是收钱的时候,曾大武心里小小地挣扎了一下,有打折的意思。

    曾兰花暗地扯了扯曾大武的衣角,其他买米的人还没有走远,在她眼里,不管熟人不熟人,都是这个价。

    两块三一斤的米卖成了三块。

    曾大武心虚地把袋子扛在肩头,拉好兰花,给人送米。

    等到了卫生院家属楼的门口,刚好碰见建强从单位回来。

    建强一看到他老婆和身后跟着的人,着实有些惊讶,但很快明白了,“买菜这么快回来了。”

    “大武,新米下来了吧,还麻烦你亲自送过来。”

    说着就要去接曾大武肩上的米袋,“我来吧,从菜市场送到这里,也怪累的。”

    秀英赶紧制止他,“我都付了钱了,他就理应给送到家,要不然我买他的米干嘛,还这么贵。”

    “你多久没扛过米了,小心闪到腰。”

    建强看了一眼那小半袋子米,也没有多重,“这点我还是扛得动的。”

    他不能让他的同学给他当苦力,与情与理心里过意不去。

    反倒是曾大武夹在中间,有些难堪,“还是我来吧,都快送到家了。”

    建强只好作罢,再一看后面跟着的小人,“这是兰花吧,都长这么高了。”

    曾兰花和建强的女儿同一年出生的,所以建强记得很清楚。

    曾兰花便礼貌地喊了一声“伯伯”。

    建强有些意外,这孩子虽然从农村来,但一点也不怯场,落落大方的,哪像她女儿见了生人,还怯生生地躲在他后面,不敢叫人。

    等送到家属楼,建强原本想让曾大武进家歇一会喝口水,顺便给孩子拿点吃的,糖果水果之类的,家里都有。

    家里的钥匙有些难开,修锁的老师傅说要往钥匙孔里削些铅笔芯进去,就好开了,他一直忘了弄。

    等建强用钥匙打开门,往身后一看,送米的曾大武父女两人已经被秀英一句话打发走了。

    ……

    从卫生院家属楼出来,曾大武也落得轻松。

    “我不喜欢这个伯母。”曾兰花鼻子冷哼哼。

    曾大武也心里不是滋味,“不喜欢,以后咱们不来了。”

    他和建强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以后像这样的交集很少,原来他对秀英的印象屈指可数,今天一接触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

    卖完米之后,曾兰花提出去街上逛一逛。

    这是她很难得的能进城的机会。

    “我要吃灯笼糍粑。”曾兰花笑嘻嘻央求道。

    小巷口有位阿婆在炸糍粑,用一个圆形的平底勺,舀了一勺米糊,上面再放些萝卜丝或者花生米,连勺带着米糊放到油里面炸。

    萝卜丝和花生米都炸得酥脆。

    曾大武笑着给了她五块钱,让她自己选择要萝卜丝还是花生的。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选择的能力。

    曾兰花拿着钱,一蹦一跳地奔向灯笼糍粑摊位。

    她一下买了四个,还找回来一块钱,“我吃一个,爸你也吃一个,剩下的包回去给妈和军军吃。”

    曾大武的心软得一塌糊涂,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

    这个小棉袄太暖和了。

    “爸,你快吃啊。”

    “好,我吃。”

    除此之外,曾大武给家里买了两包菜种子,给曾祖母带了一盒松软她的牙口能吃的云片糕,还给曾祖父买了一盒消炎止痒抹脚的药膏。

    ……

    回村的路上,杨婶在拖拉机上抱怨今天的集市米不好卖。

    “不好卖吗?”如果曾大武说好卖,杨婶会不会让杨叔把车半路停下,把他们父女俩赶下车去。

    曾大武低头做鹌鹑,默不作声。

    曾兰花坐在稻草堆里,已经昏昏欲睡了,在外面折腾了一天,没有午休,她一个孩子支持不住了。

    曾兰花当然不会告诉杨婶,她把米卖到了三块,这不是拉仇恨吗。

    等回到家,余香得知米卖到了三块。

    三块。

    全村人都没有卖过的高价。

    她纳闷,“这仙优九九也没有那么好吃,怎么这么受城里人欢迎?”

    米饭就是米饭,再好吃也只是米饭,难不成能吃出肉味来。

    曾大武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奇怪,饭盒里的冷饭城里人吃得很开心,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他当下决定,“明年我们多种一下,多的能拿出去买,自己也能吃上。”

    这一次,他是小面积试种,只种了一亩地,收了八百多斤。

    八百多斤稻子晒干,打出米来就没多少了,自己家还舍不得吃。

    曾大武想不通的是,冷饭为什么那么好吃。

    他不知道的是曾兰花用控火术在铁制饭盒底下生起了一团小火苗,这团无形的火将冷饭重新加热,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