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宗庄周传奇
繁体版

第三章 庄生晓梦化蝴蝶

    学校操坪的大树下,青年惠施正在向人们演讲。

    惠施:“我们学习古代圣贤的教诲,明白事理。分辨是非,就是要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智子:“怎样才有作为呢?”

    惠子:“名家公孙龙说过:‘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智,穷众口之辩’。就是说,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认可的看成是合适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辨之口理屈词穷。这样的通达之士就是有作为的人”。

    申子:“墨子说‘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就是为了天下人的利益连生命都可以牺牲。这不是有作为的人吗?”

    惠子:“一个人如果连生命也保不住,就不用说有作为了。”

    弥子:“生命是宝贵的,可孔子也说过:‘舍生成仁,’为了追求真理,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难道不对吗?”

    惠子:“孔子讲仁,因时因地而意义不同。比如他多次周游列国而多次失败,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相信事在人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心,并不是唆使人们去拼掉老命。”

    智子:“杨朱宣扬‘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保住个人的私利,不伤害他人利益,管他什么天下大事,过好自家的小日子不也是很好吗?”

    惠子:“诸侯纷争,战火连天,你能有好日子过吗?如果人人为一己私利,天下就更加混乱了。我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就要劝说君王们不要打仗,施行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而要能说服君王,这个人就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善辩的才智,这种有作为的人就会有权威。”

    庄生:“如果大家都争着去做有作为、有权威的人,天下岂不是同样战祸不断?人们互相攻击,厮杀,打得不可开交吗?诸侯之间发动战争,死了太多的老百姓,伤残人的生活又无保障,难道有权威的人不反省自己吗?”

    惠子:“有权威的人也可以制止战争。”

    庄生与惠施来到庄生哥哥庄方家吃晚饭。

    庄生哥哥庄方的年龄与惠施相仿,已结婚生子,在集市开茶庄,生活较优裕。

    庄生将梓庆送的凤雕转给惠施;庄方送上从楚国带来的绿茶。酒过三巡,惠施问庄方:“开荒的事情办好了吗?”

    庄方:“山坡上的地已全部种上茶树,河滩边的地种上桑树。”

    惠施:“这几年我到处游学,投拜在名家公孙龙先生的门下,家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庄方:“大哥你是个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拜公孙龙为师呀!”

    惠子:“学无止境呀!何况师出有名,自己也就沾上名气了。名气大了君侯们才会重用你,苏秦与张仪师兄弟从师鬼谷子先生,二人的遭遇可就惨了。苏秦三年游说五个君王,花费千金结果衣衫褴褛讨饭回家,受到家人白眼和邻里嘲笑;张仪在楚国相府家呆了二年,结果被人怀疑偷了令尹的玉佩,挨了三百大板后赶出楚国。我们宋国只是个弱国,这几年就换了几个君王。这次宋偃王夺了他哥哥的王位,将他哥哥赶到齐国去了。宋偃王信奉杨朱的鼓吹极端自私,这样的君王是不能追随他的。”

    庄生:“来,我敬大哥一杯。”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庄生:“我讲个楚国的故事给哥哥们助兴吧!楚国有个年轻人叫朱漫萍,是个很爱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特殊的求生本领,他变卖家产,带着钱粮去远方拜支离疏这个仙人为师。支离疏是个残废人,但道法很高明。三年后朱漫萍学成归来,亲朋好友来看望他,问他学到了什么本领,朱漫萍兴奋地边比划边演说:“你们知道,我师傅支离疏是天下奇人,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天下做厉害的屠龙技术。你看,屠龙的要领是:飞身抓住龙的犄角,跨坐在龙身上,一剑下去切断龙的脖子,然后抽龙的筋,慢慢地剥下龙的皮……”众人大笑,问他:“这里没有蛟龙可杀呀!”朱漫萍这才恍然大悟,是呀—-这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惠施:“你呀,别拐着弯嘲笑我了。我只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就一定会大有作为的。你同我到鲁国去游历一次吧!”

    惠施与庄生乘一辆马车向泰山方向进发。兄弟俩在马车上争辩不休。

    惠施:“孔子的仁、仪、礼、智、信在鲁国已深入人心,他鼓吹的“周礼”虽然不能被诸侯们接受,但对读书人的影响很大,儒生们的规矩与严整是大家公认的。”

    庄子:“一路上所见到的毫无生气的现状,鲁国长期积贫积弱的趋势,难道与孔子的影响没有关系吗?”

    惠施:“我欣赏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儒家那种‘事在人为,积极用世’的精神可嘉。”

    庄子:“修身齐家在乱世之中只是奢求,施行仁义更是幻想。我的祖先楚庄王率兵攻打当时强大的宋国,宋襄王在河边布好阵势。楚军渡河时,宋国将领请求发动攻击,宋襄公说:‘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楚军渡过河后还没有排阵,宋国将领请求宋襄公下令攻击,宋襄公又说:乘人之乱是不仁义的’。结果等到楚国军队排好阵势冲过来,宋国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手臂中箭,狼狈而逃。这种‘宋襄之仁’不也是很可笑吗?”

    鲁国都曲阜(鲁景公时),人们着儒士打扮的人很多,但这些人大都出入花街柳巷,斗鸡场随处可见,喝酒投壶,吟诗作画的在茶楼聚首,大多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穷酸公子哥儿。

    惠施、庄生二人入店,用餐,总是有儒士打扮的人施礼搭讪,混吃混喝,惠、庄二人与之探讨儒家学问或人生理想,均不知所云。

    惠子在大树下操琴,与儒士们辩论。

    惠子:“孔子奔波劳碌,竭力宣扬仁义孝悌,对百姓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有谁能告诉我,孔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意思?”

    一儒士一摇三摆走过来说:“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读书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官僚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此之谓道也。”

    惠施:“错,孔子这里所说的‘道’,是指他在向老子求学时所听到的‘非常道’,这个概念如果弄不明白,就不能参加辩论。”

    一无趾儒生:“我叫子张。我认为,道为元,一元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就是《易经》中大自然的规律。孔子晚年‘韦编三绝’注解《易经》作《十翼》,讲的就是‘道’,这个道也就是人的德行。”

    惠施:“怎么不推行仁义的德行呢?没有德行就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不能取得信赖就不会得到任用,不能得到任用就不会得到利益。所以,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能够施行仁义就是名利双收啊!”

    子张:“孔子和墨子穷困如普通老百姓一样,他们都有可贵的品行。势大如君王,未必就尊贵;贫穷如百姓,未必就卑贱。但人们认为尊贵与卑贱的区别,却是以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来划定于德行的美丑。”

    “人们大都想要名声与利禄。那个人富有,人们就归附他,归附他也就自以为卑下,以自己的谦卑就更会尊敬崇拜金钱和物质。富贵者享尽天下的美好,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势,这是道德高尚的圣贤们所不能得到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庄生:“小的盗贼被拘捕刑罚,大的强盗却成了诸侯君王,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的居于尊贵的地位,失败的沦为卑贱的人。究竟谁好谁坏?谁是谁非?这些事实,能用德行解释‘道’吗?

    众人莫不能言,纷纷议论,莫哀一是。庄生自己也觉迷茫。有儒生指认庄生“这个庄周是宋国蒙邑的大才子。”

    惠施与庄周至馆舍,第二天上午,鲁景公派人来请二人赴宴席。

    鲁景公对二人说:“鲁国是儒学之国,我们这里没有人信奉名家,道家的学说,到处都是儒士,谈的是儒家的经典。”

    庄生:“很好呀!不过依我看来,鲁国的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鲁景公:“年轻人,你看大街上到处都是身着儒服的士子呀!”

    庄生:“是呀!儒服的特点是高而圆的帽子,宽大方直的衣服。圆指天,方指地,儒士应知天文地理。请冒昧地问您,儒家是不是有这样的讲究呢?”

    鲁哀公:“是这样的,表明儒家学说包罗天地万物。”

    庄生:“穿儒服装样子的人多,但名副其实的儒士太少了。如果您下道诏书,没有真才实学敢穿戴儒士衣服招摇者处死,您就能发现这个情况。”惠子制止庄生不要多说。

    鲁景公当即发布诏书。第二天,仅有几人穿儒服露面。惠施、庄周应邀论辩。第三天,只有一个人敢穿儒士服上街。鲁景公召见他,果然是个奇才,无趾儒生子张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应答如流。

    鲁景公:“四境之内,宇宙之间,万物的产生从哪里开始?”

    子张:“阴阳互相辉映,互相伤害又互相调治,四季互相更替,互相产生又互相衰减。安全与危难互相交易,灾祸与幸福相互生存,寿诞与夭折互相交接,生长与死亡互相形成,这些现象的名称与实际都能理出端绪,精微细妙之处都能记载出来,随物变化的次序相互更替总是遵循一定的轨迹,又象桥梁连接彼此两方那样地运动而又彼此相互制约,到了尽头就会折回,有了终结就有开始,这都是万物共有的规律。”

    是夜,鲁景公夜宴。惠施、庄周醉而归舍。

    次日日上三竿,惠施已读书多时,催促睡梦中的庄周起床。

    惠施:“庄周,你这个大懒虫快起床吧!”

    庄生仲了个懒腰,“你搅醒了我的好梦!”

    庄生仍然迷迷糊糊:“我是一只自由自在飞舞的蝴蝶呢?我还是庄周?我是谁?蝴蝶是庄周呢?还是庄周是蝴蝶?我到底是谁?”

    惠施笑了:“梦化蝴蝶是庄周,庄周晓梦是蝴蝶。”

    庄生仍神往梦化蝴蝶的梦境:自己象一条春蚕,成熟了,却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蚕丝严严密密结成茧。顷刻,蝴蝶破茧而出,在蓝天、白云、草地、花丛间轻盈地飞舞、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