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鸡毛当令箭

    “真是太爽了,孙彬,你说这开封府最好的酒楼是那家?咱们吃饭去!”

    “看来这胥偃也不是太难相处的人嘛!”

    “话说这胥家的女儿还真是叫玉儿,我还道是那欧阳修信口胡诌,难怪是‘红玉暖’。”

    “呃……”

    “呃呃……”

    “咦~大污龟!”

    离开胥宅时柳铭章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心头的阴霾仿佛一扫而空,就连寒冬腊月也没觉得有多冷了。

    经过一下午的交流,基本上敲定他先前和李迪许诺但还没有实现的事。

    其中第一件是着手调来还叫朱说的范仲淹,第二件是继续追查地主家的违反乱纪之事,如今已经抄没了六家,距离他的“小目标”还差一半。

    至于最后一件,自然是指孙彬刚刚查到的污秽玩意。

    原来位于玉清昭应宫西南的一座大型道观,竟然是个藏污纳垢之所。

    那里本来也是座道观,但在玉清昭应宫开始修建后,丁谓便悄悄将那座道观收入囊中,充作豢养方士术师之所。

    几年下来,他发现这些前来应征的方士术师大多没有真本事,于是便动起了别的脑筋,想方设法地蛊惑朝中官员,其中一个叫刘徳妙的年轻神婆就是个中翘楚。

    对于刘徳妙的身世,孙彬并没有完全查到,只知道她在十五六岁时就已经身穿道袍给各地士绅打醮驱邪,其道法在方圆百里内都颇为有名。

    而比这更重要的则是她的艳名。

    只因姿色宛如天人谪落凡间,许多达官显贵更是佯作家中有邪,借此请她上面驱邪。

    至于驱的究竟是什么邪,那便不得而知了。

    后来攀附上丁谓以后,丁谓如获至宝,据说她经常被隆重引入丁府,也正因如此,她和丁家三公子丁玘的传闻才能有鼻子有眼,只是缺乏实据。

    许是深知仅凭她一人难以成事,丁谓便利用那座道观作为掩护,私下做起了贩卖人口的勾当。

    当然,所谓人口贩卖,那也是柳铭章的理解。

    早在檀渊之盟签订前,黄河以北连年战乱,契丹大举入侵的事也时有发生,多年下来有着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

    虽然不至于易子而食,但许多百姓在南下迁徙的途中迫于无奈只能卖儿卖女才能维系。

    久而久之,便衍生了一条十分完整且隐秘的人口贩卖交易链。

    高官无子的求子,孤女也能教习成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只要为她找一户显贵门第,就能用以笼络朝中的年轻新贵,其余姿色略差不好生养的,也能卖与各教坊青楼书院……

    丁谓正是用着这套钻营之法逐渐坐大。

    但在景德元年时,辽国太后妄图一举灭宋,派出辽国大将萧挞览大举南侵,二十万大军南下,旬月之间竟破大宋内境十三州,兵锋直指澶州北门。

    王钦若和陈尧叟的迁都建议正中丁谓下怀,只要国都南迁,丁谓就能扩大他的人口贩卖生意。

    不过在参知宰相寇准的建议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最终一举击退了辽人,还在王钦若等人的推动下签订了檀渊之盟,使得大宋边境逐渐安稳,再难买到条件好的孤儿。

    迫于无奈,丁谓只能用着手中仅有的资源继续钻营,希望自己能得到更高的官位。

    少了丁谓的助力,刘徳妙依然算个人才,手下教出的几个出众女徒弟竟能巴结到朝中高官,成为高官的妻妾。

    这些女徒弟在成为诰命夫人后也有想要金盆洗手好好过活的,但她们的授业恩师刘徳妙岂会放她们自由身?

    若有女徒弟敢不尊从师命,轻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重则直接拿出一幅幅在她们不知情的状态下画下的春宫图用以威胁,誓要让她们身败名裂。

    其中有个名叫林特的官员,便是因为其子娶了刘徳妙的一个女徒弟作妾,为保住家族爵位,林特每见丁谓就会以大礼相拜,若一天见他三次,林特则下拜三次。

    对此朝中官员皆啧啧称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刘徳妙所在的道观也成了方圆数十里内的禁忌之所,在孙彬刚入开封府任职时,公门中老一辈的人就曾告诫过,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朝这个方向追凶缉盗,以免引火烧身。

    这种顾忌在几年任职中已经深深扎进孙彬意识,直到遇上了柳铭章,意识深处的良知才逐渐被他唤醒。

    对于孙彬的调查结果,柳铭章一度很是为难,所以他去找过杨文广,就是怕孙彬一木难支不能成事,希望杨文广能施以援手,派出两三个营中好手帮忙。

    但那天拜访龙卫时柳铭章才发现,在辽国使团抵达以后杨文广也很忙,他甚至比朝中负责接待使团的鸿胪寺官员还要忙。

    若是丁谓真的像民间评书说的那样,和敌国暗中媾合,那么像杨文广这样的将领一定会被敌国暗探监视,贸然找他帮忙很可能打草惊蛇。

    柳铭章想来想去,也只能走这最后一条途径,那便是直接找上新任开封知府胥偃说明情况。

    就像李迪说的那样,胥偃该不会党附丁谓。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选择相信李迪,或许这也是命数使然吧,毕竟当初仅凭他一句忽悠就骗得李迪辞去了宰相,后来又凭借一句忽悠骗得李迪发动对丁谓的全面进攻……

    在这一刻,柳铭章能想到他唯一能为李迪做的事,就是选择相信李迪的话。

    拿着胥偃的手信回到开封府,柳铭章当即从各部门调来了四十几名好手。

    这个数量是他和孙彬反复斟酌定下的。

    因为在开封府历年案件办理中,一次出动人手超过五十人的必定是大案要案,这种级别的案件必须上呈大理寺和刑部报备,

    要知道,即便是当时京郊行凶案件,府司才出动了二十人不到,若遇大案不上报,就连新任知府大人也可能被御史弹劾。

    可即便手中拥有了四十人的下级“警力”,但在柳铭章接过孙彬画出的地图时,仍会觉得人手严重不足。

    想要悄悄潜入一座山,要分出一些人员把守各处要道防止嫌犯外逃,还要派出一部分人潜入进道观控制各区域,最后以最精锐的几人突然破门而出将人逮捕。

    虽然对外宣称是以缉捕盗匪为由,还能让所有健儿穿上夜行衣隐藏行迹,但在正式发动进攻实施抓捕时,还是免不得要和道观中存在的防御力量正面遇上。

    若是遇上,这些开封府的健儿们一旦失手被擒,还被识出是开封府衙役的身份,就会成为丁谓反咬开封府的话柄。

    想到这里,柳铭章只觉得太阳穴一阵搏动,连忙用手揉了揉,心中苦笑道:

    “难怪韩信点兵要多多益善,现在可算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