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大宋
繁体版

一百一十三章 百善孝为先

    赵祯的办事效率极高,前日才和柳铭章聊完,第二天便派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内侍省小黄门,带同一个精美的木盒来到开封府,说是与那赵四商议过后,决定采用他的建议。

    只是当内侍将木盒放在桌上打开的瞬间,柳铭章只觉得里头金光闪闪,定睛细看才知道,原来是数枚金锭,应该有五十两之多。

    正当他不解时,内侍对他作揖道:

    “官家口谕,望柳大人能在乾元节前精心置办一份礼物赠与赵四生母,代赵四尽人子之孝。大人切记供物须精,若是不能讨得母亲欢心,只怕官家是要降罪的。”

    “哎哟!愿为是为了我的妈呀!”

    柳铭章听罢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一口气没上来差点便晕死过去。

    最终,强忍着心中的无语,还是走到盒子前抓起一枚金锭轻轻捏了一下。

    其实黄金的从外观颜色上很容易区分,但是纯度和含量肉眼看不出来,只能通过其质地的松软程度来分辨。

    古早时期的镀金工艺不比后来拥有合金技术,只能用物理方式进行区分辨别,其中就包括“用牙齿咬”、以及“用指甲捏”。

    黄金本就是可流动金属,24K的纯度便是古时候的真金。

    和现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当时没有18K的合金制法增加金器的硬度,只能用真金涂抹到烧炼的泥陶模具上。

    这样的镀金方法只要轻轻一捏就能感觉到只有表层是松软的,于是人们在分辨真金于镀金时习惯性地用牙齿来咬,或者用指甲捏。

    在宋代,因国土面积严重缩水,陕西、山西等产矿集中地处于边境。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儿皇帝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在汉唐时期金矿产出比重最大的地区。

    在当时,金矿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一代、陕西河南交界的小秦岭,山东的胶东半岛,以及云南贵州四处。

    因为云贵和秦岭高海拔且多山林,加上早年开发度较低导致开采难度较大,高产的金矿以内蒙和胶东为主。

    于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举动,几乎相当于割让了中原金矿的半壁江山。

    导致金属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黄金白银黄铜紫铜等陆续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

    柳铭章之所以动手鉴别赵祯送来的黄金成色,主要想看看赵祯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从黄金入手的质感来看,再结合先前说的“先帝太后之礼用真金”,李氏的身份地位在赵祯眼中也已经是“太后”。

    至于眼前这道题目,很显然,赵祯送来的真金,是希望柳铭章熔掉这些金锭,然后开动脑筋,赶在乾元节那天给李氏打出一些精致的礼品。

    只不过五十两的分量实在少了些,只有2000克的重量。

    另外时间也非常仓促,眼下距离赵祯的生日乾元节只剩下短短三天,简直是强人所难。

    “柳大人是不是有难处?”

    年轻得还是个孩子的内侍官见柳铭章一脸苦恼,开口道:“官家之所以命小人前来,便是为了协助大人,官家还说,只要是为了尽孝,柳大人的一切要求都能满足。”

    不知为何,当柳铭章看到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太监一脸老成持重的姿态,心中便多了些好感,又想到自己向他这么大时,还不知道在哪里疯玩,多少又有些自惭形秽。

    良久,捏着太阳穴的另一只手松开,做了个深呼吸后问道:“公公如何称呼?”

    “柳大人言重了。”小太监恭声道:“小人张茂则,属入内都都知王守忠大人辖领,此次有幸得官家调用,希望能配合柳大人将这件事办好。”

    “你就是张茂则?”柳铭章一惊,下意识问道。

    “是的。原本这趟差使是交由守忠大人之弟王守规办理,守规大人比小人更年长些。”

    张茂则说着,随后又补充道:“不过官家始终觉得此事不宜太过张扬,这才命小人前来。小人虽然年轻,各方庶务关系都能娴熟应对,该能满足大人的需求。”

    这时柳铭章已经懂了。

    赵祯给他出的题目,明显是让他在几天内,用这两公斤黄金打出几副金器取悦“太后”李氏。

    但,问题在于这两公斤的黄金都够做些什么。

    金箔叶片?护指手镯?还是凤钗耳环?

    这些固然是够用,但想做餐具杯盏就远远不够了。

    而且就算想到,三天的时间给得又太短,只够做出方案,根本不足以献上金器的成品。

    于是赵祯派了个太监过来协助,同时把用料先安排出库,避免那位正牌太后有所怀疑。

    “官家若想打造金器,铭章确实能给出几个取悦母亲的方案,只不过……”犹豫再三,柳铭章还是问道:“只有三天时间会不会太短了?”

    “这点大人尽管放心。”

    张茂则说道:“宫中有位李姓内侍官,其兄常年从职匠作监,只要大人能拿出制作方案,不肖数日便可将黄金熔炼,制出成品金器。”

    “靠!有匠作监的关系你不早说!”

    柳铭章听罢腾地站起身来,在议事厅里不停踱着步子,转了许久,突然停下对张茂则道:

    “公公能否找来三十斤紫铜,只要有了这些紫铜,我就能做出一份最好的礼物。”

    “请恕小人愚钝,大人为什么一定要用紫铜?”张茂则不解。

    “据我所知,赵四此人十分节俭,与他父亲的铺张奢靡大相径庭,那么他的心性多半承自生母。若是这个推论成立,以黄金熔炼制成金器,多半不能取悦他的母亲。”柳铭章一本正经地忽悠道。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没有直接说出来。

    那就是两公斤的黄金要造纯金器,够做特么什么啊?

    随便一件金缕衣都三五斤了好吗?

    而柳铭章之所以选用紫铜,主要因为紫铜的色泽比黄铜更为养眼。

    用上三十斤紫铜,应该能打出一个稍微过得去的礼物出来。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就算宋真宗驾鹤西去也不要紧,柳铭章坚信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依旧是爱美的,所以他想给李氏打造一面巨大的铜镜。

    记得最初进入得月楼的时候,在张师师的厢房里他就见过铜镜,只不过工艺相当粗糙,要是眼神不好,都不觉得照在上面的是个人。

    当他看到那面粗糙到离谱的铜镜时,一个堪称绝妙的发财计划就已经在心中酝酿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