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海港

    这个时代的陆路交通非常不发达,大宗商品货运极不便利,至于火车铁路,我看以目前的情况,蒸汽机的雏形还没研究出来呢,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所以,要想和大汉沿海各州县,甚至南洋、倭国等地进行贸易,要想让未来东北地区内部的货物流通更加顺畅边界,海运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整个东北地区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就以临渝、沓氏、朝鲜三个地方为例,走水路,要比走陆路节约时间,而且运力大。未来,等开发到三江平原甚至后世朝鲜的茂山铁矿、清津港,俄罗斯的海参崴等地,可以再开通往朝鲜半岛另一侧的航线。

    茂山铁矿,那可是亚洲最大的铁矿,至少有三分之一可以露天开采,而且还富含磁铁,后世这里归朝鲜,但现在,归我了,开发它只是时间问题,工部已经将探矿队派出去了。

    现在让人头疼的就是运输问题,慢慢来吧。

    说走就走,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临渝,临渝现在还是一个县城,由于松江旅在此地的驻扎,白山大酒楼分店的设立,越来越繁忙的辎重运输,临渝的人气也在逐渐升温。

    我在松江旅做了短暂的停留,主要是慰问我的嫡系子弟兵们,贾虎也刚刚接到内阁机构改革的消息,正在按照兵部的部署,着手扩军募兵,整编训练。

    “于总,令支和土垠地区的矿区什么进展了?”

    “回王爷,那边的矿脉已经基本清晰了,正在选择开采的最佳位置,工业区就拟定在濡水下游,入海口的上游50里左右。”

    “好,我们去实地看一看,贾虎,叫着韩当将军跟我一起去。”

    最新的机构改革,韩当已被任命为贾虎军的副将,而程普被任命为赤蓬军的副将。

    “义公,你就是令支人,你对碣石知道多少?”

    “回侯爷,我们本地人肯定是对这碣石非常熟悉了,此地是最早是古燕国最富庶之地,后来成为秦汉两朝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我曾经到此游历过三次,确实仙境一般。”

    “我想沿着碣石的海岸,建个如辽阳一般大的新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南侧再规划一个临海的工业区,加上配套的港口和船厂,我们这次你们多提意见啊。”

    “兄长,松江旅在此地驻防已近半年,全旅官兵都觉得此地甚好,风景宜人、气候温和,冬不太冷,夏不太热,还经常能吃到海鲜,好多兄弟都说以后退伍了就来这里生活呢。”

    “哈哈,这帮小子,才多大岁数,就开始琢磨享受了,大弟你说得对,我倒是想到了一件事,于总,我们要在这里规划一大批疗养场所,让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官兵,还有在生产过程中受过工伤的工人,还有劳模啊,英雄母亲等等,定期到这里来疗养度假,这也算是国家对他们的付出的一种补偿和奖赏吧。”

    “诺!”

    一行人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把拟定的矿区、工业区、港区、疗养区、城区都走了一遍,算是初步定下了方案、大概是一个沿着海岸线建设一个宽约5里左右,长约50里左右的大城,最核心的疗养区与核心城区的宽度约10里,整体规模上,与辽阳相差无几。

    矿区位于濡水河谷,临近矿山,工业区位于新城的最南端,依次向北为港区、核心城区和疗养区。

    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等于晨回到辽阳,再组织敲定吧,我的作用主要是亲自带着于晨这位城市规划建设的总负责人走一圈,给他拿定主意和大方向的。

    告别贾虎和韩当,我带着于晨贾豹一行,坐船去沓氏,这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坐船出海。

    因为从临渝到沓氏,走陆路要1100里,走海路仅不到400里,而且坐的是大船,相对舒适,沓氏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是成熟的海港了,辽东和中原沿海地区的往来,基本上都是从这里登陆和出海。

    走陆路的时间和走海路的时间相当,因为现在的海船速度并不高,属于帆浆组合动力,风大的时候就走的快些,没有风就得用桨,无论顺风逆风、风大风小都可以正向航行,绝对没有风的时候很少。虽然速度一样,但是乘坐海船胜在舒适,如果要是陆路不骑马而改坐马车的话,那就要比海路慢了。

    到了沓氏,赤蓬和程普带着原北山旅的各营和大队的校尉军官在等着我们,而且还备好了马。

    “老赤,德谋,到这海边驻防,可还适应?”

    “德谋还好,本来就是在海边长大,我稍微有点吹不惯海风,皮肤有点痒痒,但是吃海鲜没问题,整体上问题不大。”

    “那我看你啊,还是以襄平为主,盯紧高句丽,海防这边交给德谋就行,对了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王爷,难道这个地方你比我们还熟悉吗?”

    “那必须的,到了你就知道了。”

    实际上,我是带他们去后世的旅顺,现在的旅顺还很荒凉,只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村庄聚落而已。

    一行人走了骑马走了得有两个时辰,终于到了。

    “你们看看这里,这个港湾怎么样?是不是比现在沓氏的港强?”

    “侯爷,这里简直是天然的军港啊,远处那个峡口,易守难攻,里面的港湾既能避风浪,水深且隐蔽,不过就是容量不是特别大,要是按照临渝港那种规划,既有船厂,又有货运码头和工业区的话,这个港湾就不够用了。”

    “德谋说的非常准,我就是想把这里作为军港,作为我们未来要打造的东北水军的母港,至于货运码头、客运码头还有船厂什么的,我们放在沓氏那边。诸位以为如何?”

    “王爷,我们现在哪有水军啊?我们以后能用到水军吗?”

    “老赤,你这话就外行了,水军没有水仗可打,护航行不行?再说了,现在不打仗,不代表未来不打仗。”

    “那战船从哪里来?”

    “这个你还不相信我吗?有我在,你还愁船吗?走,带我们去沓氏的船厂看看。”

    一行人回到沓氏,天已经很黑了,于是我们第二天一早才去船厂,说是船厂,实际上就类似木材加工厂,我看见有两艘正在制作中的船,是两桅帆船,船不大,只有20米左右长,上宽下窄,最宽处有五米左右。

    “这是你们这里能造的最大的船了吗?”

    “回大人,是的,咱们沓氏只能造这么大的船。”

    沓氏船厂主事谨慎的答道。

    “那我来的时候坐的船,都比你这种船大,是哪来的?”

    “那些大海船,楼船都是从扬州和荆州买回来的,绝大多数是豪强大户买回来贸易或者出租用的,咱们本地不是造不了大船,而是缺少造船的工匠啊,如果有工匠,我们也能造出来能载货百车,载人上千的大船。”

    “哦,是这样啊,一切都会有的,放心吧。”

    “老赤,德谋,你们俩在当地注意寻找两种矿脉,一个是一种特别特别坚硬的一种石头,一般呈透明状,应该在沓氏县往北一百里到二百里左右的地方有,还有一种就是石灰石,跟磐石镇那种一样的,应该沿着海岸线北上不到一百里的地方。其他的矿脉,你们也正常找,一定要全力配合于总他们的工部人员。”

    “诺!”

    “我之前让你们选的建府邸群的地方,找好了吗?”

    “王爷,我们找了几个地方,这几天依次带你转转,你挑一个地方。”

    跟赤蓬他们看了三天,终于选定了一个地方,其实也是凭借我后世的记忆,这个地方叫“棒棰岛”,实际上棒棰岛是这个山坡对面海中不远处一个孤石小岛。

    这里风景极好,届时,别墅区依山而建,再沿着海边修一条路,作为这些“退休老干部”的府邸,他们岂有不满意之理啊。

    在棒棰岛府邸区往右包括半山区的北侧谷地,都是主城区,往左就是船厂,沿着船厂再往外,就是港区,再往外就是工业区。而从主城区一直到军港区,这一路都以农业和渔业养殖为主,分布着小型集镇和村落。

    至此,临渝港和沓氏港的规划,基本定型,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于晨和内阁各部去实施了。

    前前后后用了20天左右,我带队准备返回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