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繁体版

第79章:被坑,当驴又作马

    工作简报没出错,制片厂要找审片员,专审外国片,不仅审片,偶尔还会接待外商、导演和演员。

    林飞扬英语八级,能看懂俄文,罗曼语族的八九种语言都能听说,不一定能读写,审片员的工作绰绰有余。

    但这些不能说出来,她啥时候学会的,根本解释不清楚,只能在往后工作中慢慢展露,才不会引起人怀疑。

    廖苏桐亲自带着林飞扬,到京城电影制片厂,给办理了工作关系变动、入职手续。

    自此之后,他也要像李炜一样,早上起床,通勤半个京城市区去上班,直到大学开学,如果他选择住校,通勤距离才能缩短大半。

    制片厂主任亲自给林飞扬安排入职,接着,完全不给他准备时间,直接通知开始上班。

    “林飞扬同志,这不是积压的片子有点多,早点开始工作,早点为单位、为国家做贡献嘛。”

    主任笑呵呵的。

    行吧,伸手不打笑脸人,林飞扬无奈接受,廖苏桐打了声招呼,自行离去。

    告别了廖苏桐和主任,在人事带领下,林飞扬来到办公室。

    待遇看上去十分不错,独立办公室,一个大储物柜,一套桌椅,还有俩沙发和一张茶几,看样子,这办公室除了办公,有时候也会充当会客室。

    “林飞扬同志,辛苦你了啊,这部门本来还有两个人,不过都是其他单位调来的,现在被调回去了,目前只剩下你一个人……不过你放心,咱们厂一直在向大学要人,只要有人愿意来,一定给你及时配上两个搭档。”

    人事部大婶语气诚恳、一脸歉意。

    “隔壁就是你专属的审片室,待审胶片都锁在柜子里,这是柜子钥匙,主任刚刚交给我的……别忘了,这把钥匙你可要随时带身上。”

    “你要准备审片,就去放映员办公室喊人配合你,放映员办公室就在这层楼梯口第一间就是。”

    送走人事大婶,林飞扬关上门,坐在椅子上呼出一口气。

    新单位、新工作、新人际关系,比上一份工作要好不少,首先不用骑车到处跑,其次有独立办公室,隐私很有保障。

    拎起暖水壶,到水房打了一壶开水。

    “你不是新来的审片员同志吗?认识一下,我叫曹安民,也是审片员,审核国内电影的,我办公室就在小审片室右手边那间,我们有八个审片员,共用那一间办公室。”

    这层俩审片室,一大一小,大的那间公用,小的那间外国片专属。

    “你好,我叫林飞扬,以后多多指教,曹安民同志。”

    “你还不知道吧,我悄悄告诉你,先前你们那部门俩审片员啊,是主动申请调走的,至于原因……你们那审的是外国原片、原声,没给翻译,你不仅要审片,还要给过审的片子做翻译,之后还要跟进剪片部……”

    好家伙,林飞扬直呼好家伙。

    敢情他这是被坑进了陷阱,给制片产当驴又作马,难怪之前那主任态度那么好呢,还给干部级工资待遇——职位级别是一级科员,制片厂标准是领72元工资,厂里额外补贴给林飞扬28元,凑齐了100元。

    这比最低级行政干部工资还要高几元。

    只是看看这份工作……不仅审片,还要当字幕组,做完翻译,配合剪片部校对、后期,完了,还要抽出时间接待外宾?

    难怪前同事会主动申请调走。

    这工作吧,真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完的。

    “多谢告知。”

    除了这四个字,林飞扬还能说什么呢?总不能把怨气发泄在无辜同事身上吧?

    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到空间里拿出一罐茶叶、一套茶壶茶杯,泡上茶,美美的小酌一口。

    “这才叫喝茶嘛,喝茶就是要小口慢慢品,之前都是牛饮……”

    这才拿出抽屉里的文件,开始工作。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待审影片二十多部,大部分来源都是外商或者国外独立导演,小部分来自各单位自行购买送审。

    其中十几部都是俄语片,四五部英语片,还有法语片、西语片各一部,都在林飞扬内力范畴内,只是……他真的只是一个人,不是一群驴。

    还好,林飞扬翻到工作守则,上面有详细规定。

    英俄双语之外的其他语种不用审;外商送审的片子中,要价太高的也不用审。这两种都直接枪毙,毕竟国家目前外汇储备少,不可能在文娱享受上花太多钱。

    看着片单上一溜几千美元报价,林飞扬直接画叉,连续填写十几张审核意见表,统一给出意见:报价过高。

    只留下一部报价九百美元,一部报价一千二百卢布的片子。

    接下来是各单位送审,林飞扬翻了翻,竟然看到个熟面孔,老兵俱乐部,送审两部英语影片。

    一部经典爱情歌舞片《雨中曲》,另一部同样是经典爱情剧情片《战争与和平》。

    “这工作也挺不错嘛,免费观影,还是一刀未剪的原片……让我看看,还有什么熟悉的电影……”

    被他毙掉的那些电影中,还真有熟悉的片名:《环游世界八十天》。

    好电影是好电影,可惜报价太高,四千美元……其实这报价并不算多高,虽然是老电影,但都是拿下过几十几百万美元票房的经典,京城制片厂每年配给的份额也出的起价,只是并不愿意出这笔钱而已。

    这些电影中多多少少都有些不符合国内此时社会价值观,并不适合全国范围内上映,如果勉强买来然后一刀切,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给拒之门外呢。

    用钥匙打开储物柜柜门,一番挑选,双手抬出《雨中曲》的胶片,将胶片扛到隔壁审片室中。

    审片室不大,就是个小放映厅,能容纳三十几个人,配一面大约一百八十寸的小荧幕。

    放下胶片,林飞扬往放映员办公室去。

    这里有十几个工位,此时只有四名放映员正百无聊赖聊着天,说一些下乡放映电影时遇上的趣事儿。

    见林飞扬到来,放映员个个都很积极。

    “同志,要放映电影吗?咱们这放映水平都是这个!”

    等林飞扬说明来意,刚刚那还竖起大拇指的放映员顿时泄了气,其余有两人也缩缩脖子。

    这群人有这种反应,林飞扬也不觉得奇怪。

    外语片嘛,这年头有几个人能听懂外语的,又不是几十年后炸裂的特效大片,看画面就足够配爆米花了,现在听不懂台词,还真是完全看不懂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

    所以放映员们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