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1257
繁体版

第六章 向班格尔行军,并到达路程中半的伯瑞纳菲尔村

    1257年1月4日,黎明,开拔。

    部队离开了多巴恩村,开始越过多巴恩西北部的丘陵,向班格尔一带前进。

    部队沿着塞恩特河南岸,向下游的方向先走了一段。大军行进方向的左边,是生长着不太茂密的树林和灌木的丘陵。当然,树是只会长在靠近河岸的地方的,那里则只有树木与灌木杂生着。朝山顶望去,虽然只是不高的小丘陵,但也能看到,越往高处,植被就越发稀疏;快到山顶时,差不多没什么植物生长了,只有些许裸露的褐土剩在那里。而到了丘顶,没有植被保护,土壤只消一点点风雨就能被带走,唯留下破碎斑驳的山石。

    剩余的、裸露的土壤,如果没有草籽落在上面随后长出草的话,估计也留存不了多久了吧。我这样心想道。

    当然,能想到这些,不只是感受到了植物的枯零,更是因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见到了威尔士人民的苦难与痛楚,才会草木皆灵、痛人心弦。

    而大军行进方向的右边,则是欢快地奔流向卡尔纳芬去的塞恩特河。这条小溪今天十分清澈,还能看见灰色的鱼儿和舞动的水草伴着水流击打鹅卵石的节奏,欢快韵动。什么时候,我们威尔士的蒙难者们,能每日地如此欢快呢?我微笑地想着。可细细一想,鱼儿再欢快地游,也对抗不过汹涌的河水和河鱼难以生存的巨浪滔天的大洋啊。微笑的嘴角还没散去,可欢快地联想之心情却以流逝。

    我抬起头,看着向前迈步的大军,重新想了想之前的计划。

    我最开始的想法,是直接越过多巴恩北部的丘陵,以最短路线进军,以求中途截击英军,同时我依托山地、密林居高而下地发起攻击。

    但仔细商讨和深思之后,我认为还是在班格尔一带决战更为妥当。我大军在山地密林中难以全体隐蔽,且在山地中获得补给、生火做饭等,远不如在平地城镇中容易。

    班格尔(Bangor),扼守着自不列颠本岛向安格尔西岛(Anglesey,theIsleofAnglesey,莫纳岛MonaIsland)的通道,它的西北面,就是麦奈海峡的最窄处,只有约两三弗隆的对岸就是麦奈。从这里渡峡,距离短,又能通过爱尔兰湾南侧的海岸线运送补给。此外,这里虽变窄,但水流却并不很急,且班格尔一侧的海滩宽阔平坦,有利于大军在此展开、渡峡。海峡对岸,就是麦奈。麦奈东北侧的海岸线较为陡峭,不易登岸,而麦奈和麦奈以西的兰韦尔普尔古因吉尔(Llanfairpwllgwyngyll)一带,则是和班格尔一样宽阔平坦的一片大海滩。英军很可能计划自班格尔渡峡,在麦奈至兰韦尔普尔古因吉尔一带登陆。

    此外,不得不考虑我军若被击败后的退路。在丘陵和山地中,部队难以撤退,且存在很大的在撤退中部队散乱的可能性,而平地中这些问题就好解决了很多。

    综合考量下来,我认为还是在班格尔一带决战,更为有利。

    正午过后,我来到了一处良好的河渡口,塞恩特河在这里刚刚流出丘陵地,进入了麦奈海峡东南侧的沿海平原地区。这一河渡口水流不太急,它的北岸是伯瑞纳菲尔(Brynrefail),南岸则是库姆-亚-戈罗(Cwm-y-glo)。

    我早已于1月2日时,就命令工兵部队,在这里架起两座跨越塞恩特河的浮桥,并守卫桥梁。两座浮桥中,一座较宽的供骑兵部队和运输马车通过,另一座窄一些的则给徒步部队(步兵和弓兵)渡河。

    大军行进的速度是不快的。尽管骑兵跑得快,但是并非所有地方都是平地、大路,遇到丘陵山地和羊肠小道,骑兵只能牵马而行,其速度甚至慢于长途行进的步兵。而步兵穿着甲胄、拿着武器,长途行军得走走停停,不然到了目的地会精疲力尽,倘若遇到敌军偷袭,哪怕只有小股部队,也会容易溃散起来。所以宁可走得慢些,也不要因快速行军而拖垮部队。如要急行军,则我只会带骑兵突进,而要求步兵后来再到达。

    部队过河之后,从伯瑞纳菲尔村的西面越过村庄,然后在村庄以北约2弗隆[约403米]的地方驻扎下来,围营造饭。

    之所以选择在伯瑞纳菲尔村以北的地方扎营,是因为这里距河流不远但也不近(营地差不多距河3弗隆),方便取水但也不容易因河流涨水而侵蚀,还能运用村内的井水。加之村东面有一小丘陵,我派出小股部队在丘陵上扎营那个,即可与主营地相互支援,又能代为瞭望。主营地,丘陵小营地,以及有木质村墙的伯瑞纳菲尔村,呈三角关系,若遇敌大军袭击,可相互依托、彼此支援。

    简单吃了晚餐,和领主们聊了聊行动计划,就睡了。计划明天继续行军,早些开拔且此后到达班格尔的路途上没有大河阻拦了,一天应该可以走完全程,在日落时分到达班格尔镇外围。

    公元一千两百五十七年一月四日的夜晚,我在伯瑞纳菲尔村北两弗隆的威尔士军队营地内,安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