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1257
繁体版

第十六章 绕远路前往卡尔纳芬

    班格尔(Bangor)

    公元一千两百五十七年一月三十日夜,我从班格尔城北门上走下来,和班格尔男爵,以及侍从们,沿着城墙根走巡着,向班格尔男爵的府邸走去。

    到了府邸,我和大家一样,简单地拭去血迹和污渍,便准备入睡了。

    大家都没再多说些什么。

    不管怎样、无论胜败,只要人息尚存,便未到终结。

    这么想着,我便睡了下去。

    ------

    第二天,一月三十一日,我在日出前便醒来了。起来之后,我和当值的大公卫队成员在班格尔城内巡视了一番。

    日出之后,陆陆续续有居民外出,我便向它们询问撤离与否、生活境遇等情况。

    到了中午,班格尔城的防御问题已经没有什么我能够进一步操心的了,而且妇孺老幼和伤病员都已经开始向安格尔西岛撤去,我便再次地绕巡了班格尔城,对决意留此坚守的班格尔男爵阿雷斯特·奥利亚(ArrestOlia)又嘱咐了几句,便对其告别,然后出班格尔城西门,来到码头,向海峡对岸的麦奈前去。

    和我一道的,就是昨日从兰迪盖伊一战中突围的大公卫队成员了。我们的人数,正好可以坐满一艘中型的渡船。

    -----------------

    麦奈(Menai)

    从班格尔城西门的码头,我便渡峡向西北,到达了麦奈镇。

    麦奈镇虽不大,但却是一处关键的战略要地。

    麦奈海峡以麦奈为名,绝非空凭无据。

    麦奈海峡相对平直,但到了麦奈这里,即麦奈海峡的东北端入海口,却急剧地收窄了。卡尔纳芬一带,麦奈海峡宽约二弗隆(约合一千米),到达麦奈之前,宽度约为一弗隆(约合五百米);而在麦奈这里,麦奈海峡最窄处仅有十分之三弗隆(约合一百五十米)。

    海峡突然的收窄,让麦奈-班格尔渡峡航线面临着湍急的潮流,但只要顺洋流而动,这时而由东北向西南、时而由西南向东北的水流,完完全全能为渡船所用。当海流自东北向西南时,由班格尔西门码头而出的渡船,可轻易到达麦奈;而海流自西南向东北时,麦奈开出的渡船亦可轻便地到达班格尔西门码头。

    不仅如此,麦奈还是英格兰本岛前往安格尔西岛和阿伯弗劳以至爱尔兰的关键点。由英格兰前去爱尔兰,要么北上苏格兰,要么从威尔士。苏格兰一带虽有较短的渡海距离,但陆上里程太长,加之英格兰-苏格兰长期结怨,路线不稳。从威尔士去往爱尔兰就好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海上里程较长。但远离远北的冷流,这里的海面要比苏格兰一带平静多了。路虽远,但不论是路线还是路上的感受,都要平顺多了。

    英格兰军队要想征服威尔士,就必须拿下班格尔-麦奈。

    当然,它们也可以拿下西南面城防坚固的卡尔纳芬城,那儿是仅次于麦奈的麦奈海峡渡口。但是那里的浪涛急迫、渡峡路线长。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卡尔纳芬城防坚固、河墙难破。久战利于我而不利于敌,因为以雇佣军的主要力量的英格兰军队(临时征召的农奴更多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战作用,他们在掠夺财富的时候作用更大,不过还是不及为财卖命的亡命之徒——雇佣军们),开销巨大,久战下去,英格兰王室早已负债的金库,就要变成存满催债单的白条库了。

    它们,尤其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更有可能选择易于攻破、后勤运输更顺畅、渡海距离更短条件更利的班格尔-麦奈,而非易守难攻、运输绕路、渡海距离长且波涛不定的卡尔纳芬-博德拉文。

    ------

    我没在麦奈停留很久,只是在简单地和麦奈镇的镇长交流以及要求本地驻军加强防务特别是要小心敌人在夜间的渡峡行动之后,便离开了麦奈镇。

    麦奈镇的镇长由本地居民自己推举,然后由我的官员进行审核和考核,最后由我,威尔士大公,亲自任命,使其在麦奈镇行使职权,下传公听,上表民意。

    在当日晚些时候、日暮之前(差不多是下午一点儿的时候),我等一行人,从麦奈而出,沿着麦奈海峡北面的安格尔西岛沿岸,向着卡尔纳芬城以北的渡口进发,准备再次渡峡,前去卡尔纳芬。

    从班格尔城到卡尔纳芬城,沿着麦奈海峡南岸的大路走,不过七十弗隆的路程(约合十四千米)为什么要两次渡峡地前往卡尔纳芬,而不是沿着麦奈海峡大陆(大不列颠岛——作者注)走陆路地一路向西南而去呢?

    很显然,在英格兰军队大举压上的时刻,走陆路的话,谁知道远处的、目力不及的地方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被英军俘虏是一方面,路上的匪盗祸害又是另一方面。更何况,班格尔至卡尔纳芬一路上的村庄城镇,或许因战火和英军的洗劫、掠夺,已经无法供人居住和获得补给。而麦奈至卡尔纳芬以北的伯德拉文(Bodlawen),则暂无此疑。

    一湾浅浅的海水,还是或多或少有些用的。隔着麦奈海峡,向班格尔城,以及更远更深处的英格兰方向望去,我自己默默地对自己说道。

    -----------------

    兰韦尔普尔(Llanfairpwll)

    从麦奈到卡尔纳芬对岸的博德拉文(Bodlawen),不过只有七八十弗隆的距离(约合十五千米),虽然麦奈到博德拉文的大路以人满为患,但我等骑马前往,可沿着路外的草地前进,速度亦不会慢很多。如无意外情况,日暮时分便可到达。

    出了麦奈镇,向西而去,遇到的第一座集镇,便是兰韦尔普尔(Llanfairpwll)。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兰韦尔普尔古因吉尔(Llanfairpwllgwyngyll),由兰韦尔普尔(Llanfairpwll)和古因吉尔(Gwyngyll)两个临近的地点名合二而成。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

    我在兰韦尔普尔和古因吉尔两座村庄,同村长、当地长者会面,同样的,要求它们加强防御、训练民兵。

    我们谢绝了当地人们的晚餐邀请,继续向卡尔纳芬北面的博德拉文渡口前进。

    -----------------

    博德拉文(Bodlawen)

    卡尔纳芬对岸的博德拉文(Bodlawen),那里不仅有海峡渡口,还有一处礼宾楼可供休息(BodlawenGuestHouse)。

    我们在天还有一丝丝余晖的时分,到达了博德拉文。

    这里很小,和一个村子差不多大,主要是服务于往来的渡客的。有几家提供饭菜和住宿的小酒馆,还有一处为领主等要人准备的、石制的二层礼宾楼。

    天色已晚,夜间渡水,不是明智之举。故我等一行人,便在这座博德拉文礼宾楼住下,待明日中午时分、海潮稳定后,再行渡峡。

    我今晚便住在这座博德拉文礼宾楼里。大公卫队不需值守站岗的部分,则扎营于附近。

    我卸装完毕后,出到位于二楼的房间阳台,向外望去。

    从礼宾楼的二楼,向着西南方向,即麦奈海峡西南口同大海交汇的地方望去,不襟有感而发。

    黑潮卷碎波涛,

    千里月,

    无尽寒。

    回首数年多感慨,

    成事寥,

    败功卓。

    伊人何处难得觅,

    自顾不暇将过河,

    莫成泥化渡。

    何日潮平?

    都会山郊溪流畔,

    耕毕拾卷一展,

    夜半两人共醉。

    月映镜,

    漫波痕,

    潮击小木舸,

    仰天睡。

    公元一千两百五十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夜,威尔士大公,威尔士全部的指挥官,威尔士元帅,卡尔·邓普西·肖,在卡尔纳芬城北对岸的博德拉文的礼宾楼中,如上记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