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
繁体版

苏武归国

    【苏武那些事】

    始元六年,一个人回到了长安。他就是滞留匈奴十九年,被且鞮侯单于放逐北海牧羊的苏武。要谈苏武,就要从十九年前说起。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刚继位,又见大汉万里远征大宛,获得凯旋。为了与大汉周旋,且鞮侯向大汉示弱。就这样,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奉汉武帝之命,前往匈奴,刺探虚实。

    苏武前往匈奴,见且鞮侯完全没有臣服大汉的意思。

    正当苏武,准备率领使团,返回长安时,又遭遇了匈奴内乱。因副使张胜也参与叛乱,苏武深陷其中。

    面对卫律有说,苏武不为所动,视死如生。

    且鞮侯单于将他关在地牢,苏武留下了一个成语:茹毛饮血。

    苏武宁死不屈,不降匈奴的精神,令且鞮侯单于敬佩不已。于是,苏武,被且鞮侯放逐北海牧羊,且允诺羊生下羔,就放他归国。然,且鞮侯没有安好心。他给苏武的羊,都是公羊。公羊能够生下羊羔,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且鞮侯明明可以直接扣押苏武,终生不让他归国,却还给出一个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苏武去了北海,没有抱怨周围环境恶劣,相反,他认真干好自己牧羊的工作。哪怕,他回不到大汉。他也要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活下去。

    只要活着,他就有机会,回归汉朝。

    苏武牧羊,遇到了一个故友。

    按理说,他乡遇故知,这无疑是一件值得令人高兴的事。然,他高兴不起来。这位故友叫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曾经那个志向高大的男儿,竟然投降了匈奴,还来做他投降匈奴的思想工作。

    李陵有说,也没能撼动苏武之心。李陵羞愧难当,不敢面对苏武。只能利用自己的能力,照看苏武。

    李陵离开后,苏武一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牧羊。不久后,他又迎来了一个人。他是狐鹿姑单于的弟弟,叫於靬王。

    於靬王来到北海打猎,苏武替他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很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於靬王病重,还赐苏武马匹、牲畜、衣服、穹庐。

    怎知,好景不长,三年后,於靬王就去世了。

    於靬王死后,其部下也都散了。苏武没有於靬王照料,又遭遇丁零人欺凌。苏武的牛羊,都被丁零人抢走。一时间,苏武又回到了原点,衣食没人照料。

    汉武帝后元二年,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一个噩耗: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皇帝(汉武帝)驾崩了。

    苏武得知噩耗,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苏武能够归国,要感谢一个人常惠(一起出使匈奴的人)。

    【寄雁传书】

    汉武帝去世,两年后,匈奴也历经换主。公元前85年(汉昭帝始元二年),狐鹿姑单于去世,其子壶衍鞮继位,成为匈奴第十一位单于。然,壶衍鞮袭爵,可谓是充满波折。

    狐鹿姑病重时,匈奴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他继位之时,指定弟弟左大将为继承人,还将他提拔为左贤王。

    怎知,其弟死在了他的前面。

    狐鹿姑想将江山,留给自己的儿子。改立弟弟的儿子,为日逐王,立自己的儿子为左贤王。因为这一主张,支持日逐王的势力,与狐鹿姑离心离德。

    不仅如此,狐鹿姑的几个儿子,也暗中相斗。

    壶衍鞮的异母弟,被封为左大都尉,其名声在匈奴远扬。壶衍鞮的母亲,担心左大都尉威胁到儿子的地位,直接派人刺杀。

    左大都尉的哥哥,没能为弟弟讨回公道,再也不肯参加单于王庭的朝会。

    狐鹿姑见几个儿子为了争位,同室相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临死前,狐鹿姑立下遗嘱:我的儿子太小,不能治理匈奴,我死后,立我弟弟右谷蠡王为单于。

    狐鹿姑死后,壶衍鞮的母亲,联合卫律,篡改遗诏。

    卫律曾在汉朝生活,投降匈奴后,得到且鞮侯、狐鹿姑父子二人重用,还被封为丁灵王。汉家皇权争斗,卫律岂能不知。对于权斗这件事,卫律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狐鹿姑单于刚去世,卫律等人与颛渠阏氏商议,先秘不发丧,后以狐鹿姑之名,与匈奴高层饮酒盟誓,改立颛渠阏氏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单于。

    就这样,壶衍鞮在母亲颛渠阏氏和卫律等人的运作下,成为匈奴新的单于。

    壶衍鞮继位,左大都尉的哥哥不满。身份比壶衍鞮高贵的左贤王也不满。本该继承单于之位的右谷蠡王,也不满。

    左贤王、右谷蠡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率众归降大汉。

    但,左贤王、右谷蠡又担心他们的力量,抵达不到大汉边境,就会被拦截诛杀。于是,左贤王、右谷蠡又想了一个办法:胁迫卢屠王,往西逃,投靠乌孙。再与大汉取得联系。

    卢屠王不想背叛匈奴,便向王廷告发。

    壶衍鞮单于得知消息后,惊愕之余,立即派人去调查。

    左贤王、右谷蠡王不傻,认罪,等于求死。他们不但不认罪,反而还把罪名推到卢屠王身上。

    左贤王是壶衍鞮的兄弟,右谷蠡王是壶衍鞮的叔父。最终,壶衍鞮相信了左贤王、右谷蠡王,杀了卢屠王。

    卢屠王没想到自己告发左贤王、右谷蠡王背叛匈奴,反遭陷害被杀。卢屠王被杀,匈奴人都觉得他很冤枉。

    左贤王、右谷蠡王虽没遭到处罚,却各自带领部族,回到自己领地,再也不肯到单于的龙城去了。

    一时间,匈奴陷入四分五裂,势力大衰。

    壶衍鞮单于初立,其母行为不正,国内人心涣散,又害怕大汉出兵讨伐。卫律想了一个办法: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

    壶衍鞮听后,采纳了这个意见。

    就在匈奴穿井数百,伐材数千,卫律的想法得以实现时,有人站出来反对。毕竟,匈奴的生活习惯,是逐水而居。

    他们认为匈奴人不能固守城池,这样做是送粮食给汉朝军队。毕竟,赵信城、范夫人城修建没有阻挡汉军,反而还为汉军提供补给。

    卫律筑城存粮的想法,只能中止。

    为了扭转局面,卫律想了一个办法:与汉和亲。

    要想与汉和亲,就要拿出诚意,释放不肯投降的汉朝使者苏武、马宏(跟随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人,王忠在激战中被杀,马宏被生俘。)等人。

    卫律的想法,又遭到匈奴人反对。苏武是且鞮侯单于点名放逐北海的人,狐鹿姑单于贯彻执行父亲的命令,壶衍鞮单于去做这件事,就是不孝子孙。

    壶衍鞮想做成和亲这件事,却放不下脸面,又担心汉朝不肯,会因此轻视匈奴。于是,壶衍鞮想了一个办法:让身边的人旁敲侧击,与汉朝使者谈论此事。

    就这样,匈奴和汉朝开始了和亲之旅。

    汉使来到匈奴,多次要求壶衍鞮单于释放大汉滞留在匈奴的使者,尤其点名要苏武等人。

    匈奴人不承认,只能欺诈汉使,说苏武早已经死了。

    汉使没有半点怀疑,毕竟,苏武已经滞留匈奴十几年,这么长的时间,去世也很正常。

    后来,又来了一位汉使。常惠抓住机会,要求看守他的人,一起去见汉使。夜色下,常惠见到了汉使,说了这些年在匈奴的情况。并告诉汉使,苏武还活着。

    汉使问:苏武不是死了吗?

    常惠答:他没死,还在北海放牧。

    汉使瞬间醒悟,他被匈奴人骗了。

    常惠为了让苏武脱困,想了一个办法: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这就诞生了一个成语:寄雁传书。

    汉使听后,十分高兴。见到壶衍鞮时,汉使就将常惠的话,说了出来。

    壶衍鞮听后,第一反应,充满惊讶。

    苏武之事藏不住,壶衍鞮单于只能承认,苏武的确还活着。

    汉使要求壶衍鞮释放苏武等人,壶衍鞮为了表示与汉和睦相处的诚意,只好答应。

    【李陵为友送别】

    李陵是匈奴的右校王,权力高层。当他得知,壶衍鞮单于要释放苏武的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北海,前去告诉苏武。

    李陵亲自备下酒席为苏武庆贺,发自内心的赞美:今足下还归,扬名於匈奴,功显於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说到此处,李陵将任立政迎接他归汉,却不愿意回去的内心话说了出来:

    我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齐桓公时,鲁国大将曹柯,与齐三次交战,割地赔款。本该处死,却被鲁公饶恕。后来,再会盟时,曹柯剑逼齐桓公。他战败失去的土地,又被齐国还了回来)

    言及深处,李陵早已经泪流满面。悲到深出,李陵起舞,与曾经的好友诀别。

    其词大意: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唱罢,早已泪如雨下,就此与苏武诀别。若当初老皇帝没有诛杀他的家族,或许,他也会做出与苏武一样的选择。

    可惜,汉家虽好,他终究回不去了。

    【汉魂依旧】

    壶衍鞮单于派人去召苏武,以及跟随苏武出使的人。除了已降和死去之外,随苏武回国的共九人。遥想当年,一百多人组成的盛大使团,前往匈奴。如今,归来,只剩下九人。

    出去时,正当壮年。

    回来时,须发都已全白了。

    一去一回,转眼过了十九年。

    当苏武看着长安城时,他留下了几行泪水。

    十九年啊!他总算回来了。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长安举国震动。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的苏武,回来了。

    一时间,长安街道,汇聚了很多人。都想看一下,这位生活在异国他乡十九年,却不屈服匈奴的伟丈夫。

    这一刻,苏武成为长安最瞩目的一道光,被人传颂。

    刘弗陵为他精神所感,亲自下诏,让苏武供奉一份太牢谒拜武帝陵庙,以宣告出使匈奴归汉。

    为了表彰苏武等人的壮举,朝廷任命他为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赏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住宅一所。

    常惠、徐圣、赵终根被提拔为中郎,各赐帛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返乡,各赐钱二万,免除终身徭役。

    前有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十三载,不忘其志。

    后有苏武出使匈奴,放逐北海牧羊十九载,不辱气节。

    张骞、苏武,是大汉的魂,永远留在了天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