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深圳
繁体版

第二章 什么样的搭档最合适

    这是一场冒犯性质的对话。

    嘉宾身体已经到了椅子边上,一条腿弯向椅子下,一条腿伸向门口,双手紧紧地抱在胸前,皱着眉头,嘴唇紧绷。

    而旁边的主播,懒散地坐在椅中,两腿分开,一手五掌摊开,露出白金指环,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则不时旋转着指环。

    才第三次主持,这就开始装了?

    然而,何秋燕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想而不敢做的,正是今天凯文季在做的事。

    那天专题完成,雷总极力邀请何秋燕联合创办教育频道,让出项目利润,各种联系沟通,还承诺一半分红回报。

    何秋燕这边呢,温总介绍来的海归被她放弃,赞助颗粒无收,和利主任的合作也出了问题,不得不考虑新方向。

    最吸引她的,莫过于雷总的言辞,以及他所传达出的那种各有所长的合作方式。

    那是一种告别孤军奋战的暗示——比如:“你可以按你的想法来策划这个频道。”“需要什么,我来解决。”这些论调中,带着无条件的支持:从此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迎合那些不擅长的事。

    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喜欢的事了。就比如,跟这位主播磨合……

    电脑刚打开,编导芋头就急冲冲地跑过来:“何主编,过去看一下录制吧,纪老师好像让嘉宾生气了!”

    “什么情况?”

    何秋燕看着芋头,他局促得很,嘴巴紧紧抿着,一副无语的表情,又鬼使神差说了一句,“你说呢?”

    何秋燕瞬间就明白了,一定是纪老师老毛病又犯了。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你以为他能帮着遮风挡雨,结果,风雨全特么是他带来的。

    按雷总的想法,何秋燕又要操盘又要主持节目,太辛苦了。老同学凯文纪口才不错,一起来做节目。

    纪老师讲了十年课,还出过两张光盘,也经常主持行业活动,自称是教育领域最懂媒体的,媒体领域最懂教育的。

    一开始,何秋燕和他一起主持《对话教育》,那次的嘉宾宁校,是深圳民办特教推动者。深圳特教还未起步时,她带领着几十个家庭众筹创办康复学校。

    同时,宁校八十年代就在深圳读书,当时涌入的学生太多,学校来不及买桌椅,她们这批学生,要自带桌椅上课!

    在宁校身上,有民办教育和深圳教育发展的双重故事。

    何秋燕设计的台本里,想挖出她身上,教育给一个人带来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谁知这个纪老师,提的问题像花边小报:

    宁校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宁校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

    ……

    要不是嘉宾在场,何秋燕真想回头把纪老师的嘴缝上。

    录制一结束,何秋燕一把拖着纪老师走出摄影棚,把在门外抽烟的雷总吓了一跳:“纪老师,你为什么要问宁校的情感家庭?”

    “不问这个问什么,她又不是陶行知,又不是施一公,谁对她那些大会发言感兴趣……”

    “纪老师,我们是一个教育节目,不是八卦节目!”

    “我们是个新媒体节目,不是那种老掉牙的教育刊物!”

    雷总赶紧打圆场:“两位是不同的角度,磨合一下。”

    何秋燕气极而乐:“我以为我是感性角度,纪老师是理性角度,现在怎么变成了我是教育角度,纪老师是情感角度了?”

    纪老师当仁不让:“哎哟,我们还得给她量身定制角度呢?”

    两人唇枪舌战,最后何秋燕干脆退出节目,让纪老师单独主持,并再三提点雷总,让纪老师注意对话边界。

    对话的边界,就是嘉宾和主持人的关系。

    教育频道受众是校长、老师和家长,嘉宾接受访谈是为了传播观点,知识分子本身对话语权就很看重,尊师重教是根本。

    录制性质的访谈,属于非公开对话,事前沟通重要,事后剪辑把关,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导嘉宾说出观众想看的东西。

    可而纪老师呢,总不觉拿出一种上对下的姿态。

    职场如家庭,有人被偏爱,也总有人被忽视。纪老师被雷总偏爱,有恃无恐,自信爆棚。

    何秋燕安慰芋头:“不要急,让纪老师慢慢适应。”

    芋头一跺脚:“适应啥呀,人家,可傲娇呢。”

    人家是嫡系部队,有傲娇资本。何秋燕想,当然她只敢想,不敢说出口。

    两个人急冲冲跑到演播室,纪老师从主挑大梁后,就在录制室放了一方茶桌,风格改成茶话人生,极有情调。

    手上还经常摇着一把扇子,扇面空白,何秋燕觉得应该写上“我很自恋”四个字。

    为什么不配个长衫呢?实因肚子太过Q弹,无处安放复古气质!

    雷总倒是由他折腾,还给配了个花瓶形状屏风放在后面。

    不过,这风雅场景现在有点剑拔弩张的气氛,嘉宾明显在生气,又不好发作。

    何秋燕假装关心递上两杯茶,又从化妆师手中接过粉扑,向二人问到:“聊得怎么样?”

    纪老师摇摇扇子:“挺好。”

    嘉宾声音急又高:“我都说过了,峦北教育已经没有K12教育了,在准备上市前,我们已经把这块业务剥离了。”

    何秋燕不明白纪老师怎么会在K12教育上跟嘉宾起了争执,也不好直接问。现在,录制继续才是目标。

    她半蹲下身,拿出粉扑:“黄校,您脸上有点出油,我帮您盖一下好吧。”

    黄校没摇头,何秋燕边按粉扑,边柔声说道:“为什么问K12呢,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峦北教育过去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不过确实没有考虑到信披这块,那咱们现在送审稿里,重点披露的是哪些信息呢?

    黄校很生气,但还是很斯文的回答:“我们现在聚焦学历职业教育领域。”

    “那很有竞争优势,转设职业类本科高校,是很多职业学院的目标。”

    黄校脸色缓了缓:“我们以专业群为切入点,将面向大湾区、TMT行业特点贯穿于大学治理的全过程。”

    何秋燕纪给黄校续点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革啊,对组织、对人才培养,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吧。”

    黄校接过茶杯,看了一眼何秋燕:“你也是搞教育的?”

    “我们特别关注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待会这块的话题,黄校可以多跟观众分享一下吗?”

    “没问题。”

    何秋燕拿过台本,在上面补了几个关键词,再递给黄校:“您看重点讲这几块好吗?”

    黄校点点头,何秋燕朝芋头比了个耶,芋头则回了个大拇指。

    录制继续进行,何秋燕退出门外找峦北教育的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峦北教育是粤港澳最大民办职业教育服务提供商。旗下有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类别,两个教育类别侧重的是TMT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的职业教育。

    TMT产业,指的是电信、媒体\\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健康产业相关专业包括中药、健康管理、化妆品技术、护理、生物制药技术、助产以及医疗美容技术等。

    这几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促进产教融合、高职扩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多项政策;另一方面粤港澳也因为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处于全国高位、对TMT行业及大健康产业需求高。

    从主营业务和校网布局看,峦北教育所处的赛道是一个好赛道,且区域布局具有较好的前景。

    她向下翻看组织架构和财务信息,有一个想法在脑中形成。

    二十分钟后,录制完成了。

    纪老师边走边教训芋头:“不是说敞开聊,怎么的,上节目没给一分钱,还得听他PR呢。”

    芋头赔笑:“不好意思纪老师,是我们的台本设计不周到。”

    纪老师眼睛瞪得像铜铃:“怎么这么不专业,提前设计问题,让嘉宾配合主持发言,这不用我教吧?”

    芋头连连点头,这时纪老师看到了皮笑肉不笑的何秋燕,马上转出一张大众情人的脸:“我就说吧,男嘉宾还得何主编出马,对吧?你看今天何主编以柔克刚,以后要安排男嘉宾何主编上,女嘉宾我上,这样才能擦出火花。”

    何秋燕仰天长叹,神啊,快显灵吧,搞个雷劈在他头上!

    雷在他办公室气定神闲的喝茶,盘着手串,丝毫不知道纪老师搞的死出。何秋燕在门口敲了两下,

    “来啦,喝点不,刚出的正山小种。”

    “不了,今天录峦北教育,你不过去认识下黄校吗?”

    “不是老纪在吗?”

    “他在,不过你知道吗,他们正在报上市计划呢。”

    雷总放下手串,“说说看”

    “你看啊,他们上市的目标是为了对外收购,但是呢,他们的数据显示,这几年学生的数量增幅并不大,这说明什么呢?”

    “啊,说明什么?”

    “他们的增量市场已经没有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内生增长,即“扩建校区+上调学费”,一是增加学生数量,二是增加学费。增加学生数量就意味着要开多专业,或者通过转设高等学位来收取更高的学费和其他费用。”

    “到底是媒体人,看报表就是专业,那为什么他们不直接上调学费呢?”

    “或许是品牌知名度不足,或者是教学研发不足,我查了一下他们的教师离职率,还蛮高的。”

    “为了达到转设目标,他们需要扩建校区,提升师生比率。你看这里,公司计划收购额外土地,建造新教学设施及学生宿舍,并在粤北校区建立主要专注于提供TMT行业及大健康产业相关教育及培训的产教融合产业园。”

    “TMT行业产教融合是一个很新的理念,我建议把峦北教育作为频道的大客户跟进。”

    雷总连连点头:“那可不,他们要上市,上市发布会可以交给我们来弄啊,关系整好了,我们还可以接财关业务啊,这种业务怎么着也得百来万啊。”

    何秋燕张张口,又停下来,她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产业融合有大量的内容,这些内容既需要教育视角也需要企业视角,像第三学院、创业大赛、校企实习等,这都需要专业的解决方案,频道完全可以由峦北教育入手形成自己的教育产品,帮助校企规划职教板块的内容。

    财关业务金额大,但竞争也太大,从投资公司到保荐公司,甚至是券商或者港交所那边,肯定一大堆合作公司抢业务,不如产教融合服务来得稳,而且做好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职校。

    但是雷总并没有深挖需求的意思,自己的想法也不确定价值多少,回头做了调研再说吧。

    何秋燕是那种喜欢不断创造解决方案的人,在做《对话创业》时,她就告诉团队,方案为王,只要是好方案,一定有商业价值,教育频道这块空白地让她有了更多的尝试机会。

    起先她处于高度的兴奋当中,因为有了新的工作领域,而且是自己喜欢的。

    但随着一个月合作下来,她发现自己雷总做教育频道就是为了接更多的活动,并不关心自己的内容做得怎么样,以至于她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该创造。有时候她也会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

    纪老师踏了进来:“哎呀老雷我有个建议,你以后投个情感节目,让我和何主编组CP,何主编师负责感性,我负责理性,指定能红过何炅谢娜。”

    雷总马上来了精神:“这个可以有,咱们教育频道赚了钱,就给你们做情感节目,卖到其他卫视去!”

    何秋燕哭笑不得:“雷总,我已经转幕后啦,现在我只想做好教育频道。”

    纪老师摇着扇子:“哎呀,何主编正是一个女人最风情时候,转幕后多浪费呀,老雷,你是不是有啥私心呀?”

    何秋燕双手乱摆:“纪老师,雷总是我工作上的搭档,也对我有知遇之恩,您可别乱开玩笑。”

    纪老师收起扇子:“我来猜一下,何主编读书时,是不是漂亮成绩好,但是男同学不敢追那种。”

    何秋燕翻了个白眼:“纪老师您要有时间,不如我们复盘一下今天跟黄校的录制,看看下次怎么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雷总眼一抬:“录制怎么了?”

    “没啥,就那老头太死板了,我想跟他聊K12来着,他没什么观点就卡了一会。”

    何秋燕真佩服纪老师这份功夫,他怎么能把脸皮保养那么厚?把一场风波讲得轻描淡写,难道不该反省自己专业能力么?

    “纪老师,谈话节目跟嘉宾互动……”何秋燕一张脸全板起来了,

    “没事,以后注意就行。”雷总似笑非笑,

    何秋燕认真的说:“这个事情,我准备跟节目组开会专门讨论一下,关于录制中对嘉宾的引导和异议,让大家有这种意识。”

    “没情趣。”纪老师在一旁悠悠地说,

    “什么?”何秋燕问。

    “何主编啊,你知道什么样的男女搭档最合适吗?”

    “请纪老师赐教。”

    “当然是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啊,我要是你,就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较真这种事上。你知道吗,一个较真又注重细节的女搭档,就像家里只会洗衣做饭的老婆,一点情趣都没有。”

    “纪老师,您就是那貌美如花的女搭档啊!看看雷总,可不就是赚钱养着你吗。你们慢慢聊吧,我还有点没情趣的事要干,先走了!”

    “带刺玫瑰,是老雷喜欢的型!”

    男人肆无忌惮的笑声从身后传来,何秋燕郁闷的走着,却忍不住羡慕老纪的自我表达,他那种底气是从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