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号
其实中医和西医之争是有深刻原因的,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和两个次要原因。
两个次要原因。其一、中医西医就是对于病人的争夺。
因为在新中国没有建立公立医院之前,能决定医院是否生存的原因。
那就是医生能获得的病人的关注度找他看病人的人数多不多,这决定的医生的生活情况甚至是生存情况。
而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市场,而西医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普遍不受人们重视和信任。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医也普遍不受基层百姓的信任,大多数还是习惯看中医,所以对于那些掌握权力的西医的医生来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才会有西医和中医之间的争斗。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药物,没错,就是因为药物。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当中,不但中医既便宜而且治疗效果不好就是还有些慢;西医的药物比较贵,但是治疗效果也好而且立即见效。
其实真实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中医的药物贵,但是治疗效果好。西医的药物便宜,但是他们的治疗效果差。
中医药物之所以给人一种便宜的印象。是因为普通老百姓大多得的是一些小病,这些药物使用量非常大。
而且中医的药物有个特点,都是天然的植物或者动物采集起来要比西医方便不少,所以这些用量大的,收集广的药物就相对便宜一些。
而那些真正治疗大病的药物,由于他们要求条件比较高,而且大病哪是那么容易碰到的,所以这些药物经常被储存起来,等待那些药那些病患的到来,而药物不管是中医和西医都是有保质期的。
所以那些药物等不来病人只能失效而被丢掉。这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等当用到这种药物的病人到来是以前产生的累积的成本都会放到这个病人的身上。
所以中药的治大病中药,尤其是一些比较少见的致命性病症的药物是相当昂贵。
为什么在过去旧社会中医经常会举行免费的义诊医疗活动?
那就是因为这些中药快要到期了,扔掉怪可惜的,所以只能免费的给贫苦人民人们治病,而且又能捞到自己仁义的名声。
而且中医免费义诊的时间是有技巧的,南方一般是在冬季的时候进行免费医疗,而北方一般是在夏季进行免费医疗。
因为南方得病的主要时间是在夏季和秋季,而冬季由于气温寒冷,人民南方的气温又比较相对温暖,所以冬季反而是得病的人数最少的时候。而北方却恰恰相反,冬季是人们疾病高发期,而对于夏季,北方人们得病的情况反而很少,所以技能消耗些要过期的药物又能标记显医生的仁心,而且还不耽误这些医生的收入。
而对于西医来说,他们所用的药物大部分都是工业方法提取的制取的,工业制取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量越大,这种东西越便宜。
而且西医的药物不光能当药物使用,而且一般是化工或者是工业制成品或者原料。
西医药只是药品的一部分功能,所以西医的医药如果按照生产成本来说,他们的成本要比中医的药物要低很多。至于药价高啊,那只是人为的结果而已。
而且西医一般真正能治疗好的病其实并不多,他主要是给人一种缓解或者安慰的作用。在现代化学工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西医其实用的最多的药是鸦片。在中英进行鸦片战争时,其实在欧洲那些国家中,吸食鸦片和吃鸦片的人数一点儿不比中国少。
而中医由于长时间的实践,他们面对的病例相当多。他们手中有大量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
而西医由于时间短,他们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真正能够彻底治疗的疾病的药物种类相当稀少。
西医的药物一般都是麻醉或者止痛,消炎药物比较多,但这些药物只能起缓解的作用,真正能治疗好的疾病是很少的。
西医大部分都是暂且延缓疾病的发展,靠人体的自愈能力摆脱疾病,所以西医治疗好的病人往往都有一些后遗症存在。
咱们再说中医的药物。医生的医术主要是由他所使用的药物决定的。
中医的药物虽然宣称来说都是野生采集的,实际上从唐朝开始,中医的药物已经转变为大面积种植了,就拿人们比较熟悉的人参为例。
人参从唐朝就开始入药,直到现在仍然在入药,哪有那么多天然野生的人参。
其实上人参早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了,不过采取是采取在野外找到小人参,然后移植到人参适宜生长的环境,派人进行看守,但人生在野外条件长大之后当做野生人参来出售。这种参在现代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园林参。包括田七,天麻等药物都是大规模野生化种植的。
而且还在中国发展出了以安国为代表的一批药市,所以中药的种植,产销都是非常完整的链条。
中医也是依靠在这个中药产销链条之上才能够发展壮大的。
但是中医和西医有一个相同的弱点,那就是这些药物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药物是产量是有限的,一旦遇到大规模突然爆发的疫情时往往有药物不够用的情况。
所以一旦大规模瘟疫爆发,无论中西医都是束手无策的,只能是少数人人得到一些救命良药,而大多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中西医之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的国势一路向下,虽然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清有一些回光返照,但是由于甲午战争爆战败而没有起死回生。
而甲午战争大清国的战败使当时的中国的精英分子产生了一种误觉。
误会认为全面采取脱亚入欧的道路是正确的,而大清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错误的,从而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掀起了全面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潮。
这种思潮在我国以后的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比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后来废除中医,废除中国历法,废除中国传统节日,废除中国传统服装,甚至发展到极端要废除国人的文化根基汉字,都是明目张胆的提了出来,而且还得到得到不少人的拥护。
在这种风潮中,我国的一切的传统都被质疑和否定,国家五千年的文明是自己在骗自己,地大物博是自我陶醉,万里长城是锁闭国门的象征。
而诸侯林立、彼此打得昏天黑地的欧洲却成了某些人心中代表光明和先进的理想国。
西方描述的古希腊文明像维纳斯般美丽,我国漫长的文明却是酱缸般的丑陋,这就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畅销货。
如果说当年鲁迅先生批判国人的传统文化是绝望中的呐喊,是为了让国人涅槃重生,是为了让青年人丢掉幻想彻底革命,我们还是能够理解和赞赏的。
但是有人热衷于歌颂西方,把西方世界视作花一般的美妙,就是纯粹的崇洋媚外。而且这种思潮不但有内因,还有外因。
以西方势力向国内的知识分子不断灌输这种思想,而且他们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们伸手插入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的买办汉奸文人,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胡适。
胡适是留美博士担任过清华大学教授,不但在清华大学公然宣讲华夏文化是糟粕,只有西方才是人类的未来是文明的发展方向。
与他针锋相对的是也是由英国留学回来的辜名甫教授,他提倡出的观点恰恰与胡适截然相反,所以当时的思想是非常混乱,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文化活动中。
甚至在辛亥革命中也有很也能看见这种思潮的影响。当时民国政府成立后全面废除中国传统历法,而采用西方的公历。把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而中国传统元旦则变成了春节。而民间根本不理政府的那一套,继续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过日子。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尊重历史上的既成事实所以才会有同时使用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并行的情况。
其实称国人使用的传统历法为阴历其实是错误的。我国的传统立法是一种阴阳合历,相传是轩辕创立并为皇帝家族使用的黄历(皇历),就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的历法。
我国传统的阴阳合历既考虑到太阳视运动又考虑到月亮圆缺变化运动,既体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又体现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
采用太阳回归年和朔望月平均值为基本周期,用二十四节气和置闰的办法调和日月运行之间的差异。
我国使用的历法保留阴阳合历的特点,同时显示阳历、阴历、干支历以及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传统习俗。
在历法的争端中,其中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案例,那就是当时有人直接说采用西方的历法来代替国人使用的传统的历法。
但实际上民间反对的声音是相当大的,甚至来连革命党内部这种反对声音也是相当大的。
而且当时一些人为了调和矛盾,提出了另外一种历法,仿照西方的历法结构,提出了一种代表中国干支历法的历法。
章太炎在20世纪初就意识到“全盘欧化”的危害,就责成国人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重要,并作了许多切实的努力,所以说他对中国文化建设有很大的贡献。
章太炎将国粹作联系思考,认为阐发国粹,弘扬国光,要作的最大的工作是重视中国的历史。他对经学延续与发展没有说太多的话,恰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史学的进步,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国粹史学。
在章太炎对我国文化作正面肯定的同时,刘师培也对传统表示温存,通过实证史学的实践,成为著名的国粹史家,他明确将史学作为鼓动民族革命的号角干戈。
刘早年是一个激烈的反满革命派,与章太炎交往,且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参加过蔡元培的军国民会、暗杀团。
清光绪29年(1903年),革命党人刘师培为了表示与清廷势不两立,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
他写过《黄帝纪年论》、《攘书》、《论激烈的好处》等论文,宣传“排满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
这是他手中的精神“武器”,是传统的“攘夷”思想。《攘书》(1903年)开首便说,“攘,《说文》云,推也”,“吾谓攘字从襄得声,辟土怀远为襄。故攘字即为攘夷之攘。今攘书之义取此。”
刘师培根据黄帝即位时间开始的纪年法。
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开始的纪年。大量历史典籍记载是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相传历法元年始于黄帝登基之日起算起。
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时间的纪年方式。
历史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提出西元前2697年是干支纪年的开始。华夏族是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黄帝历为了有利于将来的全球化,黄帝纪年简称‘开元’,西元2017年就是开元4714年。
相关记载汉代史书《汉书·律历制上》就记载了先朝的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汉书·律历制上》“故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
黄帝纪元是清朝末期革命派使用的纪元。黄帝纪元基于史书中的黄帝,他被认为是国人的祖先。这种“精神”也必须是“民族”的。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将无法走好现代化的道路。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假定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国的,将因失去民族的自尊自信,被排斥于世界之林。
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岁次癸卯是黄帝纪元4614年。
刘坚持黄帝纪年:凡是一个民族必须追溯其起源。中华民族之祖是黄帝,应以黄帝纪年。刘的思想存着一份爱国热忱,故对未来之中国抱着殷切的希望。
他说:“吾远测中国之前途,逆料中国民族之未来,吾惟有乐观”,“则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醒必霸天下”
“既醒之后,百艺俱兴,科学极盛,发明日富,今世界极盛之英德美不足与比也。”
黄帝纪年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是当时同盟会创办的《民报》采用的黄帝纪年则是根据宋人邵雍和晋人皇甫谧之说推断出来的。
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的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
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是基于帝王的纪年法,这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称。
更改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于是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但与黄帝纪年同用。
因为辛亥年是干支的第48位,根据历史记载往上面数76次干支,就得到干支纪年的元年,也就是黄帝创制干支纪年之时,即黄帝历创于公元前2697年。
这个算法也是与史书得出的结果一致。后人用2697或4609推算黄帝历。4609减去2697,即公元1912年(春节前)。西元2016年是黄帝纪元4714年丙申猴年。
由于与格里高利历的日数差,黄帝纪元1年夏历甲子11月13日,对应的西元前2697年1月1日。
所以黄帝元年要先做是看做是公元前2697年,用来计算西元纪元元旦时对应的黄帝纪年干支,然后在后推到2698年之后的干支。
因为计算西元纪年元旦的天干地支的时候,用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纪元对应的是前一年的干支。算出来的黄帝纪年的末尾数字是几,就是天干的第几位。黄帝纪年除以12,余数是几,就是地支的第几位。
这个在林夕中脑的脑中翻出的这个黄帝历的方法,林夕决定给他改一个名字叫做炎黄历。
这个突然冒出的念头解决了林夕的三师兄给林夕提出来的一个要求,那就是用一个统一的时间来表述陈先生所写的那本书的后半部分,真实的历史部分。
林夕当时也提出过这个想法,但是林夕当时没有想到居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可以贯穿中华历史的历法。
当时三师兄提出来的问题困难就是我国历史有准确的历法,最长最远可以达到就是西周的共和元年,至于以前的历史无法断定准确时间。
如果胡编乱造让那些历史知识坚实的那些文人学者发现后反而会成为祖神道的一大弱点。
所以师兄弟两人便把这个想法放下,但是林夕这时突然想到自己比此时的人多了很多历史知识。
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有一项历史工程叫做夏商周断代工程其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林夕虽然没有十分关注,但是他也听说过两个比较著名的成果,其中一个就是所记载的商周之战的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被广大的历史学家推断出来了。
那个时间他记忆的还非常清楚,因为林夕非常喜欢《封神演义》这本小说,所以那个时间点他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就是妇好这个人。由于妇好墓的挖掘,所以妇好的生平和时间大致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而她的丈夫更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帝王之一。
林夕顿时兴奋起来了,他想到方法了,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虽然有些很多的东西可能被篡改或者被美化过,但是有一样的东西是他们是古代这些学者,还有记录历史的人绝对不敢随意篡改的。
那就是历代皇帝的名称以及他们生辰和继位的时间绝对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无论哪个人也不敢把这些东西改了。
所以林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各种帝王的所在的时间和朝代大概的时间长度可以推断出准确的历史定位点。
林夕顿时兴奋的蹦了起来,不顾旁边那几个正在制药小丫头看着自己的奇怪的行径,仰天大笑,我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