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奉义将军】
翌日,白日时分,诸葛亮进兵,入驻天水。
魏国天水太守马遵已于夜间率郡兵弃城,逃往上邽,路上遇到汉军关兴张苞伏兵,兵士损失大半。马遵只得带着余下两千残兵投奔郭淮而去,自不必言。
诸葛亮于天水太守府升堂议事,众文武分列左右。魏延当下出列,一脸喜色道。
“丞相,某家于夤夜时分入城,那太守早就吓得屁滚尿流而走。某家一路进兵秋毫无犯,又在太守府偏厅,抓住三位郡官,不知可抵兵败之罪否?”
诸葛亮闻言,对魏延笑道。
“文长勇烈过人,今日一战,当以文长为首功。”
魏延喜不自胜,旋即退下,将梁虔、梁绪及尹赏三人亲自带上堂来。三人战战兢兢来到堂前,拜谢诸葛亮活命之恩。
诸葛亮并没有为难尹赏等三人。反倒是封梁绪为安定太守,梁虔为南安太守,尹赏为天水太守兼冀城令。
三人闻言,皆下拜跪伏谢恩。而后,尹赏抬头问向诸葛亮道。
“丞相大人,小人尹赏昔为本郡主簿,与本郡中郎将姜维姜伯约私交深厚,不知丞相大人可曾见过此人?”
诸葛亮沉吟片刻,摆出一副悲怆的神情道。
“姜维亲率百余骑兵趁夜突袭亮本阵,其人英勇非常,亮十分敬佩。可惜天不遂人愿,姜维于乱军之中力战身亡,亮已命人将其厚葬。”
闻听姜维身故,尹赏如同被惊雷劈过,顿时瘫坐于地上,以头抢地,放声大哭起来。
其声悲怆,众人皆被尹赏义气所感动。诸葛亮出言宽慰尹赏几句,又闻听姜维母已逃往长安,遂命三军为姜维挂孝,以壮其勇。
尹赏闻言,再三叩首拜谢,遂与梁虔梁绪二人离去。
杨延昭头戴假面,立于堂外,等候诸葛亮传召。遥望见尹赏一脸悲痛,被昔日二位同僚扶出府外,暗地里对尹赏遥施一礼,道了一声抱歉。
须臾过后,诸葛亮将三郡政务安排完毕,便着人吩咐,领杨延昭入堂听封。
杨延昭一入大厅,瞬间感到数股敌意的目光冲着自己而来。
其一乃是马岱,马岱心里已经认定杨延昭是仇人杨阜的亲人,又兼其兄长马超兵器在他手中,对杨延昭更加恨之入骨。
其二乃是马谡,马谡所献“十面埋伏”之计,被杨延昭以擒王之策破掉。这次失败,让马谡心下里对杨延昭已经产生了一丝嫉妒。
余下等人,除了句扶仍在营内养伤之外,对杨延昭覆面的行为,都感到一丝不快。
诸葛亮一扫堂下众人表情,对众人道。
“诸位,这就是子龙来信所提之人,杨六郎。其人深受亮复兴汉室大义感召,弃暗投明。从今以后,诸将皆为同僚,共同为大汉效力。”
此言一出,当下众将纷纷议论起来。就见参军马谡当即出列,对诸葛亮道。
“丞相,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此人藏头露尾,似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如此行径,可称不上光明磊落之人……”
杨延昭于是当下抱拳,对马谡行了一礼,却见马谡并未回礼,便也不以为意。于是解释道。
“这位先生,六郎面目可憎,实在无法示于人前,恐诸位嫌弃。还望先生见谅。”
诸葛亮也点头道。
“六郎样貌,亮已然见过。其面貌丑陋,确实不宜示于人前。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幼常不必过分刻薄。”
马谡闻言作罢,只是有些不善地瞪了杨延昭一眼,便退回了队列之中。
而后马岱出列,望向杨延昭的目光皆是仇恨,对诸葛亮道。
“丞相,此人武勇,马岱已然领教过。其人悍勇异常,马岱不信任此人乃是真心投降,若是反叛,此人将是我军大敌,还望丞相诛杀此人,免得日后……”
话音未落,坐下牙门将军王平便出言反驳道。
“马岱将军此言不妥。若是以这样的标准来看,马岱将军也在葭萌关和汉军交战过,马岱将军也是武勇非常。这岂不说明马岱将军也不值得信任?马岱将军岂不也是该杀之人?”
马岱闻听王平竟敢当众说出自己的旧事,当下大怒道。
“王平!你这匹夫可敢再说一遍?”
王平并不会理会马岱,又道。
“王平出身魏营,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丞相既然能像任用末将一样任用此人,这等胸襟,难道我等不该敬佩?”
杨延昭听闻王平之言,暗忖道。
“原来这王平将军也是降将出身,难怪会帮我说话……”
王平之言,有理有据,马岱一时之间也无法反驳,但是他一想到今后和仇人亲族为伍,就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就在此时,魏延出列,劝向二人道。
“汝二人不必再争了,那姜伯约倒是个有骨气之人,只可惜死的太早了……”
说着,魏延流露出一副极其可惜的表情,随后又道。
“听闻杨六郎将军的枪法,连子龙将军都来信夸赞。说句实话,能得到子龙将军夸奖,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有机会,某家倒是想领教一下,不知六郎意下如何?”
杨延昭看向魏延,心想自己身为武将,自是得先跟众位武官搞好关系,于是当下对魏延施了一礼道。
“魏延将军之勇,名满天下。若是有机会,定要向魏将军讨教几招……”
魏延听到杨延昭夸自己,随即大喜,上前拍了拍杨延昭的肩膀,一副出了事情有大哥罩着你的做派。队列之中的杨仪看到这幅情景,暗暗地记下了杨六郎的名字。
“杨六郎是吧,若是让我发现你和魏延那个匹夫交好,定有你好受的!”
诸葛亮见到众武官已经打成一片,露出一副欣慰的表情,随即正色道。
“杨六郎,上前听封!”
杨延昭神色一凛,当即抱拳单膝跪地。
“末将在!”
“今日起,封杨六郎为奉义将军,率中军第六营,为我军中军护卫,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众将皆露出错愕神情,座下吴班随即出列,对诸葛亮道。
“丞相,中军第六营乃是句孝兴(句扶)所率,且杨六郎身为降将,又无寸功。命其领军,恐难服众,请丞相察之。”
诸葛亮见有人反对,于是道。
“元雄(吴班字)所言有理,但孝兴前日于六郎闯营之时,护卫不利,其营军士折损不少。虽力战受伤,但亮如果不稍作惩戒,却难以服众。权且让孝兴暂为六郎副将,若日后立得功勋,再做封赏。”
于是,诸葛亮力排众议,宣布退堂,却单独命杨延昭一人留下。众人于是各自散去回营,自不赘言。
见众人都离开之后,诸葛亮对杨延昭道。
“六郎可知,今日亮为何如此安排?”
杨延昭抱拳道。
“因为丞相想让在下有所表现,多立功劳。”
诸葛亮点头道。
“不错,亮虽然相信六郎才干,但诸将不一定心服。同时这也是亮给六郎的一个考验……”
杨延昭心下苦笑,这诸葛亮提拔自己领兵,而且又是中军,这个位置可是个烫手山芋,对于自己这个降将来说,这等考验可是不小。
后世总说,诸葛一生多谨慎,怎么现在看来,这诸葛亮行事却又如此大胆?
想到这里,杨延昭正色道。
“丞相,别说只是小小考验,六郎感念丞相知遇之恩,就算是刀山火海,六郎也愿意去闯它一闯。而且如果六郎猜的不错,近期就会有立功的机会……”
“哦?”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对杨延昭道。
“六郎有何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