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汉朝开始
繁体版

第23章 遇见仙人了?

    此处是距离沛县县城不足二十里地的清阳江码头。

    李长青想在清阳江码头坐船到薛县。

    微山湖在沛县东面,不知道清阳江码头哪条船是渡过微山湖的?可以看见清阳江江边不过十几步的地方有间屋舍。

    上面盖着茅草,屋里长宽各一丈有余,看见一个蓑衣老叟和带着两个汉子在茅屋中避雨。

    “老叟姓朗,先生要喝一碗鳖汤吗?”

    朗姓的老者手中捧着瓷碗,和另外两个汉子围在大釜边,对着碗里吹着热气,看见李长青进来挪出一个位置,好叫这位先生也靠在大釜边上。

    “老叟,大鳖可不便宜。”

    李长青看见大釜里有鳖壳,野生鳖能卖好些钱,一般渔户不舍得吃的。

    “你这先生,白白给你鳖汤喝还要担心从哪里来的。”

    朗姓老者不由分说舀了一碗,就递了过来。

    李长青笑了笑,看见碗中鳖汤乳白色,是和鲫鱼一起熬煮的,喝了一口,味道是甘甜甘甜的。

    朗姓老者又说道:

    “这鳖不大,放生了可惜,卖了又不足百钱,加上户中媳妇刚生完孩子,穷苦百姓没什么钱可以滋补,干脆拿来补补身子。”

    若是半夜来人还会提防一下,青天白日来个先生,没什么好怕的。

    朗姓的老者目光看着李长青。

    李长青吹了吹鳖汤上的热气,将剩下几口鲜甜的热汤喝完,把龟裂的瓷碗递还给那朗姓的老者。

    “三位是清阳江上的渔夫?”

    朗姓的老者点了点头:“是啊,先生是来清阳鱼市买鱼的?不知想买什么鱼?”

    来清阳鱼市多半是来买新鲜的鱼的,不过李长青不是来买鱼的,而是来买俞夫子说的鱼子。

    “有鱼子酱吗?”

    朗姓的老者会意笑笑,问道:“先生也是听闻玉津金酱,才来清阳江鱼市的吧?”

    “这鱼子倒是有。”

    “微山湖有一片水域常年笼罩雾气,被渔夫叫作笼烟泽,笼烟泽水域下方有牛鱼。”

    “那鱼身上就有大先生说的鱼子。”

    “只怕也不好打捞吧?”李长青问道。

    朗姓的老者略微诧异看着李长青,本来想卖个关子的,又笑着点了点头:

    “是啊,不好打捞。”

    “这种鱼子一斤就和黄金等同,一岁收一斤,收入可与千户侯等同。”

    “要是容易打捞,朗某和这些个狗崽子早就成千户侯了。”

    两个汉子听到朗姓老者谩骂,没有半点脾气,命贱才好活呢,只是对着李长青尴尬笑笑。

    “几位力气看起来也不算小的样子?”

    朗姓的老者叹了一口气:“笼烟泽那地方水深,牛鱼牛鱼,力气极大。”

    “一头成年的牛鱼像老叟这样的身板抓不住它。”

    “还容易被它拖下水去。”

    “而且牛鱼游得是极快,听到下网的水声,早就窜出几丈外了。”

    铜钱谁不想赚呢?

    牛鱼献给高门富户用来祭祀祖宗。

    听说用这东西用作贡品,祖宗都喜欢吃,可保佑子孙后代福泽延绵。

    所以一条牛鱼就能卖七八贯钱。

    他常年在清阳江和微山湖行走,对周围水域都摸清楚了。

    但没都没抓过牛鱼呢,抓过也不在这儿了。

    “清阳江可有鱼汛期?”李长青更想尝尝了。

    朗姓的老者抬头看着眼前的青衫先生,不是打渔人不会知道这么仔细,差点就以为是同行了。

    “看来眼前的先生对清阳江知道不少呢。”

    “自然是有鱼汛期。”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

    “我们都是清阳江上讨营生的打渔人,官府保护鱼苗,有些鱼不许打捞。”

    官府有如此严令,便是让清阳江上的渔夫知晓不能竭泽而渔,使明日无渔的道理。

    这倒不是沛县颁布的,天下江海湖泊都要遵守这样的规矩。

    左边的汉子把瓷碗叠在一起,嘿嘿笑道:“大先生来得还算早,再晚来只怕一丝机会都没有了。”

    言外之意,此刻还是能进清阳江的。

    大釜里的汤彻底凉了,那大汉也不再往大釜底下添加柴火,倾盆大雨,在清阳江江面上砸起雾气,雾水又被大风吹来屋舍。

    “老叟可知,清阳江上,有抓到牛鱼的人?”

    李长青看朗姓的老者对牛鱼知之甚多,心想应当是有的。

    “有是有,只怕这样的大雨也出不了船啊。”

    朗姓的老者轻叹一声。

    “老叟是左近清阳渔村中的渔户。”

    “江面上这样的倾盆大雨,短短片刻就能将船灌满,这种天时只能修竹梭、籗和网坠。”

    籗,是一种渔夫常用的捕鱼竹罩,用细竹子编制的。

    渔网网眼极大,每趟出到江面上捕鱼不一定都有收获,若遇上这种瓢泼大雨的天气,又浪费去几天。

    “老叟下江一趟,有多少斤鱼获?”李长青问道。

    朗姓的老者心中猜测,这位大先生是想雇人出船,倘若不是,问人家鱼获作甚。

    “这样大的雨水,一艘船承重不过几石,容易翻船沉船。”

    “而且打雷,微山湖和清阳江中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少有人出船。”

    “十几步外便是清阳雨市。”

    “拜这场瓢泼大雨所赐,鱼摊上小贩售卖的,也没有几种好鱼。”

    “也就十几斤吧。”

    打渔说到底还是看天吃饭。

    渔网撒下去全靠运气,收回来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全靠时间来消磨。

    遇上这样的大雨,只能等雨停,有时雨停了为了弥补之前错失的时间夜里也会出船。

    大雨已经下了很久,天穹上还是黑压压的,只怕这一场雨水过后微山湖和清阳江的水都会涨,危险更增添几分。

    朗姓的渔夫说道:“哪怕先生给钱,也是不会有人出船的。”

    “这样大的雨,在下自然不会叫人入江去冒险。”李长青话锋一转,又说道:“清阳江上可知谁做过鱼子酱?”

    “往前走百步,清阳江渔市最里头有家张姓鱼档。”

    “张老爷子做过玉律金酱,也捕抓过牛鱼,先生到了渔市一问便知。”

    “多谢。”

    李长青站起身拱了拱手。

    门外噼噼啪啪下着大雨,云层低矮且厚重,从茅屋滴下来的雨珠连成线,走进雨中。

    老叟看着门外,有一瞬间仿佛看清楚了这些雨露避开了那位青衫先生,青色身影在白朦朦雨雾遮掩中越来越小,越来越薄。

    这是遇到仙人了?

    想起身追出去,站起身,一点青光袭来,却又发现什么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