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没人追的女孩
繁体版

十 乌合之众

    小学时的小团体,人数很容易膨胀。那时率真的我们,比后来多些包容、少些矜持,很少发生一群人故意将一个人驱逐的情况。

    就连“五人帮”,不是也容许跟班的存在么。

    那时,我除了与富小晶、施小宁一同交好之外,又与施小宁一道,有了一个固定结伴玩耍的六人团体。其他四个成员,分别是张小虫、温小彤、米小男、曲小妙,都是女孩。

    而富小晶还是保持着特立独行,并没有加入这个六人团。她会和一两个人关系好,也会坐在一大群人中间,却从不与人抱团。我想,也许富小晶眼里看到的,是个体的价值。

    -------------------------------------------------------

    张小虫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她很天真,笑和哭都不会隐藏。这样的女孩子能够让人卸下防备心。张小虫也是六人团中除施小宁以外,最与我相熟的一个。

    与她的故事,我有很多很多。

    -------------------------------------------------------

    温小彤个子高高的,坐在施小宁的后排,留着短发、相貌姣好。她父母都在交通局上班,家境优越,住着干净漂亮的新楼房——那时小城的楼房还凤毛麟角,多数人都住平房;事实上,对于年轻的夫妇而言,若无上一辈帮衬,有自己的房子、不寄人篱下就已难得。

    而施小宁那种三代同堂的书香门第,住楼房可有一定年头了。

    -------------------------------------------------------

    说到交通局,我爸妈单位不远处就是交通饭店,又有长期合作的关系,所以他们和那里的老板娘很熟。从小学起很多年,我都在交通饭店庆祝生日,每每邀请好朋友们一起;爸妈只负责结账。

    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温小彤边上楼梯边说,她爸妈就是交通局的,常带她来这里吃饭。结果到了二楼前台,老板娘张姨热情洋溢地招呼我,却对温小彤对面不相识。温小彤显得有些尴尬。

    -------------------------------------------------------

    温小彤算是个美人胚子,高中时我偶然遇到她一次,见她留了齐肩发,尤其加上闺秀的气质,是那种会教人注目几秒的好看。

    不过对于小学时的我而言,温小彤是个无趣的人。

    那时《神雕侠侣》正热播,校门口的文具店可以买到印着剧照的明信片。有一张很好看的白衣小龙女明信片,右上角标着“李若彤”三字,文化水平不高的店员却将它念成“李若丹”。

    我是不会念错的,因为早就认识了温小彤。

    但温小彤也常被一些同学甚至新来的老师叫成“温小丹”。

    温小彤向我们抱怨,我却开玩笑说,你不是温小丹,你是温丹三撇。——一不做二不休,我又管在场的张小虫叫“弓长虫”、曲小妙叫“曲女少”,并且自顾自地乐不可支。

    张小虫回敬我一个外号“莫二水”,还追着我打,曲小妙腼腆地笑,只有温小彤蹙着眉头动了真气,好几天不愿意理我。

    不正经的人遇上太正经的人,处得来才怪。

    -------------------------------------------------------

    现在想想,温小彤和米小男我都是通过施小宁才认识的,友好固然友好,并无什么特别的交情。如果没有施小宁,我们根本不会成为朋友。

    米小男相貌平平,有点婴儿肥,个头较矮、坐在前排,是施小宁同小区的邻居,据说两人常与一个温柔的邻家大哥哥一起在楼下玩。

    米小男与其说是加入了六人团,倒不如说只是待在施小宁身边。施小宁来时她来;施小宁不在时,她宁可去与同小区的陶小雅攀谈两句。

    -------------------------------------------------------

    反倒是多年后重遇时,米小男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米小男进了我爸妈所在的单位上班,一而再地主动跟我爸表明她是我小学时的好朋友。我爸回家问我,我摇头说,我与她关系其实普通。

    施小宁的婚礼米小男也去了,近二十年不见,她不再是清新的婴儿肥,而是成年女人的胖。米小男不但跟我贴在一起亲热地叙旧、加微信,并且坚持开车送我回家。——说实话,当时我是开心的。

    又过不久,单位里提拔个小股长,米小男积极地参选。有人就米小男来问我爸的意见,我爸没有理由反对,而她也确实当选了。

    这当然与我们本就不存在的“交情”无关。

    只是未免好笑。

    后来,我就再也没见到过米小男了。

    -------------------------------------------------------

    至于曲小妙呢,她是个梳麻花辫的矮瘦女孩,三四分俏丽配着六七分乡土气息,还总有点畏畏缩缩的。

    多年之后我和施小宁、张小虫聊起来,居然谁也不知道曲小妙是何时、怎么混进六人团的。她不是任意一人的好友,甚至和我们始终都不大熟,却一直一直在。也许,是独自一人的她选择了跟随,而大家选择了默许吧。

    高中补习那年,我去朋友的宿舍串门时,意外地见到了曲小妙。十九岁的她个子变得很高,扎高马尾,一副精心打扮过的样子。朋友悄悄告诉我,现在的曲小妙不但有男友、还另外有两三个人追。

    曲小妙?风云女孩?

    我感到不可思议。在我眼里,曲小妙不过是比当初大一号的她。

    -------------------------------------------------------

    要知道,小学时期的曲小妙,绝不是同学们眼里的小仙女。

    ——恰恰相反。

    有一次,班里举办新年联欢会,由学生们自行结伴表演节目。

    我们六人团排了一个小话剧,剧本是施小宁找的,我会弹一点电子琴,就由我配乐。

    我擅长的曲子都是古装剧的主题曲和片尾曲,自己扒的简谱。比如《笑傲江湖之琴箫合奏曲》、《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好春光》、《镜花缘传奇》的《镜花水月两样情》、《雪山飞狐》的《追梦人》等等,总之能用的一股脑都用上了,再辅以电子琴自带的音效。

    -------------------------------------------------------

    其实我本来私心希望大家能合唱一首歌——我最爱的动漫《数码宝贝》的片尾曲。我自然不会日语,但硬是把那首歌录下来反复听过,攒出了汉字与拼音杂糅的音译歌词,想让小伙伴们一起照着唱。

    ——我们也可以假装“被选召的孩子们”,友情、努力、胜利!

    可惜这个提案被其他五人无情地否决了:谁要照着我那张鬼画符,学唱一首她们听都没听过的歌呢。

    -------------------------------------------------------

    话剧的排练,大都是在温小彤家进行的。宽敞、自由、独立卫生间,也只有她家有这个条件。

    温小彤的爸妈很温柔好客,给我们做了美味的饭菜。其中有一道汤泡饭味道极佳,所有人都吃了一整碗;而唯独我没有拒绝第二碗。

    这下我成了她父母关注的焦点。后来的后来,她妈妈还要给我盛第四碗时,我坚决地、再三地表示吃不下了,她才终于罢休。

    那一天真是撑得可以。

    -------------------------------------------------------

    我们的小话剧,实际效果并不如设想的、或者排练时的那样好。

    首先是我负责的配乐部分。原来,教室里比家里要嘈杂得太多,音量要开到最大,才能被听见。

    我急忙地调整完毕,但很快,曲小妙的登场使我的疏漏显得微不足道了。

    曲小妙在话剧中扮演一个仙女。我们本来想让她穿一件仙气飘飘的衣衫,但苦于手头没有那样美丽的服装,时节又是寒冬,就只嘱咐曲小妙穿得好看些。

    在排练中早习惯她仙女身份的我们,并不觉得有多大不妥。

    伴着我的琴声,曲小妙穿着她最好的衣裳,以仙女的姿态转着圈上场了。

    同学们在短短的沉默后,发出了一场爆笑。不是欢笑,是嘲笑。

    作为同伴的我们很不是滋味,每个人脸色都有点变了。眼见着,话剧的表演成了勉强支撑,直到迎来潦草的结束。没有一丝淋漓尽致,也没有一滴潸然泪下。

    -------------------------------------------------------

    我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