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与玄奘
繁体版

十三章、无有子

    玄奘从茅草屋出来,外面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与谷外料峭的寒风、冰冷的凄雨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环顾四周,整个山谷是由几十间大小不一的茅草屋和一条小溪组成;向着山谷的西面远远望去,山间一条瀑布飞流而下,泻入水潭水花四溅;在水潭的下端出口处建有一架水车,涓涓溪流带动着水车不停转动,舀出来的溪水同冲入一个大大的水槽,水槽上接有几根粗壮竹管,随着一根根粗壮水管再接入粗细不一的竹管,然后经过多出分级,一根根竹管最后接入每一处茅草屋旁内。

    玄奘看到接入自己住的茅草屋内的竹管末端,被一个木塞塞住,需要取用时只需拔掉木塞即可,同时玄奘还观察到,有的管子接入茅草屋前是直而粗的,有的则在竹管比较细,前端设有弓字形结构和回字型结构。接入玄奘房间的就属于后一种。

    玄奘观察完山谷中的环境之后,思绪回到了自己的身上,思索着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自己又是被谁救并把他带到了这里?

    玄奘带着心中的问题,沿着茅草屋边上的小路,准备找个人来问问,走了没一会,在不远处的一间茅草屋旁,发现一男一女两个少年,正蹲在地上玩耍,约莫都是十二三岁的模样。

    玄奘走近前,看到女孩手执小泥球,男孩手执四方小泥块,趴在地上对着手画棋格玩着某种游戏。

    男孩首先觉察到了玄奘的到来,他站起来目无表情的看着玄奘。

    玄奘赶紧上去问道:“请问这里…”

    男孩立刻不耐烦的打断他:“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我知道你要问什么。“

    玄奘被男孩弄的一愣,心想自己还没说完呢,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一直沉浸在棋局当中的女孩,突然把手中小泥球放入画格中,然后欢欣雀跃的起身叫到:“金琢,你输了。”

    金琢听到女孩声音,立刻转过身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道:“璇儿妹妹,你终于可以算到第七步了,甚是难得…“

    璇儿此时已经发现玄奘的存在,不等金琢说完,也立刻打断他道:”王夫子带过来的人醒了,你怎么不早点说啊,我们赶紧把他带过去吧!“

    于是乎,玄奘一头雾水的情况下,跟着金琢璇儿七拐八绕,像走迷宫一样,沿着茅草屋间的小路疾走,最后来到所有茅草屋的中间,一个圆形的大草坪前,大草坪的中央长有一棵粗壮的苦楝树,苦楝树上的叶子已经全部落尽,但是树枝之上挂满了发黄的苦楝果。

    此时苦楝树下正坐着一帮人,围着一个六七十岁匠人打扮的老者和三十多岁的儒士,儒士则正在对着众人在讲话,璇儿示意玄奘、金琢不要讲话,然后静静的坐到了其他听讲人的后面。

    儒士讲道:“…多呈承者大兄见谅,此次冒昧进山实为万不得已而为之,诸位有所不知,方今山外之世已是天下崩乱、朝野失据、战乱频仍,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绿林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各路诸侯军阀更是蠢蠢欲动,暗地扩充势力,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大隋的皇帝,眼看着大势将去,便弃中枢洛阳南而下江都,整个华夏大地,也由此进入彻底的劫难之中;如此乱世,可怜天下苍生又将遭受生灵涂炭之浩劫,所以,王通斗胆破王弼祖师定下的,出山后,无论富贵生死不得提及于此、更不得重新踏上这片山谷的规矩,来促请在座的诸位同门能够早日出山。在座的同门中虽不乏有豪门贵胄之后,但每一位也都是通过层层挑选和举荐而来,都是天选之人、天纵之才,希望诸位出山后当以天下为己任,匡国济民、兴衰治乱。”

    说话的儒士正是当世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王通,待他话音一落,听讲人中,一个穿着紫衫的年轻人开口道:”王通兄忧国忧民,胸怀天下,并以抱病之身不辞辛劳重返山谷,请受杜如晦一拜。”杜如晦说着起身作揖,王通也起身还礼。

    杜如晦继续说道:“如王通兄所言,方今天下业已崩乱,又将进入群雄并起、列强纷争之际,大隋杨氏之江山,恐要蹈秦二世而亡之覆辙,想来国祚不过二三十年,竟是如此之短暂,然再观前朝刘氏之两汉政权、蜀汉东吴曹魏之政权、司马氏之两晋政权,改朝换代的速度无不如过江之鲫,一波接着一波,想他们的王朝体制无不行郡县、一统之政;反之,观春秋之前周之王政,虽周王室长期羸弱,诸侯们互相攻伐,但却绵延流长八百余年而不灭,奉行的王道、分土封侯之政。综上所言,晦,不禁长思,若想建立长治久安之国家体制,是行一统宜乎?抑或分封宜乎?还请王通兄不吝赐教!”

    王通捋了一下胡须道:“如晦兄过谦了,一如如晦兄所言,周政行诸侯分封之道,国号虽长存八百年,但八百年里却脱不开一个‘乱’字,而究其‘乱’字的根源在诸侯,诸侯们争地盘、争财货、争名分,争争不休,羸弱的周王室在争与乱的夹缝之中,得以长存,长存之道实不在周政,而在于诸侯们互为牵制,诸侯们强弱轮替、此消彼长,谁也无法长时间独大,故而有了周王室长期存在余地,此可谓之衡平也,然则衡平不强。而秦以后,始皇帝成一统而行郡县,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做到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做到如臂所使、挥斥方遒。王弼祖师也曾有”执一统众,以君御民“之论加以注解,然一统之政,命决于一,君明则天下安;君庸则天下怠;君无道则天下乱。故执一之要,在于代有明君,然则明君不长有,无道昏庸之君却常常世代相传,所以此谓执一不久也。“

    杜如晦讶然拱手道:“衡平不强,执一不久,王兄之论实属高见,亦乎可有执一而衡平之道哉?”

    王通喟然道:“执一而衡平,难也哉!难也哉!”

    此时一个脸型消瘦、轮廓异常分明的青衫儒士起身拱手道:“欲行执一而衡平之道,有何难哉,自古本就明君难遇,无非忠直相谏耳,纳则可以身彰法,不纳则抱杀身成仁之心,只要志士仁人具以此心事公,何愁不能惕厉昏庸,昌明圣人之法,还天下人一个国强民安、体政清明之世。”

    王通斜眼看着眼前青山儒士,不免为他坚毅的神情、傲然的正气所钦服,转身问身边老者道:“承者大兄,这位仁兄是?”

    承者笑着回道:“此乃魏徵魏玄成,进山只有半年之余,故王兄不曾有闻”

    王通对着魏徵拱手道:“魏兄果敢刚毅之言令人敬佩,如今之乱世,正是我辈奋勇而出之时;通有一言赠于诸位同门共勉,身处乱世之中,当审时度势,谋定后动,不为己身,但求公直,为天下苍生谋一个国强民安、政治清明之世…”

    苦楝树下的座谈在一片雄心壮志、慷慨激昂的气氛下结束了,夫子王通和承者二人,边商讨着事情边离开了草场,其余众人也都各自回自己的茅舍整理行李衣物,准备不日出山。玄奘心中本来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惭愧于自己的问题,在众人讨论的为国为民问题面前实在是太藐小了,边默默的跟着金琢、璇儿回自己住的茅草屋。

    一路上,金琢老气横秋的跟玄奘说,以后他住的茅草屋就归他使用了,院子里的菜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还有山后开垦了很多的荒地,他也要去认领一块,这里除了勤学静修以外,所有的伙食开销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如果需要什么种子、农具随时可以找承者领,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农耕节气,可以去农桑院去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最后金琢还告诫玄奘这里不收傻子、不养懒汉。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整个山谷里异常忙碌,所有人好像都在忙着整理书籍行李,然后陆陆续续的出山,金琢璇儿因年纪尚小不能出山,但是经不住每个人都跟她们道别,基本是连轴转、挨个来,两个小朋友忙的不亦乐乎。

    玄奘则是因为刚进山,没有人要跟他道别,便把自己的茅草屋和小院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个遍。

    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刚起床洗漱完,金琢就跑过来叫他,说是夫子和承者要找他问话。

    玄奘跟着金琢一路小跑来到承者住的小院子里,看到璇儿已经在了,夫子王通和承者均盘腿坐在蒲团之上,边上是已经收拾好的行李。

    王通看他二人进得院来,注视了玄奘一会道:“这位小兄,昔日在山外初见时,蓬头垢面、衣衫凋敝,以为是山中野人,今日观之,却是里外透着读书人都少有的一份恬静,不知是何因由而流落深山啊?“

    玄奘几日来终于有机会得以直面自己的救命恩人,赶紧对着王通深深一躬道:“多逞夫子救命之恩,请受晚生一拜!”

    王通摆手道:“因缘巧遇而已,也是你命不该绝,不必多礼。”

    玄奘继续道:”晚生之所以进入神农大山,是因人指点而来,但是进入山林寻访多日,却是全无头绪,随着冬日到来,便得了伤寒症,所幸得遇先生,不至于命丧山林。“

    “受人指点?”王通疑问道。

    玄奘拿出帛书递与王通:“千峰寺的主持,给了我这个锦囊帛书。”

    王通接过拿出帛书念道:”神农山无有子…“念完后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随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自言自语道:”慧直大师当真可人也!“

    众人见状,疑惑的看着王通,特别是玄奘,为了这六个字,跋山涉水、上树钻洞差点命都丢了,就是为了寻找这上面的答案。

    王通止住了笑声对玄奘道:”看来你我相遇确是天意,此事因我一句枉言而起,想不到慧直大师竟然信以为真,出家人面前不该打诳语,真是罪过罪过,这件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当年我游历经过千峰寺,受众人之邀在那谈经论道一月有余,在此期间曾与慧直大师就道家的有和无、佛家的空和色进行过一场辩论,慧直大师认为空是万物的本相,空也是解决众生苦难的的唯一途径,还讲了很多关于论述空的佛学思想,什么三轮体空、四大皆空,都在给世人灌输空的概念,认为众生只要领悟了空的意义就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而我引用王弼祖师的论述‘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万物万形由一而生,一即为有、即是存在,存在则就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花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绽放,太阳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照耀大地,黍米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取食,而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让短暂的人生变的更加有意义,如果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理解想象成空,那又何谈空色之别、有无之差呢!“

    王通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辩论之后,慧直大师因不曾听闻王弼祖师的学说,便问我刚才所讲是何人之说,我听完他的问题,遗憾于王弼祖师太过英年早逝,二十二岁时便遭遇天妒,如若不然,以他的天纵之智,以及对各家之学的融合贯通,成就直追老子、孔夫子也亦未可知,现如今我们所在的休学之所,和谷里成千上万的卷册藏书,也是赖他毕生所藏,并且是遵照他的遗愿修建而成。于是乎当时我就给王弼祖师胡诌了一个‘神农山无有子’的名头,一是为了惦念王弼祖师的生平学说,二也是想逗弄一下慧直大师,想不到慧直大师居然当真了…“

    玄奘听完王通夫子的讲述,心中困惑已久的谜团终于解开了,细想一下真是造化弄人,如果冥冥之中不能与王通夫子在山中相遇,那千峰寺慧直大师给他指点的这个迷津,也就永远是个谜了。

    王通夫子讲完他的故事后,承者便开始跟金琢交代事宜,此次山谷之中的静修学子们都通通出山,山谷中就只剩下金琢、璇儿、玄奘三人,承者也将出山游历,搜罗遗世经典、当代之学以充谷中所藏,而他走后,守护谷中万千藏书的安全重任便全压在她们三人身上了。此刻玄奘终于明白远处瀑布下的水车,和所有通向每个茅草屋的竹管水道的作用了,原来是为了守护这些万千藏书。

    所谓藏书有三怕,一火二潮三虫蛀,其中火是最大的隐患,所以那些通到一些房间没有回字型结构的粗的直管,是为了救火时能够有足够大是水流量供取用;而带有回字、工字形型结构的小管道是为了减压,让水流变小,使生活上取用时更方便而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