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风云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薰活儿

    美女很美。

    柳叶眉,丹凤眼,琼鼻挺立,腮满娇嫩。

    修长的鹅颈上,肤白胜雪,却又透着红润。

    这模样真真秀丽至极,却无半分妖媚。

    自然天成的端庄感,让她颇有几分观音相。

    关键,这娘们……呸,这女子年岁不大,堪堪豆蔻。

    唐斌逛了一大圈,也才看到这么一个小演员。

    但不知道为什么,打眼一瞧,他就觉得人家很美。

    貌似这还是人生头一回,把这个词跟异性挂上勾。

    以前在学校里,在胡同里,也有女孩子,也有长的漂亮的。

    大家当同学,当朋友,当伙伴,当哥们,都没有问题。

    可他就是想不起“美女”这个词来,眼下却直接对了等号。

    好奇怪。

    好有意思。

    呆愣片刻的唐斌,终于缓过神来。

    原本还想再瞧两眼,却发现房间里的人,已经全都在看向自己。

    这下把他吓的不轻,转身撒腿就跑。

    结果,一下没收住脚,直接跑回了李宝平身边。

    李宝平瞪了他一眼:“不是说了,在后台别跑,别跳吗?”

    “呃,一着急给忘了。”唐斌说完,还扭头看身后有没有人追来。

    “急什么,后面有狗撵你呀?”

    “没有。”唐斌嘿嘿赔笑,“师父,我看到了表演京剧的演员,好大的阵仗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

    李宝平傲然道:“咱这儿可是天子脚下,自古龙气兴旺,文风鼎盛,江湖百艺都能在这里找到根,京剧和相声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什么演出能少得了咱们?”

    “也是哦!”唐斌点完头,一想又不对,“咱们相声的根也在这里吗?不是在津城吗?”

    “你打哪儿听来的?”

    “就您跟我爸聊天时,我听到的呀?”

    “瞎说,听话不能只听一半。相声是生于京城,长于津城。根在我们这里,但由津城发展壮大起来的。明白吧?”

    “噢,原来是这样。”

    “行了,前场已经开始进人,演出差不多也快开始了,咱们先去候着。”

    李宝平喝完杯中茶,起身就往下场口走去。

    这是薰活儿的规矩。

    所有舞台,不论大小,都分上场口和下场口。

    专为唱戏搭建的戏台子,还会特意在左右两边各设一道门,门上分别写着:出将、入相。

    正所谓:三面观众一堵墙,出将入相走过场。

    而演出的时候,节目流畅衔接最为重要。

    所以上场口一律不准站闲人,只有即将登台的演员才能过去。

    其他还没轮到的演员,都只能在过道,或者后台随便哪里候着。

    熏活儿的学徒,地位还更低。

    后台都一般不许乱走,只能在下场口蹲着。

    同时还得注意,不能影响到台上的演员,更不能让台下的观众看到。

    差不多猫在那里,跟个木头桩子似的。

    没一会儿,爷俩便来到了下场口。

    李宝平观察了一下,最后站在了三道幕的后面,同时还向唐斌解释。

    “这个幕布也有讲究,主要有三道。”

    “最前面的一道幕也叫大幕,是门户,隔开了观众席和整个舞台。”

    “二道幕为独唱、独奏、曲艺等节目服务,起到突出主角,烘托氛围的作用。”

    “三道幕主要是辅助用的。等某些节目中间需要更换布景和道具时,跟二道幕打配合。”

    “我们不能影响到人家,所以只能站在最最后面。”

    经老头一说,唐斌对舞台的陌生感,直接消了许多。

    还饶有兴致的,来来回回打量那几块大幕。

    李宝平又拍拍他的肩膀,指向观众席:“我们相声表演呢,讲究的是‘把点开活’。”

    “也就是根据观众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来使不同的活儿。”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上台后,先抛几个小包袱出去,试探观众的口味。”

    “然后看哪个包袱响了,就顺着哪个方向垫话,入活儿。”

    “不过,有经验的老艺人,工夫下的又更细。”

    “他们往往还没等表演开始,就会提前去观察观众,分析观众。”

    “比如说,通过看人家的穿戴打扮,就能知道人家家里趁不趁钱,工作体不体面。”

    “听人家说话的口音,就能知道他是哪里人氏。”

    “从他说什么,聊什么内容,又能知道这人有没有文化,见没见过世面。”

    “不管怎样,一定要尽可能去了解你的观众。也只有对观众越了解,才能越对上他的口味,包袱也就越容易抖得响。”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这一番经验之谈,让唐斌茅塞顿开,不明觉厉。

    “哇,好有学问啊!”

    李宝平示意他小声一点,也笑道:“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不过,你现在也就听个大概意思,只有等你在台上摔打几年后,才能真正吃透。”

    唐斌狡黠一笑:“小瞧人不是?我现在也会呀。”

    “真的假的?”李宝平吓了一跳。

    唐斌抬手就指向台下:“这个观众是老师,那个也是老师,还有那个,那个,全是老师,全是文化人。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李宝平无语的直接给了他一巴掌:“臭小子,这还用你说?”

    不过,打完之后,老头还真的就着台下那些观众,教唐斌怎么看人。

    比如看家境,看性格等等。

    当然,这些也没法保证百分百准确。

    不过是李宝平行走江湖几十年,阅人无数后的经验罢了。

    等爷俩这边聊的差不多,演出也正式开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只是区级的活动,但表演形式真的非常丰富。

    歌曲,舞蹈,乐器,魔术,杂技,相声,京剧……

    可以说,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类型,全都有了。

    而火爆的相声,更是直接排了三个。

    场次也都挺重要,分别在顺二、中场、倒二,也就是压轴。

    李宝平带着唐斌是来薰活儿的。

    其他的节目,他不多嘴,就让唐斌自己长长见识。

    而顺二那段《歪批三国》,老头可真的压着声音,全程进行解说。

    从垫话,到瓢把儿,到正活儿,到攒底,每个环节都掰开揉碎,讲的明明白白。

    就是很可惜,那对演员的水平一般般。

    死纲死口按着本子走,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包袱。

    至于观众的反应,倒是勉强还行。

    毕竟底下那一千多人,可全都是中小学老师,文化素质高着呢。

    转眼,时间过去一个小时。

    整个演出到这里,也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

    李宝平看又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便起身去上厕所。

    他的岁数不小了,多少有点尿频尿急尿不尽。

    而且等会儿中场的相声,还得卖力气再给唐斌解说一遍。

    谁料,李宝平站起来,却一下定住了。

    “后台有人在吵架?”

    老头侧着耳朵倾听片刻,又拍拍唐斌的肩膀。

    “斌子,你听听是不是你爸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