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跑赢时光
繁体版

第30章 为何如此

    一连几天,陈笛的大脑里都在反复回放少年时代的镜头。上下班的地铁上,站在淋浴头下洗澡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彻夜难眠的时候。那个品学兼优的少年一直被大院的家长们交口称赞。那个修长健朗的身影每天走在上学路上在她的前面。那个善良热心肠的大哥在灯光昏暗的林荫道上举重若轻地替她解围,在5路车上替她捡起因为车辆颠簸从她书包里滚落的苹果,在三四五排的甬道上答应她妈妈,给她讲解物理题目。

    有关大院,有关贺扬的记忆在陈笛的脑海里一点一滴地串起来,而这些多年来深藏在心底的珍珠与二十年后见到的贺扬并不能完整地连接起来。当年的贺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成绩在附中名列前茅。陈笛一直以为他和自己一样,高考去不了全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至少也该是第一梯队的重点大学,然而却是刚过重点线的西冶。知道他学了建筑,陈笛觉得以他的天资禀赋和刻苦好学,毕业之后会成为专家学者那样顶级人才,或者是知名的建筑师,然而贺扬说他自己就是个项目经理,差不多就是天天混在工地的包工头。当年是公认的帅气,大院里的人看了《人生》之后,都说他长得像周里京。虽然当时周里京是中国第一小生,他参加北影艺考时,拿了形象满分,但陈笛自己却觉得贺扬没有周里京那么硬朗沉重,而是增了几分罗钢的儒雅和柔情。陈笛大学时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片子里的男主是罗钢演的,分明演的是一个都市痞子,可陈笛就是觉得罗钢英俊又温情,看起来非常亲切。仔细想想,她就找到了答案,贺扬的眉眼有几分与罗钢相像,身上也洋溢着罗钢阳光清逸的气质。在陈迪眼里,贺扬的外形气质充分结合了周里京和罗钢的优点,甚至他还比这两位大明星高了很多。她知道当年就有不少女孩子喜欢贺扬,猜测他上了大学,工作后,一直到现在,都会有特别吸引异性。陈笛也猜测过贺扬会交了怎样的女朋友,娶了什么样的老婆,生了几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如何幸福和满的生活。可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离婚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贺扬身上,而他那样的人会是被妻子丢弃的那一个。

    丢弃,想到这个词,想到那晚在滨江,贺扬向她坦陈自己婚姻状况时的那个神情,陈笛心痛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她少女时代一直仰慕的人,是引领她前行的旗帜,是让她脸红心跳的男生,是她以为错过了就再也遇不见的风景。为什么他不是鲜衣怒马、妻儿环绕的成功业界精英?为什么他也是孤家寡人?为什么他也是回到家一个人面对空空荡荡的房间,晚上又常常在网上游荡,打游戏,找她聊天。为什么成年以后,重逢的他们竟是结巴对着结巴?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善,少年时代的梦想,憧憬,竟然都得不到应许么?或者说曾经得到,却又被侵夺?

    陈笛记得自己十六岁的那个夏天,独自走进贺扬家刚刚搬走后空寂的前院,捡到一张被遗落的明信片。也是从那张明信片上,她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是贺扬。陈笛不知道贺扬爸爸给他取“扬”字的渊源。但凭着对只见过几次面的贺伯伯的印象,陈笛猜测其中必有深意。贺伯伯看上去是个低调内敛的人,对人谦和有礼,他给贺扬取了“扬”字必然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陈笛也在心里暗自佩服贺伯伯的这个字取得好,与她心里位置摆放得特别高的那个少年是多么相配,多么契合。

    可是现在,贺扬的状态却不是“扬”,而是“抑”了。想到这个,陈笛的心很痛,替贺扬心痛,也替自己心痛。她回想起那晚在江边,贺扬说,怕陈笛心里有负担,才告诉她自己也是单身,让她以后心里不要有负担,把他当成老邻居,新朋友都可以。这样的话从贺扬的嘴里说出来,被夜晚的风送进陈笛耳中,听起来就是那么卑微。陈笛一阵心酸。几分钟之前,她还默认为贺阳离婚是因为他不甘寂寞,变相着谴责他,却不知真相站在另一面。陈笛懊悔自己的慌不择言,更为贺扬的境遇哀伤,又觉得自己对不起贺扬,不明就里地和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在这样的心态下,陈笛在线上遇到贺扬,竟有些不知所措。虽然还延续着五月份加了qq好友之后就开始的每天正式工作前的半小时聊天,虽然差不多每天在线上也会相遇,但陈笛再也没有和他开过玩笑,甚至调侃嘲讽的词语和表情都没有用过。陈笛也没有忘记贺扬让她和他说话,来往时不要有负担,他为了减少陈笛的顾虑,不惜说出了离婚这样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的事。可是,陈笛反而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面对他的伤,面对他口中的“丢人”两个字。我怕自己言辞不慎,再次伤到贺扬,想安慰他,开导他,又觉得肉麻,没有合适的词语。有时候说到什么话题,眼看着就要接近家庭这个关键词,陈笛就赶紧刹车,再后来就想办法绕过去,就像给病人消毒擦碘酒,棉球绕着伤口一圈一圈,又害怕弄通伤口,迟迟不敢直击要害之处。再后来,陈笛索性晚上不上线或和贺扬打个招呼就下线。她找的借口是越越开学上了四年级,在小学就算是高年级了,作业多起来,晚上要陪她,还要默写,检查作业,签字。贺扬说,你真辛苦,又要烧饭,又要管孩子学习,可惜这么远,啥也帮不了你,否则或许可以帮你做做饭。陈笛没有顺着他的话,就反向回答说你会烧饭那不错,有空的时候你也给自己改善改善,不要经常在外面吃饭。这几个月,晚上在qq上遇到,贺扬总是详细地问陈笛吃了什么,给越越烧了什么菜,而他自己,则总是在外面随便吃碗面,吃几个饺子,甚至有时候就是方便面。之前陈笛会调侃他大老板不屑于“入厨下”“做羹汤”,而现在深刻体会他的孤家寡人之后,陈笛竟因为晚饭的着落而同情他了,因为陆绍晖走了的这几年,自己对此更是体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