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酒吗
繁体版

第二十一篇:大憾

    “小院子”(桑树完小的口头称谓)可称得上皮阳秋平生一大憾事,每每思及,只能无能狂怒、徒呼奈何。“小院子”占地约么有二三十亩,是晚清时期一个留洋日本的归国华侨所建,曾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庄园。解放后,院子被“收归国有”作了乡村的学校,曾经的主人早已不知所踪(传闻不堪受辱上吊自缢了)。主建筑群半围合式布局,分上下两层,共有三座全木质结构的主体,主体建筑之间有空中走廊相互连接,整体采用外廊式风格,梁柱之上还能看到十分精美的木雕工艺。皮阳秋小时候对建筑自然没什么了解,唯一的感受是空间很大,一根根巨大的红漆木柱十分壮观。

    “小院子”门口的两尊石狮子只剩下了一只,嘴里的石球早已不知去向。巨大的双扇木门敞开着,兽首门环锈迹斑斑,门槛中间部位已经凹下去了一大截。迈进大门,迎面是合围着石雕栏杆的池塘,神态各异的狮头青石栏杆上绿苔斑驳,池塘里荷叶掩映,夏天的时候,清香徐来,锦鲤游戏其间,让人情不自禁就想到王冕画荷的典故,古意盎然。

    三栋主楼半围合的正中,有两座石砌花坛,栏杆和石壁上是精美的牡丹、兰花、百合、仙鹤、祥云等浮雕,十分精美。花坛左右两边各有一株碗口粗细的白玉兰树(迎春花),春寒料峭,光秃秃的枝丫上已是鲜花盛开,粉雕玉琢,新绿点缀其间,暗香浮动,满园春色。花坛里曾经种植着什么名贵花卉无从得知,当时学校里种植的是比较常见的白色独占春,星星点点,随风而动。

    花坛下方铺设宽阔的青石板道路,路外侧矗立着六株3,4人合包的巨大古柏,苍劲如龙,笔直入云,只在最高处撑开一朵绿伞。其中两棵古柏的树巅,不知何时悬挂了2个极为巨大的马蜂巢,仰着脖子,费尽眼力也只能看到一些黑色的小点在蜂巢周围飞舞,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能听到一阵子“嗡嗡”声。都知道马蜂的危险,但那蜂巢实在太高,可谓鞭长莫及也。距离,让人与蜂有了安全的界限,彼此互不打扰。院子里更为粗大的就是银杏了,除了3颗高大挺拔的公树之外,一棵巨大的母树七八个小孩子手牵手也围不拢。母树树冠相对低矮一些,但直径几乎覆盖了小半个院子,树脚下气根盘虬,纵横交错。秋天的时候,枯黄的银杏叶铺满地面,皮阳秋有时候坐在其中一根树根上朗读;有时候寻找几片宽大的叶子做书签;有时候在落叶中寻找脱落的银杏果实......

    院子里还有其他一些诸如黄桷兰、桂花、冬青、珙桐等,树龄也都不小,总之是四时有春色,风景各不同。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记忆里去搜寻了。

    大约是在皮阳秋上大学期间,“桑树完小”被关停了,就读的初中生都被转移到了镇上的中学。令人遗憾的是:院子被当地人拆除了,据说木料卖了不少钱。皮阳秋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以他如今并不精明的商人眼光来看,“小院子”虽然地处偏僻了一点,但那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那么多臻稀的古树,即使没有太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仅仅作为风景旅游点也能吸引不少的游客。念及当时自己年纪幼小,既无能力又无门道,只能扼腕长叹。

    多年了,他也没有勇气重涉那条曾走了无数次——从家到“小院子”的路。也不知那些钉着“国有树”牌子的名贵古木,还在不在原地?

    附:旧园春·满庭芳

    古树参天,暖阁浮云,靠碧水依青山。绿叶红花,金池石栏杆。

    如今大众学堂,昔日是,香闺庭院。风声里,郎朗诵读,依稀鸣佩环。

    可叹,一夜里,人去楼空,香消玉断。粉墙蒙尘垢,水滴窗沿。

    画栋雕梁难辨,荆棘丛,横卧牡丹。百年过,明灯照旧,只换了容颜。

    白玉兰

    粉雕玉琢晶莹雪,独自遥望寒春月。花开艳名随风传,蜂蝶无缘妒小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