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酒吗
繁体版

第一篇:旅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桑田镇乘坐大巴车到锦都需要整整一天时间,早上7点左右发车,到达莲花池长途客运站时,已是华灯初上。而这趟直达的大巴车隔天才发的一次,如果时间不凑巧,就要先去棉阳住宿一晚,再转乘到锦都,路上耽搁的时间就更长了。现在咱们把“要想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发挥到了极致,从锦都到桑田镇全程高速,自驾开快一点两个半小时就到了,乘坐动车更是只需1个多小时。

    在火车北站附近的小旅馆歇了一夜,第二天父子俩就踏上了锦都开往金城的绿皮火车。“香烟、瓜子、啤酒、饮料,有没有需要的旅客......把脚收一收......”列车员推着车子在过道里艰难地挤过去。临近年关,车厢里挤满了人,晚上的时候,座位下面都有人将麻袋铺开了睡在地上。皮阳秋的父亲说,他回锦都的时,由北往南的旅客更多,许多人买了没有座位的站票,在过道里一路站三十多个小时......六年后,皮阳秋在锦都读大学,每年寒暑假频繁往来于锦都与金城两地,多次乘坐这趟列车,那时候的运行时间缩短到了27个小时。无论多少年后,他都始终记得那拥挤攒动的人流,那些巨大而笨重的包裹,那些聚集在一起奇怪复杂的味道......

    旅者以极不舒服的姿势,在直角靠背座椅上辗转了一夜,凌晨时分趴在靠窗位置的小餐桌上半梦半醒。父亲推醒了皮阳秋,告诉他天色渐亮,窗外的景色可以欣赏了(睡觉前皮阳秋特意嘱托他叫醒自己)。昨晚半夜时分,列车经过‘阳平关’、‘阴平关’的时候,父亲也提醒了他,但那时窗外一片漆黑,夜间山里浓厚的雾气阻挡了列车的灯光,由于会车,列车在‘阳平关’滞留了近半个小时,仅仅只能看见近处几株行道树和远处黑乎乎的山影。传说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险要之地,没能一睹。

    浓雾缓缓散开,窗外的景色也渐渐清晰起来。列车此时已经越过了秦岭的高处,像巨大的蟒蛇在崇山峻岭之中迤逦而行,在汽笛声中,一头扎进山洞,而长长的尾部才刚刚从另一个山洞中钻出......

    与前一天看到的窗外景致截然不同,虽是冬季,秦岭南面的山麓依旧是郁郁青青,生机盎然;而此时北面的群山渐渐由绿色变成了黄褐色,常绿的树木越来越少,枯黄的灌木丛和坍塌的野草成为了生命的主体;冰雪渐渐覆盖了山体,主色调由黄褐色又变成了苍茫的白色......

    穷尽目力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山坡上缓慢行走的羊群。看不出年龄性别的牧羊人手里拽着鞭子(棍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瓜皮帽行走在羊群之中。先是看见了人,然后才看到几乎跟黄土高坡一个颜色的羊群,文艺作品中“洁白的羊群”纯粹是一种美化,包括皮阳秋后来在西北见过的众多羊儿,毛色就没有白色的,全是黄褐色的......父亲说西北的羊经过了严寒,吃冰雪下的嫩草,所以肉味鲜美,没有南方山羊的膻味。

    然后,他给皮阳秋讲了个流传甚久的冷笑话,记者采访山里的放养娃:

    问他:你在干啥?答:放羊。

    问:放羊干啥?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啥?答:生娃。

    问:生娃干啥?答:放羊。

    皮阳秋曾跟无数人一样,嘲笑过放羊娃的闭塞无知与愚昧可悲。多年后又忍不住换一个角度思考:活的纯粹简单一点,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人家或许并不喜欢人人都向往的香车宝马、灯红酒绿的繁华。而今,很多年轻人连娶媳妇生娃都不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