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萧萧
繁体版

雁门之困

    水,滋润万物,乃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物产富庶,人杰地灵。缺水的地方,衣食不周,野蛮荒芜。水通则安宁发达。水阻则民生凋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着河东这片沃土。千百年来,人才辈出。上古时代,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皆在于此。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舜耕历山...古老的传说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力量,成就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朝廷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也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生灵涂炭。饥荒遍地,盗贼四起。李渊父子一行渡过黄河后到达龙门,就遇上了当地人母端儿正聚众起义。李渊立即带兵前去镇压。经过一番激战,杀敌一万余人,俘获六万余人,母端儿战死,其余几千人逃亡。河东诸州县皆已尽归朝廷。首战告捷,李渊在当地很快站稳了脚跟。连杨广都说:“要是人人都像李渊一样,天下就没有叛乱了。”

    汾阳宫依水而建,位于管涔山顶。其殿宇楼阁,金碧辉煌,分外壮观。当盛夏暑热难耐时,汾阳宫依然凉风凛然,沁人心脾。管涔山四周森林密布、环境清雅,乃避暑的绝佳胜地。管涔山北连塞外,突厥曾多次经此要塞侵扰中原,杨广便在此修建长城以屏蔽塞内,常率兵巡游,耀武扬威。此次也不例外,杨广带着后妃、宫人、侍卫、官员大张旗鼓地列队于长城之上,以威慑突厥。

    长城以北便是突厥的天地。天朗气清,微风轻拂。青山苍翠,碧草如烟,依稀可见突厥人牧马放羊。远处的村落偶尔有青烟飘过。一切是那样的祥和安宁。“始毕可汗是个人物,在他治下,突厥兵强马壮,百姓生活安定。”杨广有感而发。他即位之初自然也有着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所以才会修运河以疏通南北,修长城以固守边境。可是不管理想多么伟大,方向错了就不可能实现。

    “陛下,若论才能,始毕可汗怎么比得上您呢?”杨广回头一看,说这话的竟不是宇文化及,而是一向刚直不阿的萧瑀。杨广瞬间愕然,而后一笑道:“国舅倒是难得夸朕一次。”

    “陛下,臣讲的是事实,臣自幼伴您左右,自然是佩服您的聪慧。只是...”萧瑀停下了。

    “只是什么?”杨广收起笑意,严肃地问道。

    “陛下三征高句丽,国库空虚,伤亡惨重。百姓苦于徭役。臣斗胆请陛下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再征战。百姓生活安定了,自然就不会有叛乱了。”萧瑀说道。

    “说到底,你还是埋怨朕。朕就知道你没什么好话。”杨广拂袖而去,众人急忙跟上,唯独萧瑀还站在那里。看着走远了的杨广,萧瑀一声叹息,也跟到了队伍后面。

    “这个萧瑀,他要不是皇后的弟弟,朕早就杀了他。”

    “陛下息怒,萧国舅就是这样的人,您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宇文化及说道。

    杨广并未理会宇文化及,只是指着蜿蜒盘桓的长城说道:“不说这个了,看看朕修的长城,朕相信这肯定是前无古人的功绩。就是那突厥人见了恐怕也要忌惮我大隋的天威。”杨炫耀着自己的功绩,身边的人时不时附和着...

    就算杨广亲自巡视边塞,也并未察觉到突厥的任何异动。始毕可汗集结了几十万骑兵,准备袭击杨广,此时正在南下的路上。嫁到突厥的隋朝宗室女义成公主知道了始毕可汗的这次军事行动后,立即给杨广写信告知,希望其早做准备。两日后,收到书信的杨广大惊失色,急忙召集随行官员商议应对之策。又派人在附近征兵求援。

    始毕可汗的铁骑并没有比义成公主的信使慢多少,杨广与随行官员前脚刚躲到雁门郡城,始毕可汗大军后脚就将雁门郡城团团围住。杨广次子齐王杨暕率后军退守崞县,杨广与前军进入雁门城。突厥骑兵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因兵力有限,雁门郡四十一座城仅剩雁门和崞县两城未被攻下。全军上下惊惧恐怖。不惜拆毁民房用木材做御敌之器物。

    突厥人在城外不停地往城里射箭,百姓避之不及。杨广一行暂时住进雁门县府衙内,府衙外有重兵把守。整座城被突厥骑兵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粮食补给仅剩十几天的。杨广急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援军怎么还不来,援军怎么还不来...”。忽然突厥人的两只剑不知从哪里飞来,直接射到了杨广脚下。杨广被吓坏了,惊慌失措之余报起小儿子痛哭不已,眼睛都哭肿了。看着杨广这样的无助,随行官员也不免担忧,有的跟着杨广痛哭,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被吓得瘫坐在地上...

    当然,杨广的身边也不全是胆怯之辈,自然也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之人,萧瑀便是其中之一。他俯身双手合抱,对杨广说道:“陛下莫要悲伤,事已至此,痛哭也不是办法。”

    杨广一看萧瑀面无惧色,与那些胆小怕事的人相比,还是这样的人靠得住。于是他打起精神,问道“国舅有好办法么?”

    “陛下,眼下援军不知何时能过来,当务之急是要发动这城中的百姓尽全力抵抗突厥人啊。”萧瑀说道。

    杨广不是没想过靠城中的百姓来抵御突厥,而是他认为百姓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与勇猛强悍的突厥骑兵相抗衡。于是说道:“百姓战力弱,只怕去了也是送死,根本抵挡不住突厥的进攻。”

    “陛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陛下施恩,百姓自会感恩戴德。”萧瑀神情坚定。杨广此时不得不深信萧瑀之言,他摆摆手道:“拿纸笔来,朕要亲自下旨。”

    萧瑀觉得此时是劝谏杨广的好时机,连忙说道:“陛下,百姓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安定的生活,所以臣还是想替天下百姓求陛下,赦免高句丽,不再东征,让百姓不再受兵役之苦。”

    听到这话杨广显然是不高兴的,但老臣苏威也站出来说了同样的话,令他有所迟疑。大敌当前,杨广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同意。于是杨广昭告天下:取消对高句丽的征讨;在各地征兵勤王,全力抵抗突厥者可得重赏。同时杨广又写信向义成公主求救。翌日,杨广亲自上前线抚慰将士,亲自承诺守城有功者,无爵位者直升六品、赐丝绸百匹;有官爵者,亦会相应升迁。

    有皇帝的承诺在前,麾下将士无不奋力抵抗。远远望去,城墙上站满了人。突厥人不停地往城墙上射箭,城墙上的弓箭手也不停地往城外射。另一些人则抱起石头,土块从城墙上扔下,砸向正在用云梯攻城的突厥人。倒下一批人,另一批人又补上去,场面极其惨烈。

    得到皇帝的征兵诏书后,各地军民踊跃报名。李世民也响应招募,投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队。见唐国公之子投入自己麾下,云定兴对李世民颇有优待。问及众人有何御敌良策时。李世民认为始毕可汗敢举全国之力围困皇上,定是认为没有援兵。我们不妨多造声势。多备些战鼓、旗子。马尾多绑些树枝。造成一个数倍于兵力的假象。云定兴果断采纳了。

    按照李世民的建议,云定兴的部队也大张旗鼓地赶来了。远远望去,只见旌旗猎猎、尘土飞扬。始毕可汗以为大量的援军赶来,暂时停止了对雁门的攻击。同时,各地勤王大军纷纷前往雁门救驾。其中,江都通守王世充是最后赶到的,他带领江都的全部人马准备到雁门赴救国难。据说,王世充在队伍里蓬头垢面,痛哭得失去常态,日夜不脱盔甲,躺在草上睡觉。

    始毕可汗又收到了义成公主的信,说是北部边境告急。始毕可汗这才想起了那个到突厥和亲的隋朝公主,她可是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故土,对隋朝皇帝忠心耿耿。说不定这就是她救杨广的计谋。始毕可汗又想到此行只是为了灭一灭杨广那嚣张跋扈的气焰,此时撤兵,可以完好无损地回去。要是等着与隋交战,那可就会损失兵力了。先保存实力为好。于是始毕可汗命令撤兵解围。大军向北而去。听闻始毕可汗撤兵而去,杨广命人前去侦察。山中早已空无一人。为保颜面,杨广遂派两千骑兵追踪突厥军队。追至马邑,俘获突厥老弱两千余人而归。

    杨广终于能喘口气了。连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一次他可以暂时高枕无忧了。杨广刚睡下没多久,突然有人来报说突厥人去而复返,突厥铁骑又兵临城下。杨广连忙起身,衣服都没顾得上穿就往外走,走到外面看见院子里躺满了人,只是他们都已中箭身亡。仔细一看,文武官员、近身护卫、还有皇后萧氏和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躺在那里,杨广连哭带嚎,叫他们的名字却无一人应答。这时始毕可汗带着人出现了,二话不说便冲着杨广放箭,杨广大喊“快来人呀,护驾...”,千万支箭朝他飞来,始毕可汗狂笑不止。绝望之际杨广突然看见他的大哥杨勇、他的父亲文帝杨坚、他的母亲独孤皇后和被他枉杀的高颖、贺弱弼等一干忠臣良将都看着他,杨广不停地喊着“母后救我...母后救我...”

    “陛下,您醒醒...”皇后萧氏不停地叫着梦魇的杨广。只见杨广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萧氏猛地一推,杨广一下子坐起来才醒了。见萧氏安好地站在旁边,杨广才知道只是一场梦。连着几天,杨广也没能睡个好觉。只要眼睛一闭,突厥骑兵就出现了,而他总是孤身一人,不是面对始毕可汗的围追堵截,就是面对千万支朝自己射来的箭。每次惊醒都是一身冷汗。杨广的精神越来越差,他一天都不想在雁门待了,于是打算班师回朝。

    结束了最狼狈不堪的边塞巡游,回到洛阳后,杨广也时时感到后怕。他总想着假如义成公主没有报信,假如士兵没有奋力抵御突厥人,假如各地援兵没有及时到达雁门...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兵围雁门似乎成了杨广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摆脱心理上的困扰,杨广总是不愿提起当时的事情,他认为当时狼狈的样子实在是有损帝王的威严。而于乱局中主张力挽狂澜的萧瑀、苏威等人却遭到了贬谪,理由是他们提出赦免高句丽的建议让皇帝很没面子。萧瑀由内史侍郎贬为河池太守。苏威则被免去一切官职,贬为平民不说,连他已故的祖父和父亲都被贬为了平民。萧瑀接到贬谪的诏书后,冷笑一声,说道“早就料到这么个结果了,还不算太坏。”

    萧瑀的夫人独孤氏正在收拾行李,满地杂物堆积,下人们进进出出搬着东西,独孤氏看着也心烦意乱,说道“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谏言。陛下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么,你总是不顾一切地反驳他,他能高兴吗?”

    萧瑀收起手中的诏书,凝神想了想,目光坚定地说道:“若是再来一次,我肯定还会规劝陛下,绝不后悔。”独孤氏自然知道萧瑀的性子,只无奈地叹了口气,帮着萧瑀整理收拾书籍...

    雁门郡城的百姓因为杨广遭受的这次无妄之灾并没有得到多少抚恤,甚至皇帝当初的承诺也没有完全地兑现,雁门城内参战者共有一万余人,只有上千人得到了封赏。仅雁门和崞县两城受到了皇帝免去刑罚的恩赦。朝廷的救助仅是九牛一毛,家园尽毁的损失几乎都是百姓自己承担。不仅如此,与朝廷彻底决裂的突厥人还会时常侵扰边境,天高皇帝远,受苦的也还是百姓。

    饶是如此,也未能引起帝王足够的重视。金殿上的杨广自然知道内忧外患交困下的朝局如逆水行舟,若不能励精图治则必然江河日下。然而这位皇帝好像被始毕可汗的铁骑吓破了胆,完全丧失了斗志,没有了曾经大展宏图的抱负。当时的洛阳周边农民起义四起,瓦岗军和窦建德的势力越来越大,杨广也不再想着收复失地。至于对抗突厥,他下旨升李渊为山西尉抚使、右骁卫将军,负责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抵御突厥。至于对李渊的猜忌,也不是完全没有,只不过考验李渊而已,如果镇不住突厥便是他失职,自然会被问罪。而杨广自己则带着后妃官员下江南,移居江都宫,将洛阳留给越王杨侗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