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萧萧
繁体版

河东守将

    李世民曾无数次想过起兵南下渡河入关的情景,却万万没想到是这种情景。父亲坚持撤兵,态度坚决。任自己和大哥如何劝说,始终未能说服。大雨滂沱,士兵们进进出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军营里乱作一团,平日里训练有素的队伍看着就像一盘散沙,哪里还有起兵时的士气...

    难道曾经无数次的未雨绸缪真的要败给一场大雨吗?李世民并不甘心,就算是吃了败仗也不能轻易地撤兵,何况这数万兵力未战先撤,军心必然涣散,人心...人心若散了还能聚起来么...

    突然李世民快步朝李渊的帐篷中走去。扑通一声跪在李渊面前说道:“父亲,不能撤...现在不能撤兵。”

    “世民怎么了?起来慢慢说。”李渊说着扶起了李世民。

    “父亲曾屡次击败突厥,我料定突厥不敢贸然围攻晋阳。现在草木茂盛,瓜果蔬菜都成熟了,我们完全能就地取材,暂时解决粮草。兵贵神速,父亲,如今我们既然起兵,走的便是一条迎难而上不能后退的路,现在是南下取关中的最佳时机,人心难聚,如果撤回去,势必士气涣散,想要再次南下就会更难。父亲,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李世民心急如火地说道。

    看着浑身湿透的儿子,李渊终是于心不忍,不再固执己见,于是说道:“好吧,依你所言,先不撤军了。赶紧去换身干净的衣服。”

    李世民急忙飞奔出去传达军令,完全没听见最后一句话。

    在最困难的时候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这大概是李渊最深的感触了,他很庆幸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果然两日后,雨过天晴,粮草运来了。

    燃眉之急已解,李渊准备进攻霍邑,亲自率数百人阵前挑战,见宋老生带全部兵力出城迎战,李渊边打边撤。宋老生以为李渊畏惧,于是率部追击。正当宋老生以为就要将李渊所率队伍一网打尽之际,李渊部下将军殷开山率步兵挡住宋老生。与此同时,李世民和李建成率骑兵分别从左右两路包抄宋老生队伍后方。此时宋老生距城门已有数里,城门无人把手,归路被阻断,完全陷入了李渊父子的包围之中。众人竭力厮杀,忽然听到李渊大喊:“宋老生已被我斩杀,尔等速速投降。”此时宋老生部众将士完全不知道宋老生尚在拼命激战,他们中了李渊的计,纷纷倒戈投降。眼看宋老生部阵势大乱溃不成军,李渊部下一鼓作气,斩杀宋老生,率部登城取得大胜。后来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进至龙门。

    虽说眼下的胜利让李渊父子有足够的信心继续进军,但刘文静一天不回,李渊父子就不知道突厥人是否真如外界传言要联合刘武周进攻太原。当然,刘文静或许更着急,在李渊举兵南下之时,再一次派他去出使突厥,上一次只是寻求始毕可汗口头上的支持,这一次则是要向其借兵借马。虽然突厥兵强马壮,但于李渊而言,借其兵马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李渊真正的用意是要防止突厥人联合刘武周偷袭晋阳。

    另一边,始毕可汗虽然支持李渊起兵,但并不愿意李渊打着“遥尊隋室”的旗号。他对刘文静说:“唐公仍然尊杨广为皇帝,我助唐公起兵岂不是我在帮助杨广,杨广的手段我是非常了解的,他强大了对我可是没什么好处的。”

    刘文静自然知道始毕可汗的顾虑,当日李渊也为此难以取舍,背离隋室不得人心,尊隋室又怕得不到突厥的支持。李渊与刘文静商议许久,终于想了一个折中的对策。刘文静道:“大汗请放心,唐公只尊代王为皇帝,尊当今皇帝为太上皇,所用旗帜为隋的绛红色加一半突厥崇尚的白色,与隋的旗帜并不相同。”

    这个决定倒是让始毕可汗无话可说。始毕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设曾经建议联合刘武周袭击太原,但始毕可汗更愿意支持李渊起兵。李渊胜利了自然有突厥的功劳,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李渊失败了则无关痛痒。所以当刘文静提出李渊要向突厥借兵马时,始毕可汗答应了,并与刘文静约定若是进入长安,百姓土地归唐公,金玉绫罗归突厥。

    在众人的期盼中,刘文静终于回来了,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五百、马匹两千。没有了突厥的后患,李渊更有了底气,颇为欣喜,对刘文静大加赞赏。

    “肇仁辛苦了,这次成功地联络突厥人,你可是立了大功。”李世民说道。

    “什么立功不立功的,都是唐公的威名远扬,实力雄厚,我只不过是当了一次信使而已。不说这个了,回来的路上我听说代王派屈突通率兵数万屯守河东阻止我们入关,这屈突通可就没有宋老生那么容易对付了,唐公和二公子可有什么计划吗?”刘文静不顾一路的艰辛劳顿,在李渊为他准备的接风宴结束后便匆匆去见李世民。

    “不错,屈突通不仅骁勇善战,手下精兵强将也不少。但是打仗么,只有精兵强将没有士气肯定不行。现如今的朝廷军只怕是人心涣散,想聚也聚不起来。”

    “如此说来,二公子难道已经有取胜之法了?”

    “那倒不是。父亲料定屈突通的部下不会尽心效力,所以他不敢来战,但朝廷的命令也使他不得不战。所以父亲命刘弘基等人率步骑六千先渡河,看看屈突通的反应再说。”

    几日后,刘弘基等人渡过了黄河却遭到了屈突通帐下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的乘夜袭击,刘弘基正面抵御,孙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朝廷军终败回河东。屈突通坚守河东,不敢再出战。

    如李渊所料,屈突通的处境非常艰难。帐下朝廷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依据河东城高险峻的地势环城而守。

    夜黑风高,年迈的将军似乎不知疲倦,他带着人将各个哨点巡视一遍后回到房中又盯着墙上的地图看了许久...李渊势如破竹,宋老生两万人竟不堪一击...想阻击李渊只怕不能正面进攻了...

    “这么晚了,将军还不歇着?”

    桑显和的一声问候打断了屈突通的思绪,他长叹一声道:“我奉代王之命阻击李渊,现在他大军压境,我竟无御敌之策,实在难以安睡。”

    “都是属下无能,首战失利,不能为将军分忧。”桑显和自责地说道。

    “不怪你,怎么能怪你一个人呢。军心不稳,将士大多缺乏斗志,甚至无视军令,自然难以取胜...”屈突通无奈地说道。

    “将军有好办法么?”

    “为今之计,只有死守。此地地势易守难攻,我们环城而守,即使李渊来攻城也没有那么容易。”

    “万一...万一守不住呢?”

    “就算李渊能攻下整座城也要让他付出巨大的代价...”屈突通咬紧牙关狠狠地看向远方...

    屈突通善于守城,河东城防被他布置的水泄不通,凡是能进攻的地方都设置了重重障碍并有重兵把守。李渊派人数次进攻都没能攻破倒是让朝廷军士气大涨。屈突通却无奈苦笑,这样守着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曾几何时,他征战沙场,杀伐果断,进退有度,却不曾像今日这样窝囊到只能守不敢进攻。杨玄感起兵如何?汉王杨谅反叛又如何?更别说刘迦论那些农民起义了,最后都是朝廷的手下败将。如今呢?一个瓦岗寨就快要了朝廷的半条命,将领战死,军无斗志,像李渊这样的贵族都开始反叛了,几万大军竟被围困在这城中丝毫不敢反击...那个他效忠大半生的朝廷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大隋朝啊...先帝呀...臣该如何是好呀...”屈突通想着想着竟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伏案痛哭,久久不能释怀...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李渊不会做,于是他便想放弃进攻,继续向西占领长安。与众将领商议时,裴寂认为如不能打败屈突通将来势必腹背受敌,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当尽快进军长安。

    仅两个月,李渊部下兵士已由当初的三万增至七万,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士气大振。这一次大家的意见相左并没有让李渊觉得格外为难,综合考虑,他决定让裴寂率兵继续围困河东,自率主力军自壶口渡河。

    时值初秋,河水平波无澜。李世民所率右三军已率先过河,李建成的左三军正在渡河。渡河的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桓在河岸,威风凛凛。

    “朝廷的精锐都被杨广带到江都了,关中只剩些残兵败将根本不足为患,渡河之后,夺取关中便近在眼前了。”即将渡河的刘文静对裴寂说道。

    “但是有屈突通这数万大军在背后终究是隐患啊。”曾经主张全力攻下屈突通才能西进的裴寂还是认为夺取关中没有那么容易,应当扫除一切障碍而不能冒进。

    “玄真不必担心,以唐公今日之实力,纵使局势瞬息万变,取关中亦势如破竹。你只需拖住屈突通一段时间,只要唐公率先头部队完全控制关中,就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屈突通就更加被动了。”

    要说谁最看好李渊父子,绝对非刘文静莫属。曾结识李渊父子之时,刘文静就认为李渊有四方之志,他对李世民非常赞赏,曾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如今即将渡河,事实证明刘文静当初建议李渊南下取关是多么有先见之明。要说大兴城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宋老生和屈突通这两个人的手上,宋老生的兵力已被李渊收编,能对李渊产生威胁的也就只有屈突通了。因此,裴寂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桑显和带着人已经在城门口守了好几天,他很想再次与李渊军交战来一雪前耻,然而迟迟不见他们来进攻,他派人去打探才发现李渊只留了一部分人围困河东,其主力已经渡过黄河。于是他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屈突通。

    “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没想到会这么快。”屈突通无奈地说道。

    “将军,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桑显和问道。

    屈突通仿佛没听见,只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沉思许久,终于说道:“如果李渊继续围困河东,那么至少长安不会陷于危局...如今李渊已经过了河,大兴城朝不保夕。”。

    “将军的意思是...”

    “我屈突通无能,无法阻挡李渊渡河,但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渊进攻长安。”

    “将军是要从背后袭击李渊么?”

    “不,李渊入关之后兵力会越来越多,背后袭击无异于以卵击石...我要联合关中将领共同对抗李渊。”这位深受杨广器重的老将对于朝廷自然是忠心耿耿,无论如何他也要救代王。

    桑显和虽然很佩服屈突通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但他觉得考虑问题还是要现实,且不说能不能赶在李渊前面到达关中,就算是与关中联合,只怕与李渊相比还是兵力不足,战力悬殊。当然这些话他不好说出口,看着信心满满的将军,桑显和只道:“将军这计策好是好,只是我们如何才能赶在李渊之前啊?只怕...”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么?”屈突通不耐烦地瞪了桑显和一眼,继续道:“我屈突通以前镇压各路叛军从未尝败绩,此次愿放手一搏。毕竟还有这数万兵力。”

    桑显和不敢再多嘴,只能说着屈突通的话说道:“将军如此坚定,属下定当追随将军。只是以往叛军兵力弱于将军,此次乃敌众我寡,我们务必要作万全的准备。”

    屈突通也知道胜算不大,但他对朝廷是绝对的忠心,不论成败他都要对抗李渊。于是,他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自己率部自武关出蓝田回救长安。

    行至潼关附近时,先头部队遇到袭击,屈突通停止行军,才发现刘文静早已驻军于此。

    “还是慢了一步。”屈突通自言自语地说道。

    “事已至此,大人不要灰心,请允许属下带着人与刘文静决战,为大人开路。”桑显和道。

    屈突通摇摇头,“不行,刘文静在此必是有备而来,我们不能与其正面交锋。”

    屈突通遂命部队原地扎营,又命部下去都慰南城联络潼关守将刘纲,欲与刘纲合围刘文静。殊不知李渊早就快人一步,左统军王长谐已攻占都慰南城,斩杀了刘纲。

    屈突通想要过潼关回救长安的路彻底被堵死了,只能暂时退守都慰北城。面对守卫如铜墙铁壁一般的李渊军,屈突通别无他法,只好在此于刘文静对峙,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