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萧萧
繁体版

进退两难

    尽管李渊做的足够小心谨慎滴水不漏,但还是瞒不过有心人。比如李靖,当初刘武周杀死王仁恭叛变后,马邑郡丞李靖自然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仅凭一己之力又无法与刘武周抗衡,于是他只好去投奔李渊。看到李渊四处招兵买马,李靖以为凭李渊的实力一定能平定刘武周,收复马邑地区。自幼熟读兵法的李靖已经做好了跟随唐国公讨伐刘武周的准备,就在他准备向李渊献上攻打刘武周的计策时,他发现事情远远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李渊虽然在无休止征兵,他从未制定征讨刘武周的方案,仅仅只是防备突厥与刘武周偷袭太原...李靖每次提到讨伐刘武周时,李渊总是绕开话题,或者给李靖安排与讨伐刘武周无关的事情。

    李靖百思不得其解,李渊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出兵攻打刘武周呢?李渊手下亲信、门客、部将也都在到处招揽豪侠义士...李靖发现这些人口中只有唐国公而没有朝廷没有皇上,他们做的一切事情好像都是为了唐国公...为了唐国公...李靖突然明白了李渊反隋的动机,于是他孤身一人乔装成难民出城准备南下江都告发李渊...

    除了李靖,一直盯着李渊的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看到李渊到处招兵买马自然也察觉到了李渊父子的异常。对于王高二人来说,李渊父子的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不会放过,更不用说是造反了,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一直盼着李渊能做出点违抗皇命的事,好让他们去像杨广邀功请赏。于是二人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以祈雨为名,想诱骗李渊父子至晋祠趁机将其除掉...

    见到李渊后,王威高君雅二人对李渊父子先是各种称赞,什么‘唐国公父子英雄盖世;唐国公父子乃人中龙凤;唐国公父子英勇无比...’,李渊当然知道这是二人的奉承之语,直言:“不敢当,不敢当!”

    接着高君雅说道:“百姓皆知唐国公爱民如子。连年灾荒,百姓只盼能风调雨顺。若唐国公与二公子能亲自到晋祠祈求天降甘霖,晋阳百姓必不忘唐公父子恩德。”

    若不是知道二人的阴谋,李渊就真的被他们感动了。当然,纵横官场多年,逢场作戏的本领李渊还是有的。“二位大人言重了,为了百姓我父子自然是义不容辞。二位请放心,我父子定会如期而至。”

    王威高君雅二人见李渊这么爽快就答应了,内心不知道有多高兴。二人正准备告辞时,刘文静走过来与李渊低声说了几句话,李渊脸色一变说道:“二位请留步,有件事与二位大人有关,二位还是坐下来听一听。”

    王、高二人觉得不对劲,但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太原鹰扬府司马刘政会便急匆匆地进来躬身向李渊行了礼然后说道:“下官发现有人勾结突厥意欲谋反,特来向留守大人举报。”

    李渊故作镇定道:“是何人?”

    “正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这是证据,大人请看。”刘政会从怀中拿出一叠文书交给李渊。

    王威高君雅慌了,二人连忙道:“污蔑,完全是污蔑,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啊,刘政会,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你竟这样诬陷我们...”二人根本没想到他们的计划早就被人获悉告知了李渊,李渊才决定先发制人,便让刘文静指使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

    无论二人是求情还是谩骂,根本没人听他们辩解,李渊直接示意手下护卫将二人绑了关押起来...

    两日后,恰巧突厥人进犯太原给了李渊足够的理由处置王、高二人。李渊一边以王威高君雅勾连突厥为由将二人斩杀,另一边摆下空城计,派人抄袭突厥人,夺取马匹以备起兵之用。

    在河东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接到李渊的书信后快马加鞭赶到了晋阳,李渊再无后顾之忧,决定起兵。按照刘文静当初的建议,李渊决定起兵后南下攻取关中,废皇帝以立代王,兴义兵以缴郡县。

    就形势而言,杨广早就迁都洛阳,关中大兴城只留一个代王杨侑镇守。朝廷精锐兵力都在洛阳和江都,关中并没有多少兵力,趁虚入关无疑是一条捷径。

    刘文静建议李渊攻取关中,李渊采纳了。当然,瞄准关中的不止刘文静一个人。在距太原千里之外的洛阳,李密部下也建议夺取关中,李密没有同意。此时李密打败了越王杨侗派来征讨的虎贲郎将刘长恭,被翟让推举为瓦岗军首领,称作魏公。李密任命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授予翟让司徒官衔,封为东郡公。任命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其余的人各按等级授予官职。于是以洛口为都城,在环绕洛口四十里的区域里驻扎下来。

    此时山东长白山贼寇首领孟让带领人马归附李密,河南巩县长史柴孝和、侍御史郑颐献出县城投降李密。隋朝虎贲郎将裴仁基带着儿子裴行俨献出武牢归附李密,授予上柱国官衔,封为河东郡公。

    在与朝廷的交战中,李密虽占据了回洛仓,但手下郑德韬、杨德方皆战死,裴仁基等人大败,进攻洛阳城实属不易。柴孝和劝李密道:“朝廷精锐多半在洛阳,此时魏公杀敌一千不免也要自损八百。关中以高山为屏障,以黄河为天堑,昔日项羽离开此地就兵败了,刘邦在此建都便有了大汉王朝。您不如先暂时放弃洛阳,派人镇守回洛仓与洛口仓。您亲自挑选精锐,向西突袭长安。百姓必定会拥戴您。待西京攻克后,根基牢固兵强马壮之时,再向东攻打崤山和函谷关,进而攻克洛阳以平天下。如今天下英雄争先恐后地起兵,若有人捷足先登攻下关中恐怕我们就错失机会了。”

    李密不是没想过夺取关中,也知道这是个上策,他觉得瓦岗军中不乏英雄豪杰,实在没办法保证他们不会趁机自立为王。“杨广还在,朝廷的势力仍然很强。瓦岗军将士多为山东人,既然知道洛阳尚未攻下,又怎会随我西进关中?众部将多出身绿林好汉,若将其留下,难保他们不会叛变,如此,一切都将不保。”

    知道李密有这样的顾虑,柴孝和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毕竟,瓦岗的壮大离不开李密的谋略。敢与朝廷如此抗衡,李密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瓦岗军部众达三十万余人,气势勇猛,李密一心想攻取洛阳,志在灭隋。当然他根本不会注意即将起兵的李渊。也不会重视李渊的一封书信,信中直言李密乃当世英雄,文韬武略无人能及,乱世当道只有李密才能安天下。奸佞当道,自己受皇上猜忌,无奈起兵,只求能偏安一隅,绝无意与李密争天下。

    李密认为李渊胸无大志,不足为患。殊不知李渊就是要去做柴孝和口中那个捷足先登的人。李渊给李密写信就是希望李密不会防范不会针对他,而李密的反应正中下怀。

    李渊也知道李密正带领瓦岗军与朝廷打得不可开交,原本就无暇顾及自己,修书一封只是让李密更安心,可突厥人就没这么好对付了,还有刘武周...如果突厥人联合刘武周偷袭晋阳,那可是防不胜防...

    李渊想来想去,除了刘文静提出的联合突厥的策略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是让自己低头向突厥人求和,唐国公的脸面该置于何地?

    “父亲,常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况且父亲起兵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一方百姓。当年大汉国力虚弱,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只能隐忍不发,选择与匈奴和亲来换取汉匈边境的太平,经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后大汉强大起来方能与匈奴抗衡进而打败匈奴。所以,父亲请放心,您今日的忍让也必定会换来更加强大的实力,有朝一日定会让突厥人臣服。”

    李世民理解父亲,但要想成就更大的基业,总要有所取舍。毕竟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化敌为友或许可以避免腹背受敌,再不情不愿也没有理由拒绝了。

    “好吧,也只有求和了。”

    夜凉如水,万籁俱寂。刘文静正在伏案疾书,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的深夜。

    “玄真深夜前来,所为何事?”刘文静问道。

    “明日你便要出使突厥,过来送送你。”裴寂有些担心好友,毕竟李渊与突厥一直是敌对的,突厥人怎会突然接受一个敌人的好意?如果谈判不成,野蛮的突厥人会怎样对待使者谁也不好说。

    “这次去突厥,你有把握吗?”裴寂问道。

    “没有。”刘文静答到。

    “那你为何还要在唐公面前毛遂自荐?”

    “谁都没有把握,就是唐公亲去也不一定有把握。我就是要赌一把,我刘文静虽不是才高八斗之辈,但也自负满腔学识。如今帝王残暴,天下大乱,只有唐国公父子可以安天下。我既然投入唐公麾下,愿以这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突厥人。”

    “我自然欣赏肇仁的才华,也相信你的能力。只是突厥乃蛮夷之地,有时候并不讲什么仁义,所以你要万事小心...”

    “既然接下了这个差事,就不想那么多了,也许突厥人没有那么难对付呢”刘文静自然明白此行的凶险,但他相信突厥人并非油盐不进。况且李渊亲写书札,言辞卑屈,承诺厚礼相赠。

    事实上,始毕可汗是很愿意与起义力量结盟的。自从宣布与隋朝断交开始,始毕可汗也采用了隋朝当初离强合弱的政策来对付杨广。比如支持刘武周起兵。因此,刘文静并没有受到过分地为难,始毕可汗同意结盟,支持李渊起兵。

    名不正则言不顺,羽翼未丰之时,以皇室之名更容易让人认可。于是李渊便以“遥尊隋室”的旗号宣布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裴寂等人尊称李渊为“大将军”。李渊在晋阳建大将军府,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军;以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军;以四子李元吉为姑臧公,统率中军。以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渊亲率三万将士南下,命李元吉留守晋阳。李世民、李建成、裴寂等人则随李渊南下。

    行至贾胡堡时,代王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在霍邑屯兵,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率兵数万人在河东屯兵阻击李渊。时值七月,秋雨连绵,路途泥泞,队伍停滞不前。眼看粮草就要消耗殆尽,军需补给供应不上。外界还传言突厥要与刘武周联合趁虚进攻晋阳。军帐中李渊眉头紧皱,两眼直盯着地形图。众人愁眉不展,表情凝重。

    这时裴寂打破了沉默的气氛,对李渊说:“大将军,现在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我等也不知道外界传言之真假。不如现在大军先撤回晋阳,据守太原。等以后再寻时机南下。”

    “现在南下已无胜算。也只有先回晋阳了。”李渊说道。

    李世民一听李渊有撤兵的打算,急忙说道“父亲,肯定还会有办法的。只要妥善排兵布阵,我们三万大军肯定能战胜宋老生。”

    “是啊,父亲。不能撤,撤回去以后就很被动。”一旁的李建成对李渊说道。

    “可现在连日大雨。别说行军不便了。就是粮草都无法供给。撤回去我们还能保存实力。”李渊说道。

    “父亲请三思,不战而撤,兵家大忌。”李建成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父亲,大哥说得对。我们穷尽全部力量起兵,就像一支离弦的箭,是无法回去的。现在王威高君雅被父亲处死了,皇上说不定已经知道了。就算皇上不知道,那么李靖呢?李靖若真跑到皇帝面前告密,朝廷肯定会派更多的兵马来围攻,到时候我们将会是四面楚歌。”李世民说道。

    “二位公子说的有理。只是突厥虎视眈眈,刘文静尚未归来。家眷都在晋阳。四公子留守晋阳兵力有限。若突厥来犯,四公子是无法招架的。到时晋阳落入突厥之手,我们就没有栖身之地了。”裴寂说道。

    众人一时之间陷入了沉思,都不知如何是好。李世民说的对,离弦之箭是无法回头的,肯定谁也不愿意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但裴寂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大本营不能丢。李渊再三思索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说道:“世民、建成,容为父好好想想。你们也再想想。今日先议至此。”

    李渊左思右想,始终拿不定主意。当时天气阴沉,雨越下越大,等了两日仍然没有刘文静的消息,书信也不见一封。粮草无法从后方运来。李渊决定先撤回晋阳,日后再找时机南下。遂命人做撤军的准备。李建成李世民仍然不主张撤兵,竭尽全力劝说李渊,众人相持不下,一时之间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