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抹去的岁月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自食其力

    周末,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一起看电影,文生也在其中,虽然他试图拒绝,但还是没能耗过朋友的“软泡硬磨”,最终还是如约赶到影院,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东关电影院的大门口已站满了三五成群的观众,从大到小,年龄参差不齐,相比之下,学生居多,电影对于文生而言,不算稀奇,在乡下,偶尔也会看电影,票价虽然只有一毛,但对于他这种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要想成功的实现无票观看,进入的最佳方式便是翻墙而过,遇到太高的墙,他们也会选择爬树上去,顺墙而过。总之,在那个没钱的年龄,只要是周边生产队放电影,无论是《马兰花》、《少林寺》、《咱们的牛百岁》等等,几乎一场也没落下。遇到难以进入的场地,一般也会提前混入场内,待到夜幕降临,再分头进场。不像县城,不仅票价高的离奇,就连管理也很“森严”,除了检票口,唯一能够进出的厕所门,也只有等电影开演后才开放,要想逃票进来,简直是“异想天开”。面对这个场景,文生的大脑仍旧停留在乡下那个时代,即便是一分不花,每次也总能坐在前排,即便是没有凳子,也会从墙上扒几块砖替代,好不自在。突然间,闫玉一个箭步,冲到文生眼前,打断了他的回忆,闫玉手里拿着一串票大叫着,“文生,你先进场,我再等等其他的同学,就这张16排2号,最中间的那个位置”,说完便从人群中挤了出去。文生第一次进影院,拿着票,顺着人群,很自觉地排在检票口,检票员接过文生递过来的票,熟练的撕掉小角,然后用手指了指大厅的另一个门,“看清楚,从左边的双号大门进去”,哦,文生回应着,抬头寻找着,对,竟然进场还有单双号,掀开双号门的棉门帘,文生被眼前的场景给惊到,一排排靠椅从高自低,排列有序,大厅的灯更是错落有致,着实耀眼,好不壮观。提前进入大厅的观众大部分已对号入座,整个大厅一片嘈杂,有的说、有的笑、有的大喊大叫不停的向同伴招手示意,吵闹声欢笑声混在一起,乱成一团。文生拿着票东瞅瞅西望望,甚至不知道怎么“对号入座”,站在走廊,瞬时有些尴尬,直到一个佩戴红袖章、手拿手电筒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接过他手中的票,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坐椅的后背,才大声告诉他,“从这排向前数12排,到最中间的位置坐下,靠背后面有号呢”,文生这才恍然醒悟,按照“红袖章”的指引,文生很快找到了对应的位置。刚落座,还没等他环顾四周,闫玉、杨晓波等好几个同学便依次跟了进来,今天是闫玉请客,除了电影票之外,他的手里抱着几大袋瓜子,从左自右,依次分配着,那场由BJ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神密的大佛》便成了文生进城后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时止今日,仍记忆犹新。当电影开演时,全场顿时静了下来,荧幕比乡下的大的多的多,音响效果那叫一个震撼,相较生产队的露天电影,确实是“鸟枪换炮”。三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对于文生而言,算是一笔“大钱”,但相较其影视效果和这种上档次的环境,可谓是“物有所值”。

    嗑着瓜子,看着惊心动魄的电影,那叫一个惬意,比起满身是土,翻墙爬树,这不仅算是进步,应该算是一种跨越,一种“升华”。快乐总是短暂的,扣人心弦的剧情,让人“置身其中”,没有细细品味,甚至连那袋瓜子还没嗑完,演员表便依次滚动,观众席已经有人站起,顺着过道开始退场,走廊里顷刻间挤满了各个过道汇集的观众,文生仍旧坐在原地,仔细观察着影院的一切,顺着荧幕投过的光束,文生看到后背的高墙上有八个洞口,这应该就是八台放影机的机位,舞台的正上方挂满了两排大小各异的射灯,两侧分别竖着对应的音箱,这些种种,让文生耳目一新。直到大部分观众散去,文生才依依不舍的退场,大门口的平台上,同学们相互道别后,便各自回家。文生和闫玉同路,边走边聊,至于闫玉说了些啥,文生没有听得进去,他边走边想,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为什么……哈哈,他猛然眼前一亮,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那晚,他独自盘算了很久……。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文生便背着书包独自走进影院,正好周一场次少,他通过工作人员的引荐,很快找到影院的负责人,并“一五一十”地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首先,他选择在周末观众最少的场次包场,由他负责代销电影票。其次,建议学生包场按票房的半价执行。最后,影院必须按代销量支付他相应的佣金。影院的负责任人听后“将信将疑”,沉思半天,最终还是被文生的真诚所打动,双方都本着试试看的态度,初步达成口头协议。

    周六的中午,利用午休,文生如约从东关电影院拿到周末下午三点十分的全场影票,一共960张,电影院负责人帮忙出了海报,下午放学后,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文生代销的电影票售罄,可能是因为半票的原因,好多同学也给家长买了票,这完全出乎影院负责人和文生的意料,周末那天,文生第一次在影院二楼的演播室看了首场免费的电影,并获得了14.4元的销售提成,这应该算是他“出道”以来的“第一桶金”。

    接下来,文生用同样的方法,扩大合作范围,先后从虹光电影院、东方红电影院、影剧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这个行业小有名气。一但这个小城有新片上影,无论哪家影院,他总是第一个获取信息,并能毫无争议的拿到包场权,代销提成的比例也随着文生的销量“水涨船高”,这众多的包场电影中,对文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那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电影,一经上影,随即便引来轰动,别说半价,就连售票窗口也是“一票难求”,即便如此,文生还是拿到了三个影院的包场权,几乎是场场爆满。正是因为他的执着,还有细心,深受几家影院的“抬爱”,即便是没有包场,如果文生想看电影,无论场次,他都可以随便出入影院,二楼的演播室便成了他观影的最佳“看台”,就连检票员和放影员也对他关爱有佳。在他的影响下,几个住校的农村同学便成了他的追随着,为了帮助和他一样的“贫困生”,使他们也能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负担,文生发展了一个小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除了利用课余时间售票之外,他们也追随文生分享到了属于他们各自的“劳动果实”,凭着提成获得的收入,文生渐渐实现了“财富自由”,在没有家人的支助下,慢慢的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衣服,无论是夹克,还是“巴拿马”裤子、白高跟,凡是那个年代流行的东西,他从不含糊,也是从那个时间开始,文生开始在班里“请客”,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回馈”那些曾为他“慷慨解囊”的同学,并逐渐学会了自食其力。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或许因为包场电影的频次过于频繁,学校开始重视,并展开治理,一时间,包场电影的代售业务开始受限,一度在校门口公开的售票点也转为“地下”,就连电影海报也拒绝在校园张贴,代销业务急剧下降,虽然在初期也能代售一部分,但大部分的“客源”开始流失,代销率低至以往的30%,别说代销提成,就连最基本的播放成本和影片的成本也很难维持,慢慢的,随着代销业务的下滑,学校的打压,老师的谈话,文生开始思考,并逐步退出“影视圈”,生活一度回到从前。

    在经历了这场“大起大落”之后,文生开始反思,虽然虚荣心在短时得到了满足,也因此获得了外界及同学的认可,但作为学生期的主业,文生的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低谷,除了劳动委员这个光荣称号,其他的表现,所有老师不敢认同,甚至开始放弃,原本“品学兼优”的他,感到莫名的沮丧,成绩和他的业余爱好,在短期内严重受挫,父母的加压,班主任的“冷嘲热讽”,一时间,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操场上,在大礼堂地下的防空洞里,文生一个人点燃一堆油毡,透过火光,看着印到窑洞的背影,文生毫无目地的用树枝拨弄着火堆,他决定努力的改变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的尊严,文生准备一搏,即便是“焦头烂额”,至少他努力过。但最令他揪心的,莫过于上课睡觉的毛病,只要是上课,一落座,他的眼睛就不听使唤,上次父亲虽带他又去找了那个“江湖游医”,结果已是人去楼空,即便是在,估计父亲也不会再花冤枉钱,瞌睡这个病始终困扰着文生,是上苍故意与他作对,还是身体不允许他出人头地,文生再次陷入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