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国仇家恨

    扬州犴狱里,段然站在一个遍体鳞伤的青年之前,这样的伤员,门外还有四个正在待审。他很好奇对方的身份。

    说起来也是凶险,这是段然平生第一次遭遇刺杀。回程路过扬州,本着存风问俗的念头,段然带着周辅刘全等人脱离队伍进了城,也想看看这座被夏国经营许久的荆国故地,如今是何景状,尤其是关于田土分配的情况。

    也是在这一天,段然一行在城中饭馆休憩时,却有这五人突然暴起,持刀行刺。

    周辅只是个略懂些农活的书生,段然虽在麟德院时练过武,却并无与人街头相斗的能力。好在刘全是个练家子,领着随行的两个兵丁与那贼人好一番苦战,身上受了不少伤后,这才擒获。

    段然寻思着这些年自己一直在麟德院受教育,出宫以后做了一年归州司马,其后也只是在户部苦熬,什么时候将人得罪到非要了自己的命不可呢?

    想想也只能是因为自己有个皇子亲王的身份了。

    如此看来,这几个刺客,应该便是所谓的荆国志士了。

    看着眼前的人,段然问道:“你是谁?哪里人?为什么杀我?”

    那被绑在架子上的人却不作答,于是一旁的狱吏便又是一顿毒打,其人依旧不吭一声。

    如此问了打、打了问,将近半个时辰以后,见这人身上也实在没什么好皮了,段然摆摆手叫狱吏把他叉出去,换个人继续审。

    第二个人骨头就软得多,只上了两遍刑,便哀声求饶起来。

    得知这几个人的身份后,饶是段然也心有余悸。前一个死活不冒一句话的汉子,正是那死在西陵峡口的夏恺之的儿子,叫做夏彦之。

    “你们知道我是谁?”段然问。

    “不知。”他答道。

    “你们是在扬州做什么?”这句话甫一问出,段然却明白过来,自己离队来到扬州,乃是计划外的事情,不可能有刺客能够提前埋伏,只会是一路从台城跟过来的。

    于是转而问道:“你们是从台城来的?为什么要杀我?”

    那人却支支吾吾地答道:“少将军说你、说贵人你押了几大车出城,一定是重要的东西,就、就跟上了。”

    听他如此说,段然陷入沉思:不对!大大的不对!如果是为了那些档案,便只管跟着车队就是,又为何要来杀我一个离队的人?

    更何况段然特地带了五十个军士随行护送,凭这几个人又怎能截杀?除非他们的人很多,只是分出几个来刺杀段然罢了。但这也不现实,以夏彦之的身份,他一定是贼首,如果他们真的是为了那些档案,夏彦之就不可能中途抛下车队,带人前来刺杀段然,所以这里的五个,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全部人马。

    此刻,段然陡然心惊:夏彦之一定是认识自己!

    佯装镇定,段然大声喝道:“你们在台城要做什么?那里还有没有同党!”

    问完,段然不再等他回答,猛地窜出座位,对周辅叮嘱几句之后,便冲出刑房,喊道:“备马!备马!”

    夏彦之已经是个死人了,无论如何,段然都不会留他的性命,要是台城真的有变,夏彦之死一万回都不能解段然心头之恨!

    一路疾驰,心急如焚。

    ……

    凌晨时分,段然来到台城门下,看着高耸的城墙和那崭新的“台城”刻字,冲城头上的守卫喊道:“我乃大夏七皇子、代王段然!速速开门!”

    在垂下的吊篮中放上自己的一切印信,不久后,厚重的城门吱呀呀地打开。段然不管其他,直往台城衙门驰去。

    当台城县令卢阳、润州刺史王举道急匆匆跑进公堂时,段然已在堂上的案前,细细地看台城地图了。

    由于对军事知识的匮乏,段然无法看出太多端倪,只好在一处又一处位置,画上醒目的红圈。

    见王举道走近,段然开口问道:“王大人的事情办妥了吗?”

    “托王爷的福,一切顺利。”王举道拱着手说。

    “将士们都归营了吗?”

    “已回营中休憩。”

    段然将毛笔掷在案上,将地图卷起来,说道:“那好,王大人、卢县令,随本王去办件事。”

    不管二人如何表现,段然一马当先,走出公堂,待王举道反应过来,便支使其在前带路。

    台城军营一共只有八千兵马,段然调用了两千人助阵。

    由于不确定贼人数量几何,隐匿在哪儿,将地图交给营中校尉之后,段然叫他一处处排查过去。大队人马明火执仗,从城中的一座座寺庙道观,到城外的一家家大户庄园,一有发现,便是毁家灭户。

    台城全面戒严,满城风雨萧瑟。

    除了明显的贼人以外,段然的方针是,无论是僧是道,不管是民是官,只要有人员聚集的可疑之处,一律先抓再审。

    第二天,驿使快马加鞭去往周边几县,回来时便带上一批公职人员,以补充台城人手之不足。每每审出情况,段然便记录在册,这件事情,必须要上报。

    对台城如此进行管制,也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

    将近五日以后,事情已经很明朗了,贼首是前荆国建康守将元回副将,唤作康城,此前正潜伏在城西大户孙家,夏彦之也是贼人的核心。不过如今康城已经亡匿,任是段然搜捕全城,也不得一丝踪迹。想来很有可能在王举道动手的那一夜,康城就已设法潜逃了。

    在王举道设局镇压一众大户前,康城也在积极策反这些人。看到这些大户的资料,段然心绪也不免震荡,他们私自聚集起来的人手竟达三千之多,这些人一旦发作,即使没有足够的装备,也能搅得台城不得安宁了。

    而今虽抓了一大批人,但依旧有相当多潜在的叛贼在外,这就要交给王举道、卢阳去处理了。

    段然休息半日以后,便要回到扬州,并尽快追上车队。段然对夏彦之那边的判断出了差错。

    至于夏彦之是如何认识段然的,那得牵扯到五皇子段哲的头上。由于段哲府上关押了颇多元家门人,因此这些日子以来,段哲始终生活在夏彦之等人的监视之下,段然也正是那时候被盯上的。

    在段然出城之时,夏彦之主动请缨追杀段然。

    所谓的差错是,段然高估了夏彦之的冷静程度。他原以为,夏彦之一行应该只有五个人,否则不至于鲁莽到抛弃车队而谋刺段然,却不料他真的分批叫了二百人出城。

    也就是说,押送档案的车队依旧处于危险之中。段然现在只期望周辅已经从扬州借到人手,跟上了车队。

    回到扬州,段然再次提审了夏彦之。

    对这个人,段然已经不想再了解什么了,但还是冷冷地说道:“我叫段然、字耀之,是如今大夏国的七皇子、代王。记住了!你和你爹、还有台城的那些人,都因我而死。”

    看着他,段然最后问:“你有什么遗言吗?”

    “忠臣孝子,死则死尔!国仇家恨,来世再报!”夏彦之恨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