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忠臣孝子

    好消息是,周辅以段然的名义从扬州借到了一百人,用以护送他们追上车队,跟踪车队的那些人可能因此而投鼠忌器,不敢作乱,车队已经安全了。

    坏消息是,段然散出人手,却只发现了他们跟踪过的痕迹,却并未找到他们,这近二百人,就此亡命山林。

    段然在马车中校正自己的报告,也在反思这一系列的过失。

    他还不够冷静,也不够谨慎。

    如此多的贼寇跟上了自己的车队,段然竟然一无所知,也从未派人警戒。之后擅自离队,横遭刺杀。虽抓获了夏彦之,却又错估了其带出的人数,只留周辅刘全等人从扬州出发追赶车队,然后孤身一人回返台城。

    若不是贼人群龙无首、若不是周辅及时借调扬州兵马,否则车队、周辅、甚至是自己的安危,都不堪设想。

    同样,在台城,段然的处置也过于激烈了。期间,王举道、卢阳都曾表达过担忧,但被惊怒之下的段然否决。现在想来,他如此大规模的搜检,如此多人被审讯关押,这对台城的稳定非常不利。

    其实台城内部的情况,卢王二人很有可能是知道的,只是一直在使用缓兵之计。王举道在对那些大户设局时,虽说了要下重手,但实际也只是诛杀了部分过于顽固的豪门家主,起到震慑作用即可,其效果是迫使康城潜逃。

    相比于他们,段然的为政手段还是过于单纯,台城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兴山县能比的。若是当时便是由段然操作,很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直接逼反了那些人。

    想起此事,段然不免后怕,看向周辅,他说道:“若弼,咱们前阵子过于顺利了。”

    狭小的车厢内,周辅俯身叩拜,段然连忙去扶他,周辅却并不借力起身。

    “未能警觉,这是周辅的过失!”

    段然叹了口气:“若弼,你我之间怎能如此呢?”

    周辅抬起头,神色严肃,说道:“此番耀之你行事虽有些差错,却叫周辅见到了一个急天下之所急的王爷,但有此心,也足以称为英主了。谋划筹算、匡正得失,是周辅的责任,台城扬州,是给周辅的警钟!”

    段然心里五味杂陈,却也只好说道:“警钟长鸣,你我共勉。”

    待周辅回身坐下后,段然揭开帘幕,看着外面。自段然离队以后,车队便只缓速行进,至今只到了兖州。此去邺城,路还很长。

    倏忽间,段然又想起身后的台城,心中开始计较。所谓国仇家恨、忠臣孝子,不会只在一处啊。

    ……

    回到邺城后,段然让庄选等人先行到户部复命,自己则亲自前往门下省递交了关于清剿台城乱贼一事的汇报文书。

    重新走在承天大街上,身边却没有了那个恭敬相侯的户部左侍郎袁和,而今户部的天,也换成了那个名为乔焕之的大学士。

    乔焕之面皮白净,颌下留着短髯,坐在公廨中批阅文书,见段然走进门,淡淡地说道:“耀之来了,快坐。”

    “台城府库已经查封,相关文档也运了回来,还请乔大人验收。”坐下后,段然说。

    乔焕之也没放下笔,只说道:“已经安排人去整理了,这次的差事,你办得不错。”

    抬头看一眼段然,他继续说道:“你劳碌了许久,一路上也是舟车劳顿,许你三日假吧,回去好好休息。”

    段然也不拒绝,答道:“承蒙大人关爱。”说完便起身离去,准备打道回府了。

    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召集起代王府一应属官,照例交流了半日,用过饭后,段然便在书房中看了一下午书。

    邺城原也有忠臣孝子。

    一是礼部尚书孙非心系国事,上疏提议可开科举,将南国各州府也纳入进来,做一次全国性的选材,收拢南方士人之心。

    二是二皇子常山王段基,与伴读学士交谈时,遥想南方百姓、西北战事,感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得时人赞扬。

    段然是毫不在意的。休假结束后,他照常去户部当差,尚书房的太监再度传唤了他。

    段言看着手上段然递交的汇报,说:“台城已归附大夏,安抚也好,镇压也罢,都是我大夏朝廷和当地官员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已经灭掉的荆国不相干。既然要做反贼,那就要做好掉脑袋的准备,你做的没错。”

    段然拱手致谢。

    “敢刺杀朕的儿子,真是胆大包天!”段言转而看向段然,问道:“你没受伤吧。”

    “儿臣一切安好。”段然说。

    “朕已经下令押解一干人犯回京,届时还要再审,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办自己的差。”

    虽然在汇报上已有明言,段然还是将心中的疑虑问了出来:“儿臣还是担心台城的安稳,之前在那里,确实办得有些过激了。”

    段言放下笔,劝慰道:“安抚地方,是王举道这些亲民官该做的。朕看过王举道的吏部档案,算是一个经验老辣的能吏,若他最后办不好,只能说明他眼下还不适合做那润州刺史——这也是吏部差事,与你不相干。”

    “看你的汇报,当时确实是情况紧急,你做得操切些,也是情理之中,不必在意。户部的差事可办妥了?”段言问。

    段然想了一会儿,答道:“都妥当了。旧荆国户部的档房保护得很好,整理起来不难。”

    “你啊你!”段言指着段然,笑道:“不过这是裴相给你下的任务,朕也不好说什么。好了,你去吧。”

    段然于是躬身下拜,正准备退出尚书房时,想起一件事来,便说:“儿臣想从父皇这求个恩典。”

    “说来听听。”

    “儿臣有一好友,唤作周辅,在归州就曾帮我做过不少事,而今还是白身。儿臣恳请父皇给他个官职,来做我王府中的属吏。”

    “哈哈哈!”闻言,段言大笑,看着段然低下的头,说道:“你哥刚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你又来为自己的门客求官身,都长大了,你的夹袋了也开始有人才了。好吧,朕给你这个恩典,就让那周辅,做你这个代王的长史,这可是从四品上的大官。”

    段然赶忙叩谢:“儿臣谢父皇恩典。”

    “好了,晚上与那周辅喝一杯,回到户部后好好办差,争取早日在官阶上超过你的周长史。”段言打趣道:“老实听乔焕之的话,他也是你父皇夹袋里的人。”

    “儿臣告退。”段然恭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