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园旧事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过年

    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早上,娟子和弟弟一醒来就激动地迅速穿起来。妈妈已经用面汤熬好了浆糊,吃过饭娟子就和爸爸一起贴春联。不过,爸爸似乎还在打扫门楣上面的灰,揭去旧春联,用湿抹布擦一擦,有那么多门窗要贴。娟子就和弟弟去爷爷们家玩儿了。

    三爷爷一个人在忙碌着,他的儿子没有回来过年。大爷爷的木门旧春联已经揭去,一扇木色的门洗刷得干干净净,正如他门前一尘不染的砖头地——一米宽的路,中间鼓两边低,从来不会积水。邻居大爷爷的小院子干干净净,从东边的正门进来,穿过院子里的两棵梨树,到西边的后门出来,就到了娟子家。大爷爷正在贴春联,他们的对联也很好——上联:松鹤延年福寿长;下联:梅开五福喜临门;横批:福寿双全。只不过,娟子瞥见了大爷爷的右手手指呈手枪的形状,她没有多问,就离开了。

    东院三爷爷家贴着“民富国强日月新”的对联的老厨房已经翻新,那旧房如此的不堪,在娟子的印象中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得一拼,连南边的墙都能站在路上从外面看到里面。他的新厨房盖在东侧门朝西,单扇门,上面贴着:厨房调美味,屯内有余粮。再看他的堂屋,娟子印象中那些黄色、绿色、紫色的奇怪对联也早已揭去,取而代之的是红色的对联,行楷大字——上联:年年顺景财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春回大地。

    最搞笑的要数阿林哥哥家,他家的两间房正门上面贴着——上联:福满人间迎富贵;下联:春回大地庆团圆;横批:六畜兴旺。

    全部参观了一遍之后,娟子首先报告了大家的春联差不多都贴好了,又问了爸爸两个问题:

    “阿爸,大爹家门上贴着的‘六畜兴旺’是什么意思?”

    爸爸愣了一下,说:“大爹家哪个门上贴的?”

    “就是堂屋门啊!”

    “《三字经》里面有六畜,你忘啦?”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没错。不过这个过联子是贴在猪圈上的……”

    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后来不知是谁告诉了他,他赶紧换掉了。

    娟子又问:“大爷的手指为什么少了一根半?”

    爸爸突然停止了手中正在刷的浆糊,说:“你们过来,我跟你们说,不要在别人面前指着别人的缺点说话,记住了吗?”“他的手指是小时候放炮炸伤的。”

    “那他一定很痛很痛吧!十指连心呐!”

    “嗯,你们以后放炮也一定要小心,要离得远远的,用燃烧的棍子点。”

    “好!”

    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已经开始放炮了,还没到十二点呐。娟子帮爸爸刷浆糊,帮爸爸把爷爷奶奶家里面的对联也都贴好了。妈妈一直在厨房里忙碌着,她烧的劈柴是攒下来的大树根,所以不需要人烧锅,不过有个人帮忙肯定快些,爸爸就去帮她了。

    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爸爸最喜欢的凉拌猪耳朵、花生米;大家都喜欢的地锅鸡、红烧鱼;娟子最喜欢的鸡蛋炒辣椒;弟弟最喜欢的凉拌番茄黄瓜,还烧了一个甜汤和一个小酥肉汤。这八个菜,四个人肯定吃不完,就把爷爷奶奶和叔叔都叫来了。叔叔带来了一瓶甜甜的红酒。

    爸爸放过一串稍长的鞭炮后,终于开饭了。大家坐在家里的八仙桌上,爷爷奶奶坐在上席,大人坐两旁,孩子们坐妈妈两边。一顿年夜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大人们还在聊天。娟子和弟弟就跑出去玩了。

    去大爷爷家,他们家有“张冠西”咸瓜子吃,但是不让装兜里,娟子和弟弟只能吃一点就跑了。去大爹家找阿林哥哥玩,他要带我们去捡炮筒。那时候的炮,有盒装的,大概五串一盒,巴掌大小的一串,放炮有时候会掉,娟子就和弟弟一起去各家捡炮筒,掰开以后点呲花,也和刘庙村的其他孩子一起玩别的日常游戏。

    时间比玩呲花消失还要快,转眼就要吃晚饭了。晚饭是饺子,中午吃得太饱,娟子吃不了几个,就吃不下了。等大人们吃完饭一起放炮、放烟花,等到八点就开始看电视了。

    看电视是娟子最喜欢的,但只有三爷爷家有彩色电视,娟子家的电视是二手的、黑白的,只有两三个地方台,看中央电视台还要去别人家,看一会儿就得回来了。其实看春晚并不是最主要的,春晚会重播,过一两天再看丝毫不影响大家看赵本山小品的热情。

    当晚吃过饺子,在麦穴子里面挖出三碗小麦,点上香烛,烧过火纸,挨个磕头拜过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终于等到了最期待的放烟花。只不过买不起太贵的烟花。除了鞭炮之外,就放“麦穗”、“奇鸹(点燃后像火箭一样冲上天,发出“啾——Pia”的声音)”,还有用手举着几秒飞出一个炸开的长炮筒,每当放完这炮筒,纸质的杆子热乎乎的,举着的人胳膊都酸了。因为担心质量问题,放之前还要看看它是多少响的,一边放一边数着,放完了才肯放手。大家就在这短暂的快乐中意犹未尽。

    这时候,妈妈用小米酿的黄酒已经熬好放上了胡椒,给大家驱寒。有时候天冷,妈妈在屋里生火烧柴,大家就在熏得睁不开眼睛的屋子里喝黄酒、聊天。妈妈会给娟子和弟弟一些崭新的钱,装在裤兜里,名曰:“压腰钱”,意味着今后一直有钱。

    大人有时候会守岁,有时候过了凌晨就把蜡烛点灭(以防蜡烛烧尽起火)、点灯亮着,困了就去睡了。

    第二天,七点左右就要起床。爸爸打开门放一个巨响的“开门炮”,大家就都醒了。洗漱、拜神、喝红枣糖水,喝了这碗糖水,一年日子甜甜蜜蜜。紧接着就吃杂烩了,以粉丝为主的乱炖,有时候里面会有小酥肉,娟子和弟弟都挺喜欢吃。事实上,吃杂烩一方面也是因为不能动刀,直到过了“破五”才可以。年内动刀剪,怕有血光之灾。所以过年之前就要炸麻馓子、炸丸子、蒸好多馒头、洗好多蔬菜,为年后待客做准备。

    娟子和弟弟去叔叔那里,拜年磕头,爷爷奶奶刚刚起床。娟子就拿出蒲草垫等着,可弟弟一进堂屋,弟弟就被一根棍子绊倒了,他气得把棍子拿走了,又转回头把棍子竖着放在门后的农具旁边。

    结果又被爷爷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