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29章 老朱回京

    朝堂气氛波云诡谲,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中书省为首的各部官衙表面上是仍在平稳运行,但里面的不少淮西党人都憋着一口气,只等朱元璋回京以后发泄了。

    七月,朱元璋銮驾回京。

    左相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常茂等人也停课半天随同前往。

    大概快中午的时候,才终于见到了圣驾仪仗。

    “恭迎陛下归京。”

    山呼海啸般的呼声响彻云霄,常茂夹在人群当中偷偷观察着前方的大佬们。

    只见,朱元璋銮驾刚一停,李善长便率先迎了上去。

    在朱标的陪同下,朱元璋跳下马车拉起李善长,笑着道:“百室,辛苦了。”

    李善长字百室。

    朱元璋的礼遇厚待给足了李善长面子,君臣和谐相倚的画面跃然于文武大臣面前。

    在朱元璋强烈相邀之下,李善长推辞了一番之后,也跟着一起坐上了銮驾。

    至于剩下众人,只能步行回去了。

    被挤下銮驾的朱标,找到了常茂等人。

    朱橚悄悄挪到朱标身边,问道:“大哥,父皇知道我们偷偷溜出宫肯定生气了吧?”

    相对于李彬的重大贪污,他们那不过都是小事。

    不过,他们那错毕竟也是真实存在的,朱标又哪会给他们好脸色。

    “你们平日在宫里那是天潢贵胄,内伺侍卫宫娥的都得敬着你们。”

    “出了宫谁会知道你们是谁,这次也就是没出事,要是出个什么事,你们自己犯的错自己认去,有多少人因为你们掉脑袋你们想过吗?”

    被朱标教训了一顿,朱榑朱桢也不敢说话了。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都在担惊受怕。

    “别再有下次了!”

    众兄弟还能怎样,只能唯唯诺诺应了。

    说着,朱标便把常茂拉到一旁,问道:“当前可偏离轨迹了?”

    当下的这种氛围可有些诡异,历史轨迹不是不能偏,但也得看往好还是往坏。

    “目前还没有。”

    小的方向或许是有些变化,但大方向上肯定没变。

    听了这,朱标也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

    “父皇因老五他们偷溜出宫你没及时禀报有些不高兴,你趁早有个心理准备吧。”

    当初说好有了意料之外的事他会立即告知,朱橚他们的事就属意料之外。

    常茂没有禀明,确也是他的错。

    “谢殿下,臣明白。”

    朱标能与他通风报信,也算与他莫大的交情了。

    回了宫,常茂他们去了大本堂。

    大部分朝臣回了各自值房办公,剩下一些人则跟在朱元璋屁股后面去了乾清宫。

    这些人才见朱元璋,便开始了对刘基的攻击。

    这些人大多都是以文书等身份投奔朱元璋的,也都算是熟读经史之人了,哪怕是弹劾也都能引经据典说出一堆道理来。

    “上位,应天久旱无雨已经影响到田里的庄稼了,大明初立就出这种情况,这会使民心大受折损啊。”

    “是啊,上位。”

    “还有绝大部分土地未曾归属大明,若因此事失了民心,也会致使将来的用兵更加艰难。”

    “上位,刘基自诩知晓天文地理,说杀了李彬就会下雨的,可现在李彬是杀了雨又在哪里。”

    “对,刘基这就是为了以李彬扬名而置大明大局于不顾啊。”

    “这个事情之后,人都知刘基他肃贪之举,谁又知那些因此事所影响而受苦的百姓。”

    大概数十个人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凭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之舌都快把刘基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了。

    “都说完了?”

    朱元璋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直到这些人都没声了,这才手撑着桌子有了动作。

    “请上位严惩刘基,以肃纲纪。”

    众人拜倒在地,做了最后的总结。

    “咱会考虑的,你们都回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遣散了众人。

    直到这些人都走了,才终破口大骂道:“他娘的,吃着咱的饭,替别人跑腿的时候倒挺积极的。”

    他能有今天的这一切,至少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这些人当中有多少真心为社稷所虑,又有多少是为了自己一己私利所虑,他又怎能看不出来。

    李善长和刘基的明争暗斗这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今日这一朝的出现一点儿都不稀奇。

    “去把刘基找来。”

    朱元璋起身在屋里走了几圈,这才终于有了下一步指示。

    自朱元璋回京起,刘基就在等着了。

    没用多久,便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

    在一番行礼过后,朱元璋这才幽幽问道:“咱听说你曾扬言说杀了李彬天必下雨,现在李彬已经伏诛雨又在哪里?”

    刘基跪在地上,没有半分失态。

    “这是臣预判失误,臣有罪!”

    “阵亡将士今日还集中在营房,那里泥泞潮湿四处漏风,被官府征召的工匠在死后没有人收尸曝尸荒野。”

    “这些都会致使阴气郁结,导致上干和气久而无雨的。”

    “请上位能及早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收拢民心的一个重要举措。”

    刘基通晓阴阳却从不会以此自居,在李彬一案上刘基两次牵扯阴阳学说,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怀疑他的用心何在。

    之前,李善长就曾有意无意打压刘基,而刘基至始至终都在躲着李善长的锋芒。

    在淮西党人日渐强势的情况下,朱元璋心中也有让刘基取代李善长,起到制衡淮西党人的作用。

    刘基这样三番五次牵扯天文阴阳,难不成是为了通过此事急流勇退?

    只是,刘基所提确实是大明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外面还有数十万征战的将士,不能妥善安置阵亡将士妻儿,这于那数十万将士的士气也不利。

    此外,大明刚刚建立正式完善基础设施的时候,那些死亡工匠的身后事也确实有必要解决。

    即便刘基真有这份心思,为了大局考虑,他也不能不应。

    朱元璋盯着刘基妄图从他的脸上看穿他的内心,可他略显黝黑的脸上波澜不惊,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

    “伯温啊,快起来。”

    片刻,朱元璋拉起刘基。

    “咱还得感谢你替咱扫清了害群之马呢,若不是你咱大明不知还得有多少钱得进了那群蛀虫的腰包呢。”

    “京中这么长时间不下雨了,再拖下去的话必然会流言迭起,此事上还得你多辛苦一下。”

    不管怎么说,刘基于大明来说也可谓是功勋赫赫,就是刘基真有借此致仕之心,他在面上也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现在大明刚刚建立,手握重兵的可还不少。

    对这些人,还得循序渐进。

    “应该的。”

    朱元璋拍在刘基肩膀上,道:“伯温,你先回去。”

    “咱下旨中书省让他们尽快拿出个章程来,到时候你也来参详一下。”

    在此事上,李善长估计会很积极。

    一旦这些事情都做了仍没下雨,到时候刘基他还哪有脸再留下。

    在刘基走了后,朱元璋一直望着他的背影消失。

    这才转回身在御案前坐下,道:“你知道那老小子在想什么吗?”

    二虎他也就只会打打杀杀,他若能看明白这就不会只当个小小检校了。

    “卑下愚钝。”

    二虎挠着头,不好意思一笑道:“上位卑下打哪儿,卑下就只会打哪儿。”

    对二虎,朱元璋百分之百信任。

    最重要的是,二虎在想什么朱元璋一眼就能看到。

    在这样的人面前,他也才最自信最踏实。

    “你小子才是聪明人。”

    “行了,去把常茂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