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四章 曹孟德棒杀蹇图,群儒校书论儒道

    要说曹操得从其祖上说起,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萌,字元伟,是沛国谯人,是一位仁慈敦厚之人。曹萌育有四个儿子,家贫,日子过不下去,没有办法,就让小儿子曹腾进宫净身当了宦官。曹腾字季兴,为人厚道,年轻机灵,做事谨慎小心,深得邓太后喜爱,邓太后就让他侍候太子读书。曹腾把太子侍候得好好的,太子对他特别喜爱,把他当成心腹,给的赏赐也比别人多。后来太子即位,这就是汉顺帝,汉顺帝很快就把曹腾升为小黄门,后来又升为中常侍,曹腾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汉顺帝驾崩以后,曹腾因为拥立汉桓帝刘志有功,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加位特进。

    曹腾在宫里供职三十多年,从未有过失。他向朝廷推荐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张温、张奂就是他推荐的。曹腾为人胸怀宽广,益州刺史种暠曾经弹劾曹腾,可曹腾并不计较,还时称赞种暠是个能干的官吏。当时的人都赞美他。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从曹腾发达以后,他的兄弟也就跟着当官了,很快曹家就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大家族。

    曹腾入宫后与吴夫人结为“对食”夫妻,可他毕竟是宦官,不能生育,曹腾也想享受天伦之乐,于是他的兄弟就把曹嵩过继给曹腾为儿子。曹嵩字巨高,为人圆滑、处事得体,依靠曹腾的关系,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等要职。曹嵩与养父曹腾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是大贪官,爱财如命,善于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曹嵩为官多年,曹家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曹腾死后,曹嵩就袭了爵位。曹嵩娶妻丁氏,曹操就是他的长子。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曹操年轻时特别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喜欢练习武艺,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曹操也不好好地研究学业,当时的人都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曹操少年时喜欢飞鹰走狗、过着放荡无度的生活,经常在外面犯事,干一些乌七八糟缺德的事。他的叔父经常向曹嵩打小报告,曹嵩每次都狠狠地教训他。曹操很厌烦叔父,想改变现状。一日,曹操遇见叔父,一头栽倒在地,眼歪嘴斜流着口水,叔父感到奇怪,慌忙上前相问,曹操抽搐着结结巴巴说道:“我中风了。”叔父赶紧跑去告诉曹嵩,曹嵩很吃惊,命人把曹操叫来,问道:“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怎么好了?”曹操道:“我本来就没中风。叔父不喜欢我,经常对你说些无中生有的事情。”于是曹嵩起疑,此后叔父再打小报告曹嵩都不再理会,曹操因此更加肆意妄为。

    曹嵩为曹操的成长操碎了心,听到那里有好老师,就把曹操送去学习。曹操特别喜欢提问,而且是刨根问底的问,老师不是曹操的对手,没几下就被曹操问倒了,这些老师都不愿意教他。

    后来曹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司空桥玄,希望桥玄能教导曹操。桥玄与曹操交谈了片刻,发现曹操聪明绝顶,非常有想法,就对曹操道:“你以后的才能远远高于我,现在天下就要大乱了,不是命世之才是不能救的,能使天下安定之人,应该就是你啊!”曹嵩和曹操都听懵了,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曹操有这么高的评价。曹操受到桥玄如此褒奖,敬重之心油然而生,从此曹操投在桥玄门下学习,成了桥玄的学生。桥玄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人,性格刚烈,谦恭俭约、礼贤下士,品德高尚。桥玄是高官,更是大儒,著有《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称“桥君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玄提倡以法治国,唯才是举。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等到登上三公之位,却马上推荐陈球做廷尉。

    曹操自从拜桥玄为师,经常出入桥府,很快就与桥玄的幕僚混熟,经常向他们请教,就这样曹操结识了大儒蔡邕。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蔡邕对曹操非常欣赏,两人成了忘年交。曹操得到桥玄、蔡邕等人的指点,学业大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南阳何颙对曹操有一个评价:“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曹操在洛阳名气还不够大,桥玄对曹操道:“你请许劭点评一下,马上就可以出名了。”许劭,字子将,认为世道不好,不愿当官,喜欢评论人物,而且每月换一个题目,在月初时发布,时称“月旦评”,由于评论客观准确,官府有时直接采用他的评论作为人员的任免依据,时人以能够得到许劭的评论为荣,求许劭评论的人多如牛毛。曹操采办厚礼登门求许劭评论,许劭认为曹操家世出身不好,品行很差,不愿评论,遂以曹操年轻,对曹操不了解为由婉拒。

    一日,许劭乘车出行,被曹操、袁绍和一帮高官子弟截住,曹操一把将许劭拎下车,威胁道:“今天你不对我评价,你休想离开!”许劭一看架势不对,迫不得已,说道:“你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众人以为曹操一定会把许劭猛揍一顿,没想到曹操听了极为高兴,哈哈一笑走了。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曹操的朋友。

    曹嵩见曹操学有所成,就让老朋友吕伯奢推举曹操为孝廉,这样曹操有了当官的资格,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洛阳令司马防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管理洛阳北部的治安。

    洛阳北部的达官贵人多,治安很难管理。曹操一上任就制订管理规则,到处张榜公布,三令五申,接着制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下令道:“凡有犯禁者,都用这些棒打。”在曹操的铁腕管理下,辖区的治安有了明显改善,得到大家一致肯定。

    一日半夜,曹操带着手下人巡夜,一辆豪华马车缓缓而来,曹操的手下上前拦住,车上一人伸出脑袋,满嘴酒气,醉醺醺地叫道:“快让开,我是十常侍蹇硕的叔父蹇图。”曹操道:“你违禁夜行,你可知罪?”蹇图叫嚣道:“我夜行又怎的,违禁又怎的,你能把我怎么样!”曹操大喊道:“给我拿下!”手下人犹豫不前,曹操厉声喊道:“尊令者奖!违令者罚!”手下人一拥而上,把蹇图绑了起来,押至公堂。曹操对宦官及其亲属的胡作非为早就非常不满,下令道:“你违禁夜行,按律重打二十棍。”手下不由分说把蹇图按到在地,举着五色棒对着蹇图就是一顿暴打,打得蹇图皮开肉绽,连连求饶。曹操将蹇图投入大牢。不想蹇图年岁大,挨打后躺在牢里动弹不得,接着一阵呕吐,次日一早噎死了。这下子,京师的人都说曹操把蹇图打死了,于是再也没人敢犯禁了,曹操由此出名。桥玄知道曹操打死蹇图后大喜,将曹操叫到跟前道:“治乱世当用重典,以后国家就靠你了。”

    宦官因为曹腾的关系,一直都把曹操看成自己人,自从曹操打死了蹇图,也就等于与宦官划清了界线。蹇硕对曹操怀恨在心,一心想为叔父报仇,动用各种势力,试图将曹操治罪。曹嵩动用各种关系向蹇硕赔罪、赔钱,想方设法为曹操开脱。

    蹇硕碍于曹嵩的关系,加上桥玄等人为曹操撑腰,也没有发现曹操什么把柄,拿曹操没有办法,心里一肚子气没地方出,蹇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得知曹操是洛阳令司马防推荐的,司马防平日对曹操关爱有加,于是就把司马防免职了事。

    熹平四年(公元175)三月,议郎蔡邕向皇帝刘宏上奏道:“微臣在东观校书已达六年,发现儒家典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在流传中出现很多文字错误,会被俗儒牵强附会。兰台漆书”已经年久腐败,后人竟然将其偷改。皇家的藏书都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更不要说天下其它书籍了。儒家的经典出现错误,定将贻误天下学子。微臣请求皇上下诏组织儒家经典的校正,并将校正后的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之上,立于太学之外,作为天下儒家经典的标准,这样可以确保儒家经典在传承不会发生错误。皇帝刘宏道:“众爱卿有什么看法?”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站了出来,齐声奏道:“臣附议。”刘宏道:“众爱卿,请问哪些经典需要校验?”蔡邕奏道:“微臣以为当以《五经》为首。”刘宏道:“校正《五经》就由议郎蔡邕主持,杨赐、卢植、马日磾、韩说等人共同参加。”

    众人在东观翻阅典籍,夜以继日校书,《五经》第一批文字校正工作很快完成,共有八千多字,由蔡邕用红笔以隶书写在碑上,每块碑高约一丈许,宽约四尺,共四十六块碑,石碑刻好后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门前,用红布盖着。皇帝刘宏选好良辰吉日亲自揭幕,洛阳城有一千多辆车前往观看,太学附近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太学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儒生们更是备好纸笔抄录,一时传为美谈。

    三日后休沐,蔡邕、杨赐、卢植、马日磾、韩说聚于东观,设宴置酒,开怀畅饮。席毕,众人半醉半醒之间生火煮茶,茶水煮开,茶香四溢。

    卢植为众人倒满茶,望着蔡邕道:“《五经》校正初见成效,现在已成为全国儒生议论的焦点,影响之大远超我们的想像。伯喈兄,我看您对《五经》校正工作好像是另有深意啊?”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著名的经学家、将领,文武全才。

    蔡邕轻呷一口茶,答道:“是的,我想通过此项工作,唤醒皇上重视儒学理论学习,重视儒家思想,重用儒人,按照儒家理论规则治理国家,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卢植道:“校正《五经》只是弘扬儒家文化而已,要达到你的目标,恐惧很困难。”

    蔡邕道:“不瞒诸位,我认为还要续写汉史,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历史,要把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造成社会危害写清楚,这样皇上能直接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卢植道:“我认为续写汉史更重要,效果更好。”

    韩说道:“伯喈兄,我认为皇上很有可能不会像你设想的那样,他不会听从你的引导,历史悲剧很可能会反复重演,我们做臣子的尽了自己的本份就行了。”韩说,字叔儒,会稽郡山阴县人,博通五经,兼通道家,尤善图纬之学。

    蔡邕道:“何以见得?”

    韩说道:“我建议关起门来放开谈论,所谈内容一概不能对外提起。出了这个门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说着韩说起身,打发众侍从回家,将所有的门一一关上,为众人添满香茶。韩说道:“现在的皇上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

    马日磾道:“先帝刘志无子,驾崩后皇后窦妙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与其父城门校尉窦武为了确保荣华富贵可以延续,在众多有资格继承大统的皇室候选人中,推举无能、贪玩、易于掌控的刘宏当皇帝。”马日磾,字翁叔,扶风茂陵人,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子,马融的传人之一。

    韩说道:“先帝刘志也是这样上位的,这叫逆淘汰,宗室里贤能的人是不可能被推举为帝的。依目前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当今皇上很可能是昏君。”

    蔡邕道:“皇上文章写得很不错,很聪明的。”

    韩说道:“一个皇帝是不是昏君,不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而是看他干了什么事,任用什么人。当今皇上刚一继位,听信宦官之言,把窦武和德高望重的太尉陈藩杀了。把朝廷大事交给宦官处理,终日与宦官玩乐。请问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如果不是宦官为非作歹,怎么会出现句章之乱?”

    杨赐放下茶碗,道:“诸位兄台,皇上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你们打住话题,不要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至少皇上还是我的学生,我希望皇上能向好的方向转变。”杨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少年时就研习儒学,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杨赐也担任过三公之职,帝师。

    韩说道:“你是帝师,我也希望皇上能听从你的教导,可我感觉皇上虽然也学儒学,但是学而不用,根本就不按儒家理论治理国家。对了,伯喈兄,曹操是你的学生,听说他也像皇上一样,学得是儒家经典,行为却与儒家的要求格格不入。”

    蔡邕道:“你说得不完全对,曹孟德是桥公桥玄的关门弟子,桥公对他比对家人还好,我怎么能与桥公争学生呢?所以我和孟德虽有师徒之实,但无师徒之名,可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杨赐道:“我对桥公佩服之至,可我不明白桥公的人品如此高洁,怎么会收曹操这样不修品行之人为徒,收徒应当是以德为先。”

    蔡邕道:“曹操聪明机敏,有奇节,桥公认定他是稀世大才,欲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桥公说了,当今社会不缺德行好的人,缺的是能够扭转乾坤的人。”

    杨赐道:“品行不行,能力越大,破坏力也越大。不知究竟是扭转乾坤,还是断送乾坤!不知你对曹操怎么看?”

    蔡邕道:“曹操主要向我学习儒家经典、书法、写作、我只教了他一点点,没有想到他能举一反三,他的聪明实乃世所罕见,只要他继续努力,用不了多长时间,他肯定会超过我。只可惜他对学习并不专注,喜欢声色犬马。依我看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杨赐道:“伯喈兄,你认为曹操达到什么程度?”

    蔡邕道:“就其能力而言,达到位极人臣的地步应该不在话下。但是其品行顽劣,最好能有德高望重的人镇住他,这样方能两全其美。”

    韩说问卢植道:“听说你也收了一个弟子,好像叫公孙瓒什么的?”

    卢植答道:“我的确收徒了,公孙瓒也的确在我门下学习,但他在刘文饶(刘宽)门下学了很久,是文饶的弟子,文饶和杨赐兄一样,可是帝师,我总不好意思与他争学生吧!我最近收了一个学生叫刘备,另一个叫刘德然,他们俩是我的老乡。”

    蔡邕问道:“你的徒弟怎么样?”

    卢植叹气道:“我很喜欢刘备这个小老乡,可这家伙让我伤透了脑筋。”

    杨赐笑道:“子干兄,怎么也会有人让你伤透脑筋?”

    卢植道:“刘备很聪明,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功夫,不但教给他儒家的学问,还授以兵法、行军布阵之要,希望他文武全才,成为我的衣钵传人。可他不好好学习,只学个大意,却喜欢声色犬马和漂亮衣服。”

    蔡邕道:“这一点与曹操很像。”

    卢植道:“他现在才十五岁,就混迹于社会,小小年纪喜欢赌博,输钱的时候有人抢着帮他付钱。还与社会上各种层次的人交朋友,黑白两道的人都卖他的帐。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对他严厉训斥,他收敛几天后依然如故。”

    杨赐奇道:“你可谓桃李满天下,门下名士众多,不乏出类拨萃之人。这种弟子我看不要也罢,何必浪费精力。”

    卢植道:“我认为刘备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意志顽强,志向远大,特别能团结人,已经有一大批人围在他身边了。我感觉他天生就是一个领袖,身上有一股魔力,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认为他很好,都愿意为他付出。如果能够认真学习,前途不可限量。”

    蔡邕道:“子干兄,放宽心。年轻人学习不努力也很正常,长大了就懂事了,以后定会认真学习的。”

    卢植道:“他现在不认真学,我看以后就没机会了。”

    马日磾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卢植叹道:“他父亲早逝、家贫、交不起学费,是由同宗刘德然之父资助的。”

    杨赐嗔道:“他这样子也太不应该了,爱学就学,不学拉倒,我劝你也别操这份心了,好学生多的是。”

    韩说道:“如果是这样,我看不学也罢,即使他学有所成,也很难有出头之日。现在推举孝廉,提拔官员,有着巨大的利益输送,要向推荐人送礼送钱,而且逢年过节都要送,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更要命的是,很多官员都推举提拔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官员之间彼此推举提拔子弟,社会已经基本上形成很多官僚集团,官僚世家。只要是官僚世家内部的人,没有本事也可以当官。桓帝时就有一个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底层的人,即使非常优秀,也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上升到高层。”

    马日磾道:“我看袁氏一族就是这样的世家大族,他们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天下,还与宦官勾结,他家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当官。”

    卢植叹气道:“这样看来刘备这样的人仕途必定艰难,是我们的体制出现大问题,是朝廷不按儒家设计的这套机制运作,将好的机制丢弃了。”

    蔡邕道:“是的,现在学习儒家经典的人很难有出头之日,前几年有一千多名太学生被捕,像马融、郑玄这样的大儒都遭禁锢,子干兄就不要强求了。”

    马日磾道:“正因为儒人得不到重用,现在儒家理论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转而研究谶纬,以此来预测吉凶,预测社会的发展,这与儒家的学说初衷背道而驰,却与道家研究不谋而合,美其名曰“儒道合一”。现在很多儒人都改学道家思想了。”

    韩说道:“这几十年来与儒家理论停滞不前相比,道家和道教发展却发展迅速,他们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我认为取道之长补儒之短很有必要。治理国家应该不能独尊儒术,我认为也应该吸纳其它理论。”

    蔡邕道:“韩兄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前汉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后奉行的是黄老学说,也正是道家的黄老学说与民休养生息造就了文景之治,使社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治理国家唯一的理论,但是武帝其实是外儒内法,表面采用的是儒家思想,其统治的内核是法家思想。我想这是为了调动全国的力量打击匈奴。前汉末期,社会矛盾尖锐,众儒生认为王莽高望重,竟然提出汉家江山应该禅让给王莽,为王莽篡汉推波助澜,干了一件让后人所不齿的事情,所以儒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好的。现在社会的状况在某些方面与前汉末年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贫富过于悬殊,底层人民的负担过重。只有轻徭薄赋,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韩说道:“轻徭薄赋那可是道家的观念,不过我认为现在社会矛盾重重,积重难返,光这样还不够,还要抑制豪强。”

    卢植道:“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每个人都一样,富了还想更富,当官的想官越当越大,豪强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官宦世家谁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儒家的严以律已,温检恭良让,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啊。”

    韩说道:“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也得靠道家的理论,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不争、守拙、返朴归真、减少欲望更易于被人接受。”

    卢植道:“韩兄说的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采纳一些道家的理念治理国家,会对社会有好处。但是社会到了这一地步,贫富如此悬殊,流民多如蚂蚁,我认为这一切不是儒和道能解决的。”

    马日磾道:“对,道可以作为儒的补充。但是皇上终日与宦官为伍,只知玩乐,用宦官管理国家,现在连儒都抛弃不用了,更何况道呢。伯献兄,皇上是你的学生,你讲话比较有份量,这个问题还得依靠你来教导他,让他远离宦官,重整朝纲。”

    杨赐将茶猛地一口喝完,叹道:“谈何容易,我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可惜都没有结果。我愧为帝师啊!”

    蔡邕为众人加满茶,道:“根据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皇上做了不符合天理的事,上天就会发怒,会用不祥的天象和灾害等方式警示,现在不祥的天象和灾害频发,我们何不借此来劝说皇上呢?”

    杨赐道:“伯喈兄,你的方法可以一试。”

    卢植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其实上天已经在警示了,各地叛乱此起彼伏。”

    蔡邕道:“韩兄,你善谶纬之学,兼通星象,你如能准确预测不祥天象,以此来劝谏皇上最有说服力。”

    韩说道:“不瞒各位,道教在我的家乡会稽盛行,他们宣扬道家思想,在医疗、星象、预测、文化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我也钻研道家理论,对道家预测之术略通一二,不知是否会灵验。”

    马日磾道:“你是高人,每次找你算测算都灵验的,你不妨一显身手。”

    韩说取出罗盘,星象图,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掐指一算,对众人道:“我推测三年后的十月晦日,必有日食。”

    杨赐道:“不会吧!”

    韩说哈哈一笑道:“到时候我可以提前向皇上奏报,大家可以一起见证!”

    蔡邕道:“如果真有此事,我们一定要与你共同见证!”

    韩说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蔡邕道:“皇上应该清楚“天人感应”的道理,如果真的这样,如果皇上再不改变,那可就要亡国了,这是上天对皇上的最后警告。我们这些儒者,当以振兴天下为已任,理当为了朝廷的安危、为了天下苍生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后来,庐江郡发生蛮族叛乱,卢植以前当过九江太守,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将九江叛乱很快平定。于是朝廷拜卢植为庐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很快又平定叛乱。一年多后,卢植再次被朝廷召回担任议郎,继续在东观校勘《五经》。是时,蔡邕等人已经开始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卢植大喜,一起参加《汉记》编写。

    朝廷认为卢植能文能武,品德高尚,欲提拔为侍中、尚书。卢植心想,当今皇帝身边宦官弄权,新岗位离皇帝和宦官太近,自己性格刚毅,不喜欢奉迎,遂以校勘《五经》续写《汉记》太忙为由婉拒。皇帝刘宏亲自对卢植道:“写书不是什么紧要的工作,侍中、尚书是极为重要的机要岗位,朕身边正缺少像你这样的大臣,你就不要推辞了。”于是拜卢植为侍中、尚书。

    就在群儒在校正《五经》之时,远在七百里外的南阳宛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屠夫何进千方百计想把妹妹送入后宫,那么何进究竟能否成功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