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五章 何进献妹入宫,蔡邕因言获罪

    且说南阳郡宛城有一屠夫名叫何进,字遂高,此人仪表堂堂,举止得体,能言会道,深得大家喜欢。何进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不久,其父娶了一位漂亮的后妈,后妈原来嫁给一位姓朱的人家,生有一子名叫朱苗,因其夫亡故,带着朱苗改嫁何真,于是朱苗改名何苗。几年以后,后妈又连续为何进生了两个妹妹,长妹名叫何琳,小妹名叫何丹。何真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好在何真做事勤快,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之家。何进刚刚成年,父亲何真就因病去世,全家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到何进一个人肩上,何进没什么大的本事,生活一下子变得非常艰难,即使这样何进对后妈和弟弟妹妹都很好,大家都夸何进是个孝顺的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几年以后,他的两个妹妹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国色天香,尤其是何琳,风姿绰绰,妩媚动人,身材高挑。远近的达官贵人、豪强、富户无不对何进的两个妹妹垂延三尺,提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都被何进一一回绝。

    一日,何进看到一个告示,大意是朝廷要选良家女子入宫,希望符合条件的人去报名。何进眼睛一亮,马上到官衙替妹妹何琳报名。登记的小吏问道:“你是何出身?”何进道:“屠夫。”小吏又问:“你和妹妹读过什么书?”何进道:“也就识得几个字,会记帐之类的。”小史道:“你的出身和文化水平都不符合报名条件。我们要选官宦之家、名门望族、饱读诗书之人,你请回吧。”何进碰了一鼻子灰,心有不甘,托人向郡里的功曹打听,功曹告诉何进道:“负责招收宫女的是宦官郭胜,郭胜是十常待之一,也是宛城人。”何进一想,要是妹妹入了宫,那就有俸禄,要是被皇上恩宠,那可是就飞黄腾达了。于是狠下心来,一咬牙,把祖上留下来的家产卖掉大半,托人把钱给郭胜送去,郭胜收了钱,答应在驿馆见何进。

    何进来到驿馆,只见郭胜懒洋洋地半躺在榻上,郭胜道:“你可是何进?”何进道:“正是小民。”郭胜道:“招收宫女的规矩你知道吗?”何进道:“小的知道。”郭胜道:“宫里办事是非常严格的,一切都是按规矩办事的,要不然是会掉脑袋的,你送的那些钱还是拿回去吧。”何进道:“这些小的都知道,小的也是为大人着想,才来求见大人。大人您是本郡人氏,为了本郡那是费心费力,日夜操劳,本郡百姓无不对大人您感恩戴德。大人啊,任何规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不,我的妹妹虽然不符合规矩,但是我给她算过命,算命的说她是皇后的命,我要不挺身而出的把名给报上,那不就是欺君罔上吗!那些小吏都是没有眼光之人,要是您看了以后认为也是不行,那时我也就认了。万一你看了要是觉得还可以呢,那岂不是好事一桩吗!大人啊,您可得为小民做主啊!”郭胜听了很受用,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好吧,那就把你的妹妹带进来吧。”

    何进连忙唤何琳拜见郭胜,何琳怯生生地走了进来,郭胜的眼光一下子就被何琳吸引,从榻上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走到何琳身边,围着何琳转了几圈,眼光一刻也没有离开何琳,郭胜看得目瞪口呆,咽了几口口水,心想天下怎么会有如此漂亮的姑娘。郭胜虽然是宦官,心里仍有一种控制不住莫名冲动,一种爱怜之心油然而生。

    何进对郭胜轻声地说道:“大人啊,我妹妹长得特别漂亮,本郡的人都说那是天下第一啊,追求我妹妹的达官贵人那是数不胜数啊,他们都想娶我妹妹为妻,他们都是为自己着想。可他们那有大人您的眼光高啊,您心里只有皇上。我心里也只想着皇上,想着把我的妹妹献给皇上,所以就一直没有答应他们。大人你就帮个忙,把我妹妹带入宫中,她要是真的被皇上看上,那是她的命,更是大人您的功劳。如果皇上看不上,大人您就随便让她当个宫女,把她当成你的奴婢,全都听您的使唤,这不也是很好吗。这对大人您可是一点损害也没有啊。大人您看呢?”郭胜回过神来,爽快地说道:“遂高,你对皇上忠心可嘉。这事我看可以,不过一切还得看她的命。”

    次日,郭胜把南阳太守叫来,示意他们把何进全家改了出身,出好证明文书,由郡里请人对何进和两个妹妹进行紧急培训,要太守要好好关照何进一家。这下子太守乐坏了,连忙给何进家送钱送礼,想着法子结交何进。接着太守请当地有名的老师指导何进妹妹学习。何琳、何丹对读书识字一点也不感兴趣。正好有个大篷车歌舞团在当地表演歌舞,年轻人趋之若鹜,太守召见大篷车歌舞团长卞远,请他给何琳、何丹两姐妹教习唱歌跳舞,卞远欣然从命,带着他的小女儿卞瑾对她俩培训,她俩倒也多少学了一些歌舞。

    转眼之间过了三个月,郭胜带着何琳启程前往洛阳,一到洛阳何琳就与大批姑娘一起学习宫中礼仪和规矩。又是三个月,郭胜将何琳带入宫中,不久何琳得到皇帝刘宏宠幸,很快就有了身孕。

    郭胜将消息带到宛城,叫何进全家都去洛阳听命。何进到了洛阳,郭胜就给了何进一大笔钱,对何进道:“如今皇上对何琳宠爱有加,为了使何琳地位更加稳固,你得把小妹何丹献给中常侍张让,这样无论何琳生男生女,在宫中定会处处占先。否则,何琳的前途还说不准。”何进拿不定主意,问道:“中常侍张让是个宦官,你让我把妹妹献给他,我妹妹是不是吃亏?”郭胜道:“看你与我同乡的份上,我才为你如此谋划,皇上整天只知道玩乐,根本就不管事,什么事都听张让,张让是皇帝的大红人,真正掌握大汉权柄。”何进刚刚进京,也没什么主意,只好应允。何进回到驿馆,硬着头皮跟何丹商量,何丹死活不同意。何进只好与后母商量,后母也没有办法,为了何琳,只能逼迫何丹,何丹没有办法,只得听从命运的安排。

    休沐,郭胜带着何进、何丹驱车前往张让府上拜访,张让府前密密麻麻停了几百辆车子,郭胜、何进一行进不去。正在犹豫之间,张让的奴监带着一群家奴出来,把他们的车子高高举过头顶,抬进张府。郭胜将何进引荐给张让,何进对张让一番恭维,将妹妹献给张让,张让什么也没说,郭胜领着何进起身告辞。

    张让见何丹长相标致,心里十分喜欢,命何丹让她日夜伺候自己。自从何丹进了张府,张让的养子张奉见何丹貌美,垂涎三尺,死皮赖脸地求张让把何丹嫁给自己,这事情闹得张让寝食不安,两人差点断绝父子关系。张让实在没有办法,就让张奉把何丹娶了。就这样,何进与张让搭上关系。

    何进自从张让府上返回,张让命手下给何进送了大量钱财。不出一个月,何琳晋升为贵人,何进官拜郎中。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何琳生下了皇子刘辩。刘宏以前已经有过好几个小孩,可惜都没有养大,生怕皇子刘辩也养不大,便把他寄养在道士史子眇家中,称为史侯。从此,何琳更得皇上恩宠,何进晋升为虎贲中郎将,开启了快速升迁之路。

    再说曹操洛阳北部尉任期届满,因成绩突出,升为顿丘令,曹操怒气匆匆地回到家中,对父亲曹嵩道:“一定是那些宦官搞的名堂,将我明升暗降,顿丘怎么能与洛阳相比,你还是想点法子,让我留在洛阳吧。”曹嵩不同意,道:“顿丘是个好地方,你还是去吧。”

    曹操心中闷闷不乐,任凭着双脚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蔡邕府上,一陈悦耳的琴声扑面而来,曹操精神为之一振,信步入门,只见蔡邕的小女蔡琰正在低头弹琴,蔡邕在指导钟鳐、卫觊练习书法。曹操冷不防地走到蔡琰身后,用手在琴上乱拨几下。蔡琰头也不回,道:“好你个孟德哥哥,又来捣乱了。”蔡邕一看是曹操来了,笑着问道:“孟德,今天学点什么啊?”曹操道:“都是宦官搞的鬼,将我调任顿丘令,我特来告别!”蔡邕道:“县令很重要,当好县令很不容易啊!”曹操道:“那个地方我不喜欢,那有洛阳好啊。”蔡邕道:“县令工作烦杂,干好了大有出息。只要你内心安静,工作之余可以写写文章,练练书法消遣,你看钟鳐的书法很有创新,以后肯定超过我。卫觊的书法也非同一般,日后必成大器。你的书法也不在他们之下,只要你一直练习下去……”曹操道:“我心里烦得很。”蔡邕说:“好,我来为你弹奏一曲。”说毕,蔡邕坐下,一曲《文王操》飘然而出,曲罢,曹操道:“你对我的期望我心领了。”蔡邕道:“小弟,你是国士,学什么像什么,只要努力,一直坚持做下去,干什么都能成就一番伟业,以后的日了还长着呢。钟鳐、卫觊虽比你年长,也是杰出的人才,可他们都比不上你,以后还要仰仗你呢。”蔡邕几句美言,曹操开开心心地赴任去了。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四月大旱,七州出现蝗灾,皇帝下诏认错自责,并令群臣各自陈说治理国家的举措。蔡邕根据儒家经典,上密奏陈说应该施行的七件事。一、应按照以前典章要求进行祭祀。二、国家想要兴盛,应倾听到好的建议。三、访求贤能……。皇帝刘宏欣然接受,并按蔡邕密奏改正,蔡邕大喜,对众人道:“皇上能纳忠言,我大汉国运定会好转。”

    光和元年(公元178)春,皇帝刘宏设置鸿都门学,悬挂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却不设置任何儒家课程,而是设置辞赋、写作、尺牍、字画等文化艺术类课程。士人都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根本不是儒家之学,而是一所艺术学校。刘宏下诏,命州郡三公推举征召学生,所征召的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他们从鸿都门学出来后有的出任刺史、太守,有的入朝担任尚书、侍中,有的竟然封侯赐爵,士人都认以与他们在一起为耻。刘宏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不用儒生。

    六月二十九日,丁丑,一团黑气坠落于皇帝所住的温明殿东庭,黑如车盖,一下子飞了起来,出现五色,突然冒出一个头来,形貌好像是龙,体长十余丈。七月,皇帝刘宏下诏召蔡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至金商门,入崇德殿,询问他们产生灾异和变故的原因和消除方法,众人心里非常明白,却都三缄其口。蔡邕上前详细问清现象,对皇帝刘宏道:“这不是龙,因为龙有足和尾。”刘宏问道:“此为何物?”蔡邕道:“此乃‘蜺’,这是上天投蜺之兆。”皇帝问道:“投蜺’预示着什么征兆?”蔡邕道:“‘投蜺’的意思是天降虹霓,预示天下将乱!”刘宏急问:“这是怎么解释啊?”蔡邕引经据典道:“龙有德,蜺无德,蜺以色相亲。虹出,预示着后妃暗中威胁皇上。‘五色迭至,照于宫殿,有兵革之事’预示天子对外苦于兵祸,权威在内宫被夺走,大臣不忠诚,这样就会出现上天投蜺。”刘宏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啊?”蔡邕道:“蜺者,斗之精气也。当天下失度,投蜺就出现了。”刘宏心惊,问杨彪道:“真的是这样吗?”杨彪道:“伯喈所言非虚,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刘宏对蔡邕的学识十分敬佩。

    次日,皇帝刘宏又将蔡邕召入皇宫,问蔡邕道:“近来灾异变故频频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朕心里害怕。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但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怀疑恐惧。你全按经典论述,据实对答,为了保密起见,要用皂囊封上,就是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蔡邕心喜,从皇宫出来走路轻飘飘的,卢植追了上来,喊道:“伯喈兄留步。”蔡邕道:“何事?”卢植道:“现在朝廷奸佞当道,皇上偏听小人,曹节、王甫对你昨日之言非常不满,说要治你,您可要注意啊。”蔡邕道:“我一心为了皇上,为了江山社稷,现在皇上问我,我据实而言,又有何惧!”

    蔡邕上书直言,认为怪异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宦官干预政事,多次提及曹节、王甫、程璜等宦官干政之罪,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刘宏看了奏章发出一声叹息,起身如厕,蔡邕的奏章被身后的曹节偷看,曹节大吃一惊,原来蔡邕弹劾的人都是宦官举荐,是宦官同党。蔡邕推荐的人都与对宦官有意见。

    曹节将蔡邕奏章内容泄露给蔡邕认为应该废黜之人,这些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曹节又将蔡邕奏章的内容暗中告诉中常侍程璜。对程璜道:“蔡邕对我们很不利,你应该想想办法。”程璜的大养女嫁给司徒刘郃,小养女嫁给阳球,刘郃和阳球与蔡邕家族有矛盾,于是程璜欣然从命,指使他人写匿名信污告蔡邕,说蔡邕公报私仇,蔡邕因此被捕入狱。定罪为“仇怨奉公,谋害大臣”之罪,应当弃市。曹节等宦官又将矛头对准杨赐,杨赐是帝师,幸免于难。

    蔡邕在狱中上书皇帝道:“皇上,你叫我大胆直言,你说对我上奏的内容保密,现在我因大胆直言而获罪,冤枉啊!”刘宏看了蔡邕的上书,问中常侍吕强,吕强为人正直,对蔡邕非常同情,认为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刘宏求情。刘宏下诏将他免死,全家流放至朔方郡,不得赦免。一代名儒蔡邕就这样因言获罪。

    阳球一不做二不休,派刺客史阿欲在路上刺杀蔡邕,史阿暗中一路跟随,见蔡邕人品高洁,琴技高超,遂放弃刺杀念头,对蔡邕道:“我受人之托行刺先生,我看您乃一代大儒,沿途名士无不前来相送,像您这样受欢迎的人我还没有看到过。先生的琴技世上无双,正如我的击剑技术天下无双一样,如此高超的水平没有良好的人品和内在修为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我放弃刺杀你的念头。但是派我刺杀你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请先生日后多加小心。”

    蔡邕到达朔方,阳球又派人到朔方郡贿赂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

    蔡邕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人撰补《汉记》,没来得及写成,就遭流放。蔡邕向皇帝上书所著十意(志),分别首目,附在书尾。刘宏看了,爱惜蔡邕才高,次年大赦,宽免蔡邕之罪,准许他返回原籍。

    蔡邕准备启程回老家,五原太守王智设宴为蔡邕饯行,酒酣,王智为蔡邕起舞,蔡邕不答理他,王智感到很没面子,大骂蔡邕道:“你只不过是一名罪犯,您也敢轻侮我!”蔡邕不屑与王智相争,振衣而去。王智为宾客所笑,对蔡邕怀恨在心,于是上书朝廷,诬告蔡邕在流放期间心生怨恨,诽谤朝廷,皇帝手边的宦官也厌恶蔡邕。蔡邕担心再次被害,于是亡命江海,远走吴会。

    一代大儒蔡邕的遭遇和命运令人同情,然而就在蔡邕发配朔方期间,宦官们在后宫中酝酿着更大的阴谋,宋皇后因此而死。受此影响,曹操整个家族全被免官。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