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伤星水浒传之武松世界
繁体版

第六章 晓大义义释马庄主 缴神兵兵刃归义士

    接下来,薛永听武松命令,拐道往西,在前往东京的道路上等武松。武松则回镇上客栈,明天在镇外官道上和薛永会合。

    薛永跨上马背,又牵引着三匹马,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武松蹲在地上,仔细听了一会,确定没人跟踪,才一步一步潜回瓠河镇。

    到客栈回房间换了行装,武松下了趟楼。果然见到刘亮和王七娃提着灯笼,也在客栈马房里察看是否喂了夜草。

    检查一遍,妥妥当当,武松他们三人重新回房睡觉。

    第二天一早,武松一行披着朝阳,继续向西行驶。

    一路走了二十多里地,见到路边有个驿站,外面支着大棚子让过路的行人歇脚。

    大棚口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自带干粮的,供茶供水;想吃热乎的,有酒有肉。

    走在头里的武松,一眼看见棚子里到底,薛永已经挑了一张桌子,坐着等他。

    接下来武松和薛永上演了一场好友重逢的老戏。

    叙过旧,吃罢午饭,薛永以正好也去东京为理由,主动加入了武松的队伍。

    准备出发之前,薛永把昨晚上从马王庄缴获的金银细软,兵器札甲装上武大和潘金莲那辆马车。

    一边装东西,薛永一边悄悄告诉武松,有人已经盯上他,估计会在前面的道上动手。

    武松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神色自若地回答薛永说:“不仅是你,我们也被盯上了,只怕不止是一伙人。”

    “咱们是走还是停?哥哥吩咐,弟弟我干他娘的!”

    薛永本来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跟了武松,更是豪气冲天,牛逼更甚。

    “大路朝天,咱们兄弟照走不误。准备一下,路上小心应付便是。”

    武松很喜欢薛永的狠劲,但也提醒他胆大还须心细。

    武松说完,叫来了刘亮和王七娃,让他们换乘马王庄的北地烈马,又给小哥俩发了缴获来的硬弓利箭和精钢朴刀。

    刘亮接过在那张弓臂上髹了漆的黑漆弓,入手顿时感觉沉甸甸的,非同一般。

    开弓一试,黑漆弓竟然有三石弓力,比自己使用的白桦弓硬了一倍多半,刘亮感觉自己的战力骤然提升。

    王七娃原来使用的家传朴刀质量也算不错,但和这柄新刀相比,差了老远。

    这柄辽人打造的铜柄朴刀,之前是辽国一位将军使用的马上兵械,刀刃中加了玄铁,重量近四十斤,刀刃更长了一尺,刀头带弧,劈杀之力更为凶猛。

    小哥俩换了更好的兵器马匹,欢喜雀跃。

    接下来武松说的话,却让他们紧张起来:“可能有二三股强人盯上了咱们,你俩尽快熟悉一下战马和武器,出发之后跟俺走在前面,押后任务交给薛永兄弟。”

    刘亮和王七娃忙不迭地点头,赶紧去做准备。

    武松回身又指着那杆丈二亮银湛金虎头枪和步人甲交代薛永说道:“这套装备,马战步斗都堪称手,以后归兄弟你了。这后面马车上乘坐的三位,都是官府派出来的高手,但兄弟你还是要在后面挡住第一波攻击。”

    薛永回答的毫不含糊:“哥哥放心,路上打劫的遇见多了,有些还不打不相识,打过之后交了朋友。不过哥哥放心,真动起手了,弟弟我决不手软。”

    武松哈哈一笑,用力拍了一下薛永的肩膀。他一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打起仗来,武松怕过谁?

    掂了掂那杆九尺半长短,小儿手腕粗细的八棱混铁棍,武松跨上了留给他的那匹枣身白鬃宝马火烧云。

    出乎武松和薛永意料,下午的大道上风平浪静,一路顺利。

    傍晚时分,一行人平安抵达濮州地面的驿站。

    进了驿站,于虞候、老管家、孙马夫等人没什么感觉,武松和薛永外松内紧,神情也看不出异样。只有刘亮和王七娃小哥俩一直绷紧的弦突然松开,累的不行,吃过晚饭,立马就进屋睡了。

    武松和薛永知道这事还没了结,安顿好众人以后,俩人便分了工:薛永守屋顶,武松在房间里等候。

    这一晚星稀月朗,长风浩荡。

    武松打开客房的窗户,盘腿坐在床上,尽情吞吸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

    薛永则蹲坐在对面的屋顶上,和武松遥相守望。

    午夜三更过后,武松头顶上传来一阵轻微的声响,哗啦啦,哗啦啦,紧接着是二只猫儿追逐、叫春和交配的响动。

    猫儿叫唤的声音,仔细一听,公母迥然有异,连带着身体的翻转挪移,节奏自然。

    一柱香不到的时间,屋顶上没了动静。二只猫儿大概是跑远了。

    原来双眼微眯的武松,猛然睁开眼睛。眸子中精光一闪,武松翩身下床,没有停顿丝毫,身体跃向窗外。

    与此同时,武松手中一只竹皮枕头却反手扔向房门。房门嘣的一响被砸开,只见一团幽绿色的烟雾涌将进来。

    而此时,武松已经窜出𥦬户。

    单臂勾着屋檐用劲一抡,腰腹一挺,武松身子已经到了隔壁于虞候三人卧室窗前。

    𥦬户半开,里面静然无声。

    武松手搭窗台,正要进屋,屋里“嗖”地飞出一把钢梭,射向武松胸口。

    好似在意料之中,武松临危不乱,一个快速体操鞍马转体,不仅避开钢梭,人也翻转进了卧室。

    一个肌肉精健又筋骨柔软的小个子男人,和武松面面相觑。

    那人眉浓目亮,鼻头微红,唇上二撇稀疏短须,仿佛见了大神降临,嘴巴半张,出不了声。

    武松表情不怒不佯,一边用星辰般闪耀的眼睛盯着那小个子男人,一边左脚微抬,把踩在脚下的钢梭踢了回去。

    那钢梭后柄圆环上系着一条长绳,另一头缚在那小个子男人手腕上。

    “俺是清河县武松。敢问阁下没有坏了俺这三位同伴的性命吧?”

    听武松一开口,那小个子“啊呀”一声,“扑通”跪倒在地,惶恐而言道:“哎哟喂!大水冲了龙王庙!小可有眼未识泰山,不知道是武松哥哥在此,该死!该死!这房间里的人只是中了迷香,性命无虞。哥哥放心便是!”

    “天下财物,天下人取得,只是不要轻易害人性命。阁下也是好手段,可否起来说话,和俺结交,做个朋友?”

    那小个子听武松这么说,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先不起身,朝着武松“嗵嗵嗵”叩了三个响头。

    叩完了头,小个子男人起身又唱了一个大诺,然后说道:“小可高唐州人时迁,专做鸡鸣狗盗营生。开头人唤小可鼓上鼜,意思是上鼜犹言夜黑上更,仍是小可飞檐走壁、跳篱骗马、偷坟盗墓的呈强时间。也有很多人要收拾小可,可惜本事不济,奈何时迁不得,便把小可的称呼由鼜改成蚤,唤做鼓上蚤。呵呵!

    “今天时迁栽在武松哥哥手里,要小可死,小可肝脑涂地,让小可活,小可跟着哥哥,至死不渝!”

    武松听到眼前这絮絮叨叨的小个子自称是时迁,也不嫌他啰嗦,大喜道:“原来是名闻江湖的时迁兄弟,俺武松佩服的很,今日相识,这是俺武松的荣幸,俺真是太喜欢了!”

    时迁虽然在江湖上有一些兄弟朋友,但多数人对他都是表面客气,背后不屑,看不起他属于偷鸡摸狗之辈。

    在旧书里,时迁一入伙,便为梁山盗得金枪将徐宁家中的祖传之宝,雁翎圈金甲,赚得徐宁入伙梁山,破了呼延灼的连环甲马冲阵。

    三打大名府时,时迁潜入城中翠云楼,放火为号,指引梁山军马发起总攻。

    攻打曾头市,时迁又冒死在第一线查探敌情,将曾家五虎一路上所设陷坑摸个清清楚楚,后来又与李逵、樊瑞、项充、李衮深入虎穴,充当谈判人质。关键时刻,更是时迁爬上法华寺钟楼,撞钟为号,与梁山众英雄里应外合,攻下了曾头市。

    梁山好汉招安之后,时迁随宋江北伐南征。征辽时,时迁与石秀潜入蓟州城,藏身宝严寺,连放三把火,烧得辽人一片惊恐,慌乱逃生。

    讨田虎时,时迁又与石秀扮作敌军,混入盖州城里为内应,放火烧了草料场,后又先后潜入大同关、狮子岭,协助大军夺得关口。

    征讨方腊时,时迁领着孙新、顾大嫂从小路摸上独松关,一把烈火吓得守将弃关而逃,后又与跟进的白胜合擒守将卫亨。最出彩的是时迁乘胜追击,独上昱岭关,先放火,再放炮,孤胆英雄,惊扰数千敌军,吓得号称小养由基的守将庞万春魂不附体,动掸不得,也使得卢俊义能够顺利夺关,赢得胜利。

    这么一个奋勇当先,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功绩尤胜五虎上将,梁山座次排名却是第一百零七位,最终在杭州患搅肠痧,活活痛死。

    每每想到这点,武松心里无数遍痛骂宋江、吴用无耻下流!

    如今因缘和合,武松与时迁在客栈相识,相惺相惜,拥做一团。

    这边屋里还没有消停,对面屋顶上又传来打斗声音。不过一开打,双方便罢手言好。原来是薛永与老友重逢,打架变成欢聚。

    这么一番闹腾,虽有响动,时间却是不久。驿站内其他人明哲保身,最多也是偷偷观望,见没了动静,也各自安歇。

    武松一行人,除了武松和薛永,其他人都中了迷香,睡得死死的,打雷也不会醒。

    收拾了一下,武松、薛永、时迁和对面屋顶上的薛永老友,一起聚在武松房间里。

    大家相互介绍,都是江湖上成名英雄,各各惊叹。

    武松双目如星,上下打量眼前这个新认识的人物:一米八十左右的个头,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膀圆腰细,手里捏着一管五尺长短浑铁笔管枪。

    看他为人处事,机警多智,尤其是善解人意,语言通和,与人投缘,端的是黑白二道都吃得开、走得通的锦豹子杨林!

    那杨林一双见多识广的眼神也在打量武松,心里更是敬佩不已:江湖绿林,何处不曾去得,又何处见过如此气度如山、辽阔似海的英雄豪杰!

    只是未曾深谈细说,杨林不知武松的心思和志向。

    武松知道杨林多年在绿林丛中安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得通透。

    其实,这杨林明明早有投奔梁山,落草造反之心,但迟迟不肯入伙。

    后与公孙胜在路旁酒肆偶然喝酒相识,梁山上坐前几把交椅的大首领公孙道长赏识杨林的为人和本领,为他写下推荐信,让他去投奔梁山。

    但杨林这个聪明人,熟稔江湖套路,洞悉人性,即使有大佬举荐,也不肯轻易擅进。

    事后大半年,巧遇梁山泊神行太保戴宗,杨林发挥自己江湖上朋友多,交情广的特长,帮梁山在饮马川收编了铁案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和白玉幡竿孟康,赚得五七百壮丁,三百多匹好马,方才顶着寸功上得梁山,最后也才坐到第五十一把交椅。

    但杨林上梁山之后,却甚少抢先出头,表现自己,他在江湖上的朋友也少见往来,甚至断了关系。难道他是失望了以后不愿尽力而为?

    这样的明白人,话必须说透,才好长久相处。

    待到众人相互认识和问候的话语告一段落,武松稍一沉吟,缓缓开口道:“各位兄弟,不论老友新识,皆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真汉子。

    “俺和兄弟们透个底,俺头上虽然顶着个步兵都头的破帽子,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实际上内心与那呼啸山林,杀富济贫的绿林无甚区别,甚至想干的事情比他们更出格,更疯狂,更彻底,更坚决!”

    武松直接了当的正式开场白,把三位好汉心里的小火苗一下子撩燃起来。

    “前个月俺在沧州柴大官人庄里认识了号称山东及时雨的宋公明,一开始也觉得他是一条疏财仗义的好汉,知他杀人犯事,与他敝开怀喝酒谈心,相交甚欢。

    “谁料临分别,宋三郎拉着俺的手,嘱咐俺日后若与他相见,须跟着他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落草上山,聚拢众兄弟一同和官家讲价,最终招安朝廷,谋个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正经前途。

    “俺是个粗糙人,心里觉得不对劲,一时也说不上来什么道理。景阳岗下喝了一通闷酒,憋着一口气上了山岗。在岗上遇到那头猛虎,俺却一下子醒了,这朝廷官府犹如俺遇到的吃人大虫,不打死它俺就丧身在它的嘴里。

    “俺怎么可能和吃人的畜生搭做一伙呢?难道俺也要做了那吃千人肉喝万众血的恶虫猛兽?”

    听到这里,杨林插嘴问道:“哥哥不肯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却待如何?”

    “造反!干他娘的朝廷官府!”

    武松给了杨照一个明确的答复。

    见杨林、薛永和时迂等人纷纷点头赞许,武松继续说道:“眼下这情形,大宋的庶民百姓,早则被官家欺压榨干了血,晚则被异族入侵杀取了命。要么死,要么生不如命,还不如拚了这条性命,舍得一身剐,敢把赵家拉下马!

    “俺走的这条道,也是替天行道,但这天,不是赵家皇帝老儿,朝廷命官。

    “俺的天是俺心中的义,往窄处说是志同道合的兄弟,至亲至爱的家人,一起吃肉,一起喝酒,一起享福,一起承担,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往宽处说,这天是大宋亿万百姓,俺希望他们不要遭受异族侵略,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生离死别,流落他乡,不要被官府逼得饥不果腹,民不聊生,走投无路,挺而走险。

    “为了俺心中的天,俺要做一个真正的行者,以武犯禁行大义的行道者!”

    薛永和时迁听武松如此说话,心旌摇荡,目瞪口呆。

    杨林却如闻天音,情不自禁朝着武松下跪行礼,由衷感慨道:“二郎哥哥这番话,说到小弟心坎里。哥哥是大义者!在下杨林遍觅人海,有眼不识泰山,今天终于找到了哥哥!行义之路,算杨林一个!”

    薛永和时迁也跟着杨林下跪行礼。

    武松心想,到了山东,夸人都是有眼不识泰山,真是无事不见山,见山是泰山,只怕以后经常要当一下泰山了。

    心里这么思忖着,手上一把扶起杨林,武松说道::“当然少不了杨林兄弟!也少不了薛永兄弟,时迁兄弟!兄弟们都起来说话!”

    薛永和时迁闻声响应,都站立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阴森森的声音飘荡进屋内:“既然是救庶民于水火,行大义犯武禁,便索性再多算几个如何?”

    武松闻声呵呵一笑,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户,对着夜空朗声说道:“是三位吧?既然来了,请进屋一叙。”

    武松穿越之后,对时间和空间的敏感度和把控能力好像是提升了一个维度,听力视力气力,甚至是嗅觉都非昔日可比。

    所以当有人靠近到一定范围内,他马上清楚地感觉到了。

    “恭敬不如从命。芒砀山樊瑞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