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录之盛世长歌
繁体版

33、用情至深?还是另有内情

    屋里没有点灯,烟罗一身夜行衣半坐在床前的脚踏上,采薇将帷帐的一边轻轻掀起,见卓暮云坐了起来,便将衣架上的披肩取下披在卓暮云身上。

    烟罗双眼明亮,声音很轻却含着兴奋道:“少主,那个晴天果然是张侧妃派来的探子。”

    “晴天?”卓暮云一怔,随即明白过来,无奈道:“烟罗啊,人家叫晴好。”

    “一个探子什么好不好,我觉得她不好,”烟罗撇了撇嘴,“那燕窝不是张侧妃赏的是她自己去厨房要的,她跟张侧妃说少主背上有烫痕,还说那烫痕和张侧妃的一个金钗相似。”

    “张侧妃怎么说?”

    “什么都没说就让她下去了,倒是严嬷嬷挺开心的,说恭喜张侧妃找到郡主,还说少主和公主长得像。”

    卓暮云笑笑没说话,采薇道:“后来还说了什么?”

    “云里雾里的听不大懂,但是少主被追杀的事张侧妃知道,她好像不大相信慎王。”

    “慎王?”

    “是呀,她说了‘如果不是他,蓁蓁怎么会在宫中出事’这样的话,我听不明白只记住她原话是这么说的,不过严嬷嬷好像不大赞同,说什么虎毒不食子什么的,还说慎王一直在找少主。”

    采薇道:“姑娘,侧妃娘娘和严嬷嬷定是知道些什么。世子在晋阳的时候只看见了姑娘手腕上的胎记,并不知道姑娘背心上的疤,侧妃娘娘派晴好来,应该是想确认姑娘的身份。”

    卓暮云弯了弯嘴角,道:“那么看她们的反应,我的身份应该是确认了。”

    采薇点头道:“这件事侧妃娘娘做不了主,明日应该会写信请慎王爷回京。”

    “我对这位王爷真是好奇,找了十五年的女儿突然出现,不知道他会是什么反应,”卓暮云自嘲地勾了勾嘴角,“想来是不会轻易相信,还要再查探一番,不过也是,一个山野长大的丫头摇身一变成了郡主,任谁都不会相信。”

    采薇看了眼爬在床边的烟罗,道:“姑娘身上的胎记和伤疤做不了假,从前的那些事咱们也禁得住查,还有夜卫在姑娘身边也可作证,没什么可担心的。”

    烟罗忙点头道:“是呀!少主不用怕,我和师兄们一定会保护好少主。”

    卓暮云笑道:“我不担心这个,什么郡主不郡主我不在乎,我只是想查清事情的真相,这座王府,还有皇宫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如果不做这个郡主,我就没办法深入其中。来盛京之前姐姐就说张侧妃不会一无所知,让我们多加留意,不过就今晚的事来看,张侧妃知道的比我们想的要多。”

    “姑娘说的是,只是眼下姑娘的身份还没有公开,我们还要再耐心等一等。”采薇道。

    “这么多年都等了,还差这几日不成?咱们就先好好歇歇,在这盛京城逛一逛,一切等那位慎王爷回来再说。”

    卓暮云拽过被子躺下,采薇拉好帷帐和烟罗去外间的软榻歇下,一夜无话。

    翌日天一亮,采薇推醒了烟罗,两人梳洗完就听见住在厢房的晴好和冬陶打开屋门的声音,采薇吩咐烟罗去把屋门打开,才进了里间唤醒卓暮云。

    昨日睡的晚,卓暮云搂着被子怔怔地坐着。

    采薇从文老太太收拾的箱子中挑了套杜鹃花齐胸襦裙伺候卓暮云穿上,黛蓝的对襟上襦配着月白色下摆,秋香色的真丝披帛垂到地上,行动起来飘逸如风。

    卓暮云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恍惚起来,虽然从住进红鸾阁开始就每天被述瑶和采薇盯着按照大家闺秀的样子打扮,可半年过去了自己还是不太习惯。

    穿成这样怎么骑马啊?

    采薇对卓暮云可怜兮兮的表情视而不见,专注的在匣子里挑了对梨花蜻蜓缀珍珠步摇插在卓暮云头上,道:“姑娘别惦记着骑马了,若是住在外面还好,可咱们现在是住在王府,慎王妃和侧妃娘娘一向不对付,咱们可不能给娘娘和世子找麻烦。”

    “唉,我知道,昨日王妃没见咱们,今日定要去拜见的,至于见不见是她的事,可若是不去拜见就是咱们的不对了。”

    采薇笑道:“姑娘知道就好,文先生和传风公子是男子见不见王妃无所谓,可姑娘是女眷,不去拜见就不好了。”

    “不过王府的规矩咱们不熟悉,等下还是先去见侧妃娘娘吧.....”见采薇又开始捧着匣子挑起了银簪和耳坠,皱眉道:“怎么还戴啊?别戴了沉死了,我脖子都要断了,耳坠子也算了吧,坠的耳朵疼!”

    采薇捡了一对珍珠耳钉,无奈道:“我的姑娘啊!这个总不坠的慌吧?”

    卓暮云伸手捏起耳钉自己戴上,道:“真是麻烦......”

    “姑娘,娘娘叫人送了早饭过来!”冬陶的声音传了进来。

    卓暮云起身走了出来,见晴好已经开始在桌子上摆饭。

    清粥、鸡汁汤包、松花汤圆、三色糕团、八宝酱菜还有一碗佐着青菜咸香四溢的牛肉粉,冬陶笑道:“娘娘听世子说姑娘爱吃牛肉粉,特地吩咐小厨房做的,姑娘快尝尝!”

    烟罗撇了撇嘴,心道:大清早的吃什么牛肉粉呢。

    “多谢侧妃娘娘,”卓暮云笑着坐下,尝了一口牛肉粉,道:“比晋阳的牛肉粉好吃多了。”

    晴好夹起一颗松花汤圆放到卓暮云的小碟子里,道:“姑娘喜欢就好。”

    “姑娘尝尝这松花汤圆,是严嬷嬷亲手做的,比外面的好吃多了!”

    烟罗站在一边看着双眼放光的冬陶翻了个白眼。

    香甜软糯的汤圆裹着松花粉,让人满口生香,卓暮云点头道:“确实不错,没想到严嬷嬷手艺这么好。”

    “是呀,严嬷嬷的厨艺是咱们王府最好的,”冬陶拍手道。

    “怪不得在有苑的时候世子说我的石榴鸡做的不好,原来是王府中藏着大厨呢!”采薇笑道。

    卓暮云夹了个鸡汁汤包,道:“那石榴鸡是西凉名菜,你从小长在大盛已经做的很好了。”

    冬陶立刻道:“严嬷嬷的石榴鸡就做的可好了,娘娘最喜欢吃,每个月都要做上一回呢!”

    卓暮云意外道:“没想到娘娘竟喜欢石榴鸡,”又忽然想起什么,黯然道:“小时候我娘经常做给我吃,只是后来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

    “这有什么难的,姑娘想吃可以告诉娘娘啊,娘娘一定会吩咐严嬷嬷做给姑娘吃的!”冬陶转头向着一直没有说话的晴好道:“是吧晴好姐姐?”

    “不用麻烦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总归不会是家乡的味道。”

    采薇见卓暮云放下筷子,立刻递上帕子,道:“姑娘不必难过,等过几日拜见完贤妃娘娘,咱们可以去西凉逛逛再回家。”

    “嗯,去给侧妃娘娘道谢吧。”

    晴好见状福了福身子,道:“娘娘身子不太舒服尚未起身。”

    “娘娘病了?严重吗?”

    “昨晚受了些寒有点头疼,姑娘不必担心,娘娘嘱咐说姑娘想去哪儿随意就好,若是有事就叫奴婢去寻严嬷嬷。”

    “昨日入王府的时候天色已晚,没有去拜见王妃,既然住在了王府,还是去拜见一下比较好,不知道今日方不方便呢?”

    晴好垂首道:“奴婢只是个三等侍女,不能直接带姑娘去映雪院,奴婢这就去寻严嬷嬷。”

    见卓暮云点头,晴好施了一礼转身出门往仪霜院去了,不多时便跟在严嬷嬷身后回来。见到亭亭玉立娇若桃花的少女,严嬷嬷眉梢眼角皆是笑意,比昨日见到慎世子时还要舒展几分。

    娘娘没说错,小郡主跟李王妃长得真是一模一样,尤其是那双茶色的大眼睛,只可惜王妃娘娘那么好的人却红颜薄命。

    严嬷嬷心中一叹,缓步上前柔声道:“姑娘是想去拜见王妃吧?”

    见卓暮云点头,担忧道:“晴好姐姐说娘娘病了,严重吗?”

    严嬷嬷道:“不过是有点头疼,不妨事,姑娘不必担心,娘娘听说姑娘想去拜见王妃,王妃那边规矩多,我们娘娘怕姑娘不适应,嘱咐老奴带姑娘过去。”

    “没事就好,等娘娘好些了我再过去,那就劳烦嬷嬷了,”卓暮云绽开一个明媚无比的笑容,乖巧地向严嬷嬷施了一礼。

    严嬷嬷更加高兴,忍不住拉起卓暮云的手,道:“姑娘跟老奴不必客气,王妃那边...等下她说什么,姑娘别往心里去,凡事等王爷回来了再说。”

    “是,云儿都听嬷嬷的。”

    严嬷嬷满意的点点头,“走吧。”

    见卓暮云出门,烟罗下意识就要跟上,采薇拉住她低声道:“烟罗你就留下吧,我跟姑娘去就好。”

    “不行,我得守着姑娘。”

    采薇背对着晴好和冬陶,将烟罗拉到身前,道:“昨日好些行李还没整理完呢,姑娘的安息香不知道塞到哪儿去了,你好好找找。”又凑近烟罗悄声道:“带着月光寒呢,有无影跟着。”

    烟罗看着采薇对自己眨眼,偏过头看了眼垂着眼皮收拾碗碟的晴好,不情愿的点点头。

    慎王妃的映雪院在竹林正前靠西一点的位置,东边是前王妃李蓁住过的霏雨院,两座院子中间是慎王住的慕风院。

    再加上张侧妃的仪霜院,慎王府四位长辈分别对应的是:风、霜雨、雪;世子的桐竹院、文廷玉和李传风住的明菊院、自己住的珮兰院,应该是对应着梅兰竹菊吧,卓暮云想到慎王膝下还有一位荣宁郡主,开口问道:“嬷嬷,荣宁郡主住在哪里?”

    “就在映雪院后头的乐安院。”

    卓暮云一怔,“不是梅啊?”

    严嬷嬷不解道:“什么梅?”

    “梅兰竹菊呀,我以为郡主院子的名字里应该有个‘梅’字呢。”

    “哦,原来姑娘是这个意思,”严嬷嬷笑道:“郡主的院子原来确实有个‘梅’字,那座院子原本是叫妆梅院,后来王爷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就改成了乐安院。”

    “梅兰竹菊不是四君子么?王爷为什么觉得这个名字不好?”

    “因为妆梅院本来是王爷赏给李王妃生的小郡主的,可小郡主不慎被歹人掳走了,王爷很伤心,后来荣宁郡主从王妃的院子里搬出来独住,她不想离王妃太远,就求了王爷搬进妆梅院去住,王爷想到丢失的小郡主,觉得那个‘梅’字不好,所以亲自改成了乐安院,希望王府的郡主们无论身在何方都能长乐平安。”

    “原来如此,看来王爷很在乎那位丢失的小郡主,想必是对李王妃用情至深的缘故。”

    严嬷嬷转身站定,拉起卓暮云的手,道:“是呀,李王妃是王爷的发妻,感情甚笃,这么多年王爷也一直没放弃寻找小郡主,咱们王府上下都盼着小郡主能平安归来呢!”

    “能回到自己的家,我相信那位小郡主也会十分高兴。”

    严嬷嬷看着眼睛亮亮的卓暮云,禁不住哽咽道:“若是能看见小郡主平安归来,老奴、老奴死也瞑目了。”

    “嬷嬷何出此言?死不死的多不吉利!”

    “姑娘啊,你有所不知,李王妃在世的时候与我们娘娘情同姐妹,后来李王妃难产逝世,王爷亲手将小郡主交给娘娘抚养,原本娘娘和老奴是寸步不离的照顾小郡主,可是那天娘娘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老奴怕小郡主过了病气,便让乳娘带小郡主回妆梅院去,谁知道小郡主就不见了......”严嬷嬷泪如雨下,紧紧的攥着卓暮云的手,道:“王爷和娘娘虽然没有怪老奴,可老奴一直没法原谅自己,只盼着小郡主能平安归来,老奴才能瞑目啊。”

    卓暮云拿出帕子替严嬷嬷拭泪,柔声道:“嬷嬷快别哭了,事发突然怎么能怪嬷嬷呢,等王爷找到了小郡主就好了,我相信郡主是不会怪嬷嬷的。”

    “郡主真的不会怪老奴吗?”

    卓暮云回头看了看大门紧闭的霏雨院,门上的漆有些斑驳,台阶上布满了青苔,秋风刮过,即便是没有李传风的鼻子也能闻到一股霉味儿,看来这慎王爷待李王妃当真是用情至深呢。她心中一笑,转过头柔声道:“不会的,小郡主要怪也应该去怪掳走她的人,所以嬷嬷放心吧。”

    “是,老奴放心!”严嬷嬷满眼怜爱地看着卓暮云,破涕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