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往
繁体版

第29章 制造意外

    随着四根芦苇管的制作完成,楚维山的动作并未停歇。他的目光在屋内扫过,最终落在了针线笸箩上。

    他的手指灵巧地在缭绕的棉线中穿行,挑选出所需的线材,宛如一位绣女挑丝一分为二。

    楚维山将棉线细致地一圈圈缠绕在芦管与线香的连接之处,确保每一个结都牢固而匀称,整个房间只剩下他手下的织作声和呼吸。

    接着,楚维山取过一小段芦苇,轻轻地套在了线香上,如同为一件珍宝加上保护。

    随着最后一缕棉线绕就,楚维山抬起头,目光穿透窗外的夜色,审视着这一夜的天光。随后将这个新做成的精巧玩意仔细地包裹好,藏入衣袖之中。

    ......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市舶司胡同口的惠明寺周围街道开始热闹起来。

    街道两侧林立着酒坊茶肆,五光十色,热闹非凡。

    李国裕,百味斋老店的掌柜,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在自家店铺的院墙外绕了一圈。自从店铺被查封,他不得不每日巡逻,以防小贼进店窃取财物。

    李国裕刚转入街角,便看见一个穿着公服的年轻捕快向他走来。

    “李掌柜,”楚维山微微点头,以示打招呼。

    “小哥......”李国裕回应着,脑海中却闪过一丝疑惑,这位捕快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正欲低头回礼,楚维山已擦肩而过,快步离去。

    “这位小哥,请留步!”李国裕急忙叫道,站在原地,有些焦急地望着那个年轻的背影。

    楚维山停下脚步,转身,面带询问之色。

    李国裕心中一喜,走上前去,诚恳地说:“小哥,关于我百味斋的案子,您能否透露一二?自从家中出了那档事,我这心就一直悬着。”

    楚维山微微皱眉,上下打量着李国裕,只见那老掌柜眉宇间满是忧愁。

    楚维山目光深沉,低声说道:“在西街口,永安县衙开了一家军巡铺,您知道吧?”

    “知道,”李国裕疑惑地应道,“但那和我店的案子有何关联?”

    “你还是没明白,”楚维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案子没了下文,您也该去那边转一转。”

    李国裕愣住了,心中一阵茫然。楚维山看着他的模样,不由得心生怜悯:“李掌柜,您仔细想想,等案子了结,县里的大人们一笔定下,您这家店的兴衰不就在此一举吗?”

    “对啊!”李国裕眼睛一亮,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

    楚维山目光锐利,继续道:“县里的重要人物现在都集中在那家军巡铺,您现在不去拜访,更待何时?”

    “懂了,懂了!”李国裕恍然大悟,一脸感激地望着楚维山,迅速拱手作揖,“多谢小哥您的指点,我铭记在心。””

    楚维山微笑着摇头:“李掌柜,此案中的微妙人情,我也只是略懂一二。在这个节骨眼上,县里的大人哪敢收重礼?只会让人疑心。”

    李国裕心头一紧,感情感激之情,却又不敢贸然行动。他问道:“那我该当如何?”

    楚维山略一沉吟,轻声道:“您不必亲自出面,只需让酒铺的伙计送几坛美酒,那谁送的他们还不知道吗?”

    李国裕茅塞顿开,连连称谢,转身便朝街角的酒铺走去,心中早已盘算好如何挑选酒水,以示敬意。

    李国裕渐行渐远,楚维山静静注视着他的背影。

    楚维山挪动脚步,轻车熟路地绕过街角,走进一家古朴的茶肆。他选择了二楼临街的一个角落位置,要了一壶陈年的茶水,静静地观赏着窗外的街景。

    他的目光,很快便定格在对面新开张的军巡铺上。那铺就设在惠明寺的西侧,正对着热闹的市舶司街口,铺兵们检查行人时颇为方便。

    这时,楚维山看到原本空荡荡的军巡铺内,新搬来的水桶铁钩等灭火器械,五个新上任的铺兵们正忙碌着整理打扫。

    茶壶里的水已经续过一次,楚维山终于瞧见永安县尉迟的身影出现在街口。他步履稳健,神态自若,一路走进了军巡铺,久久未曾离去。

    过了片刻,主簿顾湛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军巡铺中。他们在这里逗留了一盏茶的功夫,显然是为了新兵的岗前训诫,毕竟收了不少银子。

    楚维山的目光穿透了茶肆的纱窗,浮光掠影般扫过他们的身影。

    尉迟与顾湛,一个是县尉,一个是主簿,都是文职出身,自然不便于在这刚建立的军巡铺久留。

    夜幕即将降临,茶肆内的灯光渐渐亮起,楚维山独自一人,品茗观景。

    这时,捕头曹炳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他和尉迟、顾湛不同,不仅职位更为接地气,性格也更为大大咧咧。与铺兵们打了一阵交道后,便没再现身。

    不久,街角酒店的伙计小心翼翼地抱着两个酒坛走进了军巡铺。楚维山的目光微微闪动,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这可是你自己作死。”

    就在朱啸宇的身影出现在街角,目光四下搜寻之时,楚维山知道时机已到,便起身结账下楼,避开了与好友的不期而遇。

    他没有直接去见朱啸宇,而是绕到军巡铺的房后,进入了一个隐蔽的小巷。

    楚维山将公服衣襟掖进腰带,两步助跑,脚下一蹬墙壁,身形矫健地翻过了一丈高的围墙,轻轻落在惠明寺的后院。

    此时正值僧人晚课时分,菜园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夜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楚维山沿着墙根悄然移动,穿梭在这片青翠之中。

    穿过了宽广的寺院,楚维山再次越过一道围墙,眼前出现了一片熟悉的房舍。

    夜色深沉,后院静悄悄的,一座柴房默默矗立于院落一隅。楚维山轻推开柴房的门,身形敏捷地闪入其中。

    柴房内的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木柴气息,柴堆整齐地堆放着,几乎要触及房梁。

    楚维山从衣袖中抽出自己精心制作的“穿云箭”,这是一根巧妙的引火装置。他轻轻拔掉芦苇管,露出了里面细如发丝的线香。

    他从随身携带的火折子中夹出一缕阴燃的纸卷,在空中轻轻晃动,火光跳跃,点燃了线香的一端。楚维山心中暗自思忖:“这火折子用起来太过繁琐,若能找到火柴的配方,岂不是方便许多。”

    他小心翼翼地将芦苇管插入柴堆中,三寸长的线香缓缓燃烧,火光摇曳。楚维山知道,线香燃烧的时间有限,十数分钟后,当香火燃尽至芦苇管时,管中的硫磺和硝石粉末就会引爆。

    干柴遇火,烈焰腾腾。待附近的居民察觉异常时,至少已是二十分钟之后。

    待火势渐起,芦苇线香、宣纸棉线、硫磺硝石,都将化为灰烬,不留一丝痕迹。